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望石遊春”為老萊陽八景之一,那座望石山就在龍旺莊街道!

菜單

“望石遊春”為老萊陽八景之一,那座望石山就在龍旺莊街道!

在古代,很多地方都流行“八景”之說,即用四字短語總結出當地的八處風景名勝,萊陽縣也不例外。

按照康熙版《萊陽縣誌》的記載,當時的萊陽八景為:遊仙避暑、馬山夕照、望石遊春、旌旗曉霽、招虎晴嵐、七子聯峰、五龍匯漲、挺城牧笛。

以上八景當中,大多數都可以透過地名而判斷出位置,但也有一些給人的感覺比較模糊。比如“望石遊春”這一景。

“望石遊春”為老萊陽八景之一,那座望石山就在龍旺莊街道!

(老萊陽縣誌地圖中的望石山)

關於“望石遊春”,縣誌中的說法是:“縣東二十里,有山巍然突起,孤峰秀拔,為茲邑之望。”根據這個記載,雖然可以知道望石山在萊陽縣東二十里處,但它究竟是現在的哪一座山?或許不少朋友都沒有概念。

原因無他,就規模來說,望石山實在是太小了。在地圖上,它的海拔標高只有107。1米,而距離地面的相對高度還要更小一些。因此,稱之為山,其實有些勉強。

但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由於這座山上在古代有關於神仙的傳說,它在萊陽史志中的名氣相當大,大得與其規模很不相稱:不僅被列為萊陽八景之一,在古地圖中也有很顯眼的標註。如果不瞭解具體情況的話,很容易誤以為這是一座高大雄壯的山峰。

“望石遊春”為老萊陽八景之一,那座望石山就在龍旺莊街道!

筆者之前從萊陽城東路過多次,就是看不出來哪座山是“望石山”。直到詳細查詢現代的地圖之後,才發現它就在龍旺莊街道的轄區內。畢竟是久仰其名,在知道了它的具體位置之後,筆者和朋友就專門去參觀了一番。

“望石遊春”為老萊陽八景之一,那座望石山就在龍旺莊街道!

“望石遊春”為老萊陽八景之一,那座望石山就在龍旺莊街道!

“望石遊春”為老萊陽八景之一,那座望石山就在龍旺莊街道!

沿著老204國道走到龍旺莊街道紀格莊村附近,向北有條通往廟西、東廟後、西廟後村方向的小路,轉到這條路上,繼續走不遠,在道路的東側,就可以看到一座不高但有巨石裸露在外的小山,那座山就是望石山了。

這次說是“上山”,其實不用走多遠就可以來到半山腰。由於山頂荒廢已久、草木叢生、難以攀爬,想要欣賞周邊風光,也只有這一個相對合適的位置了。站在此處,剛才提到的三個帶廟字的村莊,看得都很清楚。

說起來,這三個村莊名稱中的廟字,就與望石山有關。根據《萊陽市地名志》的記載,明清時期,三個村莊先後在“望石廟”附近建村,就各自根據相對於廟的方位命名。而“望石廟”,指的就是望石山上的廟。

“望石遊春”為老萊陽八景之一,那座望石山就在龍旺莊街道!

“望石遊春”為老萊陽八景之一,那座望石山就在龍旺莊街道!

“望石遊春”為老萊陽八景之一,那座望石山就在龍旺莊街道!

“望石遊春”為老萊陽八景之一,那座望石山就在龍旺莊街道!

值得一提的是,這座廟不是一般的寺院道觀,而是一座人物廟,祭祀的是唐代曾官居僕射的褚遂良。這一點,老縣誌中有記載,東廟後村的老人也是如此講述。

褚遂良雖然是歷史名人,但與山東交集不多,為何在萊陽的山上會有一座祭祀他的廟?這一點十分令人費解。有人因此聯想到膠東民間廣為流傳的唐二主東征的說法,認為褚遂良可能隨駕而來,但正史中並無此記載。

東廟後村有閻、劉等姓。此次前去探訪望石山,我們就向村裡一位年過八旬的劉姓老人請教了這些歷史典故。褚遂良廟是何人何時所建?老人也不知詳情。但廟在近現代的歷史,他則瞭如指掌。

“望石遊春”為老萊陽八景之一,那座望石山就在龍旺莊街道!

據他介紹,廟西、東廟後和西廟後三個村當中,東廟後距離廟的位置最近,方向也最正(正對褚遂良廟)。但在老輩的時候,由於管廟的道士常居住與廟西村,因此這座山主要由廟西村管理。

當時,在山頂附近,有蛤蟆石等眾多奇石,這座廟就在奇石之上臨崖而建,從地面到山頂,有石階相通,雖然高度不高,但也很有陡峭的感覺。每到農曆的四月,這裡舉辦廟會之時,山頂、石階以及地面上,就聚滿了趕會踏青的遊人,堪稱一道勝景。

“望石遊春”為老萊陽八景之一,那座望石山就在龍旺莊街道!

可惜的是,在特殊的歷史時期,望石廟被拆,蛤蟆石也被毀,據說上山的石階還勉強留下一些痕跡,但現在草木叢生,一時之間也難以辨認了。

不過,慶幸的是,老人介紹說,過去望石廟完好之際,曾有人拍過一張黑白圖片,儲存至今,使得晚生後輩得以管窺昔日萊陽八景之一的風貌。這張圖片,筆者曾在網上見過一次。縣誌所謂“山峰奇峻,壁斗絕,上有唐僕射褚遂良廟”,誠如此也。(本文作者:耳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