每天資訊相撲?摔跤?它更早的名字叫“角抵”

菜單

相撲?摔跤?它更早的名字叫“角抵”

說起和摔跤運動頗有關聯的皇帝,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大機率便是清聖宗愛新覺羅·玄燁。他是清軍入關之後的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玄燁八歲登基,在位六十一年,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更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在眾多的清朝歷史電視劇中都曾提到,少年康熙為了挫敗權臣鰲拜,奪回朝政大權,曾另闢蹊徑訓練了一支少年摔跤隊,即滿語的“庫布”。

相撲?摔跤?它更早的名字叫“角抵”

康熙八年五月十六日,當鰲拜循例入宮面聖的時候,這群摔跤小子蜂擁而上,一番大戰後終於擒拿鰲拜,從此康熙便正式親政。故事是個好故事,傳得多了大家也都深信不疑了,但在《清聖祖實錄》中並無相關記載,而是見於更晚的《清史稿》,因此其可信度存疑,當然,更不可能是小寶·韋擒拿鰲拜啦。

相撲?摔跤?它更早的名字叫“角抵”

在正史當中,倒是北齊後主高緯確實選擇了讓人用相撲的方法殺死兄弟南陽王高綽(“使寵胡何猥薩後園與綽相撲,搤殺之”——《北齊書》)。皇家鬥爭之殘酷可見一斑。

其實無論摔跤、相撲,其來源都是我國古代盛行的角力運動——角抵。

角抵之起源和發展

傳說中,角抵起源於上古時代。南梁《述異記》中曾言:“蚩尤耳鬢如劍戟,頭有角,與軒轅鬥,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冀州有樂曰‘蚩尤戲’,其民兩兩三三,頭戴牛角以相抵,漢造角抵戲蓋其遺制也。”

這段描寫,把角抵的起源指向了傳說中的蚩尤。據說蚩尤的腦袋本身就跟武器一樣,長著犄角,用於搏鬥(那場景估計跟西班牙鬥牛差不多吧)。雖然蚩尤之說尚有疑點,但據此我們可以揣測,這可能是遠古時人們的一種格鬥方式。

相撲?摔跤?它更早的名字叫“角抵”

漢畫像石中的蚩尤

到了春秋時,這種近身搏鬥已經相當常見。晉楚城濮之戰前夕,“晉侯夢與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gǔ,及吸吮)其腦”,這裡的搏就是摔跤互搏之意,晉侯的這個夢是很可怕的,把人摔倒還要吸食腦漿。。。

“春秋之後,滅弱吞小,併為戰國,稍增講武之禮,以為戲樂,用相誇視,而秦更名角抵”;“秦始皇並天下,分三十六郡。郡縣兵器,聚之咸陽,銷為鍾鐻,講武之禮罷,為角抵”。從這些文獻來看,在戰國到秦時,角抵之名終於確認。

相撲?摔跤?它更早的名字叫“角抵”

不過秦漢角抵不再是一種純粹的相爭手段,轉而變成了訓練軍士的甚至帶有娛樂性質的遊戲活動。史書記載,“(秦)二世在甘泉,方作觳抵優俳之觀”;漢武帝“設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盧、海中《碭極》、漫衍魚龍、角抵之戲以觀視之”,可見角抵和俳優、百戲算是差不多的東西,都是供人消遣娛樂的活動。

文物中的角抵

說完了文獻,讓我們再來看看同一時期的考古材料。

1956年,陝西長安客省莊的戰國末期的一座墓中出土了一對青銅牌飾,銅牌長13。8釐米,寬7。1釐米,原是嵌在墓主人腰帶上的裝飾。在這對牌上以透雕的方式描繪著這樣一幅畫面:在一片密林中,有兩個男子將所騎馬匹拴在身後的樹上,正在進行著摔跤比賽。兩人都赤著上身,穿著長褲,曲腿彎腰,一個扣住了對方的膝蓋窩和胯部,一個牢牢攬著對方的腰和大腿,打作一團。

從角抵者的髮式來看,應當不是中原人,這件銅牌的風格本身也不是中原傳統青銅器,而與北方草原的十分接近。因此有研究者認為,銅牌上描繪的是匈奴人的角抵場景。

相撲?摔跤?它更早的名字叫“角抵”

1975年,湖北江陵鳳凰山出土了一件秦代的漆繪木篦,篦就是齒很細密的梳子,用於去汙撓癢。在這件木篦的背面繪有角抵場面:畫面中有三個人,兩人梳著髮髻,裸著上身穿短褲互搏,一人旁觀,不知道是訓練他們的老師,還是角抵比賽的裁判?

相撲?摔跤?它更早的名字叫“角抵”

1976年,考古學家在山東省臨沂金雀山漢墓中發現了長江以北地區所發現的唯一一幅西漢帛畫——《金雀山漢墓帛畫》,全畫約長2米,分為天上、人間、地下三部分。畫作的第五層展現的正是一場角抵表演。只見兩個角抵者大長手臂,作躍躍欲撲的樣子,畫面左側也有一旁觀者。這幅用以隨葬的帛畫用了五分之一的畫面來展示角抵,既反映了墓主人是個角抵發燒友的事實,也反映了當時角抵戲的盛行之風。

相撲?摔跤?它更早的名字叫“角抵”

相撲?摔跤?它更早的名字叫“角抵”

從角抵到相撲

魏晉南北朝時,角抵也繼續受到社會各階層的喜愛,不過與百戲之類完全分離,成為了獨立的運動,而且還多了個我們熟悉的新名字——相撲。

《晉書》雲:“穎川、襄城二郡班宣相會,累以作樂。謂角抵戲。襄城太守責功曹劉子篤曰:“卿郡人不如穎川人相撲。”篤曰:“相撲下技,不足以別兩國優劣,請使二郡更論經國大理、人物得失。”同朝為官的兩人因為相撲而拌嘴,打個比方,就好比說成都市市長在外開會時誇口說“你們都不如成都人能吃辣一樣”,真是十分可愛了。

對於這種運動,貴族們不但喜歡看,還喜歡下場玩。五代後唐莊宗的大將軍李存賢就是因為“善角抵”,打贏了莊宗,被封為蔚州刺史。

相撲?摔跤?它更早的名字叫“角抵”

巴黎藏敦煌唐代寫經上畫有兩個赤身著犢鼻褲者相撲的形象。唐朝時,透過頻繁的文化交流,相撲文化傳入日本,並且一直流行,直到明治四十二年(1909)時日本將相撲定位為 “國技”,在國際社會上發揚光大。

相撲?摔跤?它更早的名字叫“角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