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中國有一座"對子城",一東一西兩處遺址,非常的與眾不同

菜單

中國有一座"對子城",一東一西兩處遺址,非常的與眾不同

位於我國黑龍江佳木斯市的郎君城遺址是一座“對子城”,該古城總共有一東一西兩處遺址。在清朝的《大清帝國全圖》中,我們能夠看到這座古城的地理標誌。古城遺址地處三江平原西部,它的西北方就是小興安嶺,這座古城距離松花江約兩千米。

中國有一座"對子城",一東一西兩處遺址,非常的與眾不同

這座古城建立在三江平原上,所以城內的地勢比較平緩。從遺址的上方俯瞰,整座城呈不規則矩形。由於築城的工藝比較原始,所以城牆的結構是由夯土築成的。西城的東側城牆的長度在二百米左右,西側城牆的長度約為二百五十米。北側城牆的長度為四百五十米,南側城牆長約四百七十米,郎君城的外圍城牆總長度為一千三百七十米。

在城牆之外,修有一道城壕。城垣的高度約為兩米,基底的寬度為九米,頂部則為兩米,呈梯形分佈。在城牆上,我們還能看到九個馬面結構。據城牆的破損程度判斷,當時城牆的東牆和南牆部分應該也有數個馬面結構,不過在修建松花江堤時東牆和南牆的部分割槽段被拆除,所以這些馬面也一併被破壞了。

中國有一座"對子城",一東一西兩處遺址,非常的與眾不同

那麼,“馬面結構”究竟是什麼呢?

“馬面”一詞,並不止是我們理解的“陰曹馬面”,也有“行城”的說法。該詞首見於《墨子》中的《備梯》。由此可見,至少在東周時期開始,古人就已經開始修建這種馬面結構了。一般來說,馬面結構就是修建在城牆上的長方形或半圓形的城墩。在敵軍進攻時,馬面結構與城牆相輔相成,馬面上的守軍能夠射擊到城牆下的敵人,消除防禦的死角。

相比之下,東城的面積比西城小。東城位於松花江以東四千米,城牆同樣採用了夯土結構。俯視郎君城東城,這座城池呈相對規整的矩形,東西城牆的長度均在二百米,南北城牆的寬度為一百五十米。東城不但面積小於西城,連城垣的高度也比西城矮。東城的城牆上現存馬面五處,除馬面之外還修有兩座角樓,角樓位於東城城牆的西北和東北角上。

根據這處“對子城”的建築結構特點和出土的考古證物來看,郎君城始建於遼金時期。在本世紀前,我國考古界尚未對郎君城展開發掘。由於近年來黑龍江地區進行了“三江治理”工程,所以省政府派出了考古人員對這座古城城址進行了勘探。在勘探的過程中,考古人員確定了這座古城的範圍和形制。

中國有一座"對子城",一東一西兩處遺址,非常的與眾不同

在勘探工作基本完畢後,黑龍江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隊正式對郎君城遺址進行發掘。考古人員在西城的南側清理出一段環繞甕城的門址,甕城的城門面向正南方,門址修建於此前的松花江堤壩的舊壩址上。在這次研究中,考古人員主要發掘了四百七十五平方米的探方,重點研究了西城甕城的部分,現已基本明確了甕城的建築構造及城牆走向。

甕城的整體呈馬蹄形排布,甕城與西城牆的交接處有一處缺口。不過,考古人員並未從這處缺口處發現侵蝕或風化的痕跡,據此判斷這處缺口應該是甕城的出入口。甕城的南北縱長約為十八米,寬度與長度相仿。經考古人員的測量,甕城與西城牆連線處的缺口約寬九米。在清理甕城的過程中,考古人員發現了不少泥水淤積的痕跡。

這是因為在這座城池失落後,決堤的河水沖刷了整座城址。正因如此,甕城內部的遺存遭到了嚴重破壞。考古人員雖不遺餘力地進行清理,可仍未能從甕城中找到有價值的古物。後世修建的松花江堤壩坐落於甕城遺址的門址之上,所以考古清理難度極高。故此,考古人員未能將整個門址發掘出來,而只是粗略分析了甕城的建築構造。

中國有一座"對子城",一東一西兩處遺址,非常的與眾不同

根據地質學分析,甕城的堆積並不複雜。

第一層堆積是表土層,厚度在十公分到二十五公分之間,這一土層中的土壤呈黑褐色,質地相對鬆軟,在土壤中尚存大量植物根莖,以及若干甕城坍塌留下的殘磚斷瓦。

第二層堆積為砂土層,厚度約在十五公分到三十五公分之間,土層中含有大量砂石。

第三層堆積為夯土層,厚度在二十公分到三十公分之間,土質相對密實。考古人員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判斷,城中的路面墊土層有可能與夯土層一致。

參考資料:

【《黑龍江輿地圖》、《大清帝國全圖》、

《墨子·備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