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大清亡了110年,為何愛新覺羅後裔迄今還在清陵當守陵人?

菜單

大清亡了110年,為何愛新覺羅後裔迄今還在清陵當守陵人?

清朝,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歷276年,共12帝。

順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關,定都北京。入關後,清朝經歷了10位皇帝。

除了末代皇帝溥儀沒有設陵外,其餘9位皇帝分別在河北遵化、易縣建造了規模宏大的陵寢。由於兩個陵園各距北京東、西100裡,故稱清東陵和清西陵,2000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大清亡了110年,為何愛新覺羅後裔迄今還在清陵當守陵人?

圖 | 清東陵

關外三陵,是指位於瀋陽的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福陵、清太宗皇太極的昭陵;在愛新覺羅氏的老家遼寧新賓,還有埋葬努爾哈赤以上四代父祖的永陵。

清陵分佈多地,均選址“風水寶地”:北有連綿高山以為屏障,南有遠山近丘遙相呼應,東西兩側有低嶺環護,內有寬曠平原,並有河流蜿蜒其中,即“四神地”。

有清一代,都將守護皇陵作為大事對待,專門安排了守陵人世代戍守。

清朝戍守皇陵的機構,分為兩部分:守衛和管理。

前者由八旗兵和綠營承擔,負責保護皇陵、“龍脈”的安全。

後者主要負責祭祀,由內務府管轄。每年清明、中元、冬至、歲暮和忌辰,舉行大祭,每月朔望舉行小祭,儀式極為隆重。

清陵設有管理機構,包括內務府衙門、承辦事務衙門、關防衙門、禮部衙門、工部衙門、兵部衙門等。

清廷還從關外、京城遷來大批守陵人,負責東、西陵的祭祀和日常維護。

大清亡了110年,為何愛新覺羅後裔迄今還在清陵當守陵人?

在清朝,能夠充當守陵人的,只有正黃、鑲黃、正藍旗“上三旗”子弟,大都有皇族親緣血脈,許多人是皇帝的近親,上至貝勒一級的王爺。

守陵人按照品級高低按月俸餉,還分給一定的官地,待遇優厚,是“帶著皇族血液的公務員”,骨子裡透出優越感,以“守陵人”自稱。

雖然統稱為守陵人,但其內部分工極細,有守陵大臣、郎中、員外郎、贊禮郎、主事、讀祝官、膳正、尚茶正、內管領、筆帖式、茶房、膳房、香燈、領催、閒散,也有糖匠、面匠、醬匠、粉匠、酒匠、網戶、牛羊工、屠戶、養鷹的、養鳥的、擠奶的、打果的、割草的、掃院的、喂牛人、……一個“工種”一干有時就是一輩子,而且子承父業,世代相傳。

大清亡了110年,為何愛新覺羅後裔迄今還在清陵當守陵人?

圖 | 晚清守陵人

清廷通常會給每戶分一處院子,一般住戶是三分三為基準。三分三是指院子的寬度乘以長度的面積,“一畝三分地” 的說法便來源於此。院內有三間房,守陵人睡覺時,頭朝皇陵方向,以示敬重。

裡面還有學校,滿文漢文雙語教學,傳授請安、祭祀、音樂、舞蹈和騎射等。

學校裡的學生,都是守陵人的子女。他們可非同一般,一出生便報戶口,即刻享受七品待遇。七品,相當於現在的正處級。

祭祀時間以外,守陵人的生活極為悠閒。他們大多不會種地,閒來逗逗鳥、溜溜彎,極其講究吃,講究“禮數”。

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退位,民國成立。按《保護清室八條》規定,設東、西陵辦事處,由專人守護。

這些守陵人也隨之正式“下崗”,失去了曾經的安穩和閒適。他們紛紛改漢姓,多數改姓金,因為滿語“愛新”為金,少數改姓肇。

一些人因領不到俸祿離開了,大部分留守本地,定居在皇陵周圍的村落,自食其力。

抗戰期間,這些守陵人的後人,迎著日本士兵明晃晃的刺刀,組成人牆,堅決不讓侵略者入內,保住了清陵不受燒殺搶掠。

大清亡了110年,為何愛新覺羅後裔迄今還在清陵當守陵人?

圖 | 日寇在西陵

直至今日,這些愛新覺羅後裔,還聚居在清陵周圍的十幾個村落。

一些人成了新時代的“守陵人”——清陵管理處的工作人員,有研究員、講解員、導遊,有從事古建築修復、油漆、彩繪的,也有做勤雜的。

這十幾個村落,分佈在清東陵、西陵、關外三陵各地。

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市的昌瑞山,佔地面積2500平方公里,歷時247年建成,是中國現存規模最龐大的帝王陵墓群之一。

東陵埋葬著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5個皇帝,慈禧等14個皇后,以及136個妃嬪、王爺、阿哥等。

東陵的守陵村落,包括大湯河村、定大村、定小村、東溝村、復興村、惠大村、六合村、馬莊等10多個村落,分佈在清東陵周邊,居民大都是當初守陵人的後代。

這些村落緊靠陵園,與景區形成了犬牙交錯之勢,成為清陵管理處的一個頭疼之處。

大清亡了110年,為何愛新覺羅後裔迄今還在清陵當守陵人?

圖 | 守陵人後代

清西陵位於河北省易縣的永寧山下、易水河畔,佔地面積800餘平方公里,建築面積58萬平方米,歷經186年建成,內有有上萬古松、古柏。

西陵埋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4個皇帝,9個皇后, 57位妃嬪,2位王爺,6位阿哥,共計78人。

在西陵牆外,還有末代皇帝溥儀的牌位。

大清亡了110年,為何愛新覺羅後裔迄今還在清陵當守陵人?

西陵的守陵村落有忠義村、鳳凰臺村、太平峪村、五道河村。

忠義村,原址為泰妃園寢內務府,村民均為清陵守陵人後裔,男性均為滿族,現在大多在陵園古建築隊工作。

鳳凰臺村,是乾隆生母的陵寢—泰東陵的守陵村,仍儲存有完整的文物古建和濃郁的滿族傳統文化風俗,一些院落門口掛著宮燈,有“京南滿族風情第一村”之稱。

大清亡了110年,為何愛新覺羅後裔迄今還在清陵當守陵人?

圖 | 守陵人的後代

由於關外三陵離北京較遠,清朝專門組建了 “三陵總理事務衙門”,守護關外三陵。

大清亡了110年,為何愛新覺羅後裔迄今還在清陵當守陵人?

圖 | 清永陵

關外三陵的守陵村落有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的腰站村、下營子村、嘉禾村。

只不過,現如今村民大都改姓為“肇”。

入關之前,愛新覺羅家族子孫人數少,關外三陵守陵人為“國戚舅姨子孫”,就是皇帝舅舅、姨母這些孃家親人的後代,與皇家血脈最為親近的外姓人。入關之後,守陵人才變成了愛新覺羅家的子孫。

大清亡了110年,為何愛新覺羅後裔迄今還在清陵當守陵人?

圖 | 守陵村的後人

如今,守陵村的後人,正努力恢復祭祀禮儀,作為傳承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