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吳王闔閭得到伍子胥、孫武的輔佐,使吳國“西破強楚,北威齊晉”

菜單

吳王闔閭得到伍子胥、孫武的輔佐,使吳國“西破強楚,北威齊晉”

吳國自開國以來,在中原一直默默無聞,甚至被視為夷蠻。直到吳王壽夢二年時,“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楚將子反而奔晉,自晉使吳,教吳用兵乘車,令其子為吳行人,吳於是始通於中國”。

申公巫臣出使吳國,幫助吳國練兵,從此吳國開始與中原有所來往。申公巫臣向吳國示好,其根本目的在於聯吳制楚,減輕晉國的負擔。雖然吳國與中原諸國開始有往來了,但實力仍遠遠不及中原諸國。

吳王闔閭執政時,他得到伍子胥、伯嚭、孫武的輔佐,使吳國更為強大。伍子胥看出吳國的地理位置、天災、人禍使吳國遠遠落於中原諸國。吳王闔閭則認為法家是王者之道,採取孫武的法家思想,果然使吳國“西破強楚”,“北威齊、晉”,稱雄一時。

吳王闔閭得到伍子胥、孫武的輔佐,使吳國“西破強楚,北威齊晉”

《東周列國·春秋篇》孫武劇照

吳王闔閭變法的目的在於稱霸,從《吳越春秋》中“寡人慾強國霸王”、“欲興兵戈以誅暴楚,以霸天下而威諸侯”,可以清楚地看到,吳王闔閭的目的在於稱霸。

伍子胥跟身份還是公子光的吳王闔閭講的是什麼?

從“修法制,下賢良……”可以知道伍子胥與公子光講的就是吳國的缺失及應對方法,公子光聽了之後大悅,可以知道公子光對於吳國的貧弱早已不滿,想要有所整治。

伍子胥所提的觀點都可以幫助吳國更加強大,因此等公子光當上吳國國君後,伍子胥就在吳國幫助吳王闔閭治理吳國。伍子胥和孫武與吳王闔閭的變法收到奇蹟式的功效,造成春秋晚期國際局勢之大變動。

伍子胥雲:“行地之德,得時則歲年熟,百姓飽食,失時則危其國家,傾其社稷。”

在伍子胥看來,如果能夠按照大地的德性行事,不誤農時則年年豐收,那麼百姓就能夠吃飽。失去農時則危及國家,傾覆社稷。中國以農立國,農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然而,農作物卻有“時”的牽制,只要農民在對的“時”努力,那麼大自然自會有所迴應。因此,國家的政策應該以不違農時為最大的優先考量。

吳王闔閭得到伍子胥、孫武的輔佐,使吳國“西破強楚,北威齊晉”

《東周列國·春秋篇》伍子胥劇照

吳王闔閭問孫武晉國六卿的滅亡順序,孫武認為農民所得土地少者、稅收又重的,使得公家富裕,軍隊多,君主就會驕傲,臣屬也會奢侈,而且會頻繁作戰,所以這樣的卿士會先亡。

其中趙氏會獨存,因為趙氏給農民的土地夠大,並且公家不收稅,所以公家是貧窮的,軍隊也少,君主相當節儉,臣屬也會謹慎,而治理著富裕的人民。因此將來晉國都會歸屬於趙氏。

由此可以看出,孫武提出了寬田政策,認為要給農民更大的土地耕種,也要“輕稅”,要達到不收稅依照當時吳國的國力是不可能的,更何況吳王闔閭想要當霸主,再加上伍子胥提出的“實倉廩”,因此不收稅是不可能的,但做到“輕稅”是可能的。

吳王闔閭得到伍子胥、孫武的輔佐,使吳國“西破強楚,北威齊晉”

《東周列國·春秋篇》孫武劇照

我們都知道,“實倉廩”是相當重要的,打仗或是天災就必須依靠它們才行,因此平時就要有所準備。吳王闔閭聽從伍子胥的建議,將倉廩建好填滿。與此同時,吳國也實施了一系列的強兵措施。

攻戰之先,預先立於不敗之地,伍子胥主張築城加強守備。伍子胥築城含有風水的概念,當中又蘊含著吳王闔閭的慾望,西破強楚、滅越。

孫武帶著兵法十三篇見吳王闔閭,吳王闔閭請孫武實地演練一遍,且請孫武練的是女兵。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孫武對於軍令的嚴格施行,對於吳王闔閭的請求不為所動,積極維護軍令的重要和嚴格。

若他答應了吳王的請求,則沒有資格做一個成功的將領,因為士兵對他的命令會感到不安、不知所措,隨時擔心他會反覆無常。軍令若不能嚴格施行、不畏強權,真正要作戰時士兵們的團結性就會明顯減低。吳國能長驅直入滅楚,與三軍用命有極大關係。

吳王闔閭得到伍子胥、孫武的輔佐,使吳國“西破強楚,北威齊晉”

《東周列國·春秋篇》吳王闔閭劇照

吳王闔閭兵強天下,與吳軍熟習各種戰技有密切關聯。陸戰方面孫武練兵已收形名一致之目的。吳王闔閭且加強部隊之戰鬥技能,在兵家此屬兵技巧之範疇。除了陸戰技巧外,伍子胥且練水軍。我們都知道,伍子胥率軍攻入楚國郢都之戰,楚國的水軍亦發揮相當成效,補給運輸,皆仰仗水軍。故楚國沈尹戌擬定的敗吳之策是:“子沿漢而與之上下,我悉方城外以毀其舟……必大敗之”,遺憾的是,令尹囊瓦沒有貫徹這個策略,以致楚國全軍崩潰。

吳軍攻城之戰更是戰果顯赫,一連串之克城之舉,如舒國、郢城、番國…等,終無楚莊王攻宋,九月不下之頓兵于堅城之下之窘迫狀態,攻城技術之卓越由此可見。

吳王闔閭練兵的方法是要兵士們都穿上鎧甲、手上拿著武器,跑三百里才可以休息,能夠達到這種標準的兵士,才能夠被選上。吳王闔閭靠著這支精良部隊最終戰勝了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