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近在咫尺的"詩與遠方"

菜單

近在咫尺的"詩與遠方"

曼妙的春天已經到來

凜冬已過,萬物已復甦

在這個美麗的季節

“詩與遠方”

已然悄悄湧上心頭

我們不妨

一邊咬文嚼字,一邊遊走它方

近在咫尺的"詩與遠方"

近在咫尺的"詩與遠方"

《定風波 樂山大佛歌》王引

城郭全非斧爛柯,獨參寶像禮巍峨。

一夜石頭齏與粉,隨份,後人還有後人磨。

相傳古代的樂山三江匯流之處,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聚凌雲山麓,水勢相當的兇猛,舟輯至此往往被顛覆。每當夏汛,江水直搗山壁,常常造成船毀人亡的悲劇。海通禪師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歷經經三代工匠,前後歷時90年才得以完工。

近在咫尺的"詩與遠方"

毛明祥/作品

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髮髻1051個 ,耳長7米,鼻長5。6米,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8。5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樂山大佛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蹟。

近在咫尺的"詩與遠方"

《廣角全景油畫樂山大佛》

湯沐黎/作品

近在咫尺的"詩與遠方"

《成都行 其九 樂山大佛》何永沂

巍巍大佛立唐朝,孕得三蘇堪一驕。

佛自慈祥山自翠,船頭詞客自逍遙。

古今往來,無數文人墨客在此留下數不清的文化印記,這裡的山這裡的水都成為了他們眼中的盛世美景,揮灑筆墨用白紙黑字表達出了自己心中的感慨。

近在咫尺的"詩與遠方"

近在咫尺的"詩與遠方"

近在咫尺的"詩與遠方"

除開樂山大佛本身的歷史與文化價值,上山的景亦是不可多得。你說想賞遍奼紫嫣紅,蘇園定不會讓你失望,春來暑往,秋去冬來,每一季都有不同的驚喜。園中還有一池遊弋的錦鯉,任憑四季變換,還是那麼悠然自得。

近在咫尺的"詩與遠方"

近在咫尺的"詩與遠方"

近在咫尺的"詩與遠方"

近在咫尺的"詩與遠方"

近在咫尺的"詩與遠方"

《送張嘉州》蘇軾

少年不願萬戶侯,亦不願識韓荊州。

頗願身為漢嘉守,載酒時作凌雲遊。

虛名無用今白首,夢中卻到龍泓口。

浮雲軒冕何足言,惟有江山難入手。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有山,自有水。兩岸青山對峙,綠樹滴翠。抬頭奇峰遮天,腳下清流潺潺,怪石臥波。水畔的山色,其美妙完全在若有若無之中。如果說它有,它隨著浮動著的輕紗一般的雲影,明明已經化作蒸騰的霧氣;如果說它無,它在雲霧開合之間露出容顏,倍覺親切。

近在咫尺的"詩與遠方"

近在咫尺的"詩與遠方"

近在咫尺的"詩與遠方"

沿河兩岸連山皆深碧一色,山頭常戴四季常青,河水則溫軟如玉。山和水的融合,是靜和動的搭配,單調與精彩的結合,也就組成了最美的風景。望著水光山色,在青山間探索,在綠水間泛舟,甚是美妙!

近在咫尺的"詩與遠方"

近在咫尺的"詩與遠方"

近在咫尺的"詩與遠方"

攝影丨嚴理、李舉濤、劉慧、唐旭鵾等

樂山、樂水、樂山大佛

此景當得一觀

此處亦值一遊

近在咫尺的"詩與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