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函谷關和潼關:地圖還原函谷關和潼關古代重要戰爭

菜單

函谷關和潼關:地圖還原函谷關和潼關古代重要戰爭

為什麼要把函谷關和潼關放在一起

函谷關

潼關

黃河

函谷關歷史上有三座:秦關、漢關、魏關

弘農河

大軍攻打函谷關第一件事就是渡過弘農河

六國伐秦,秦依函谷天險,使六國軍隊伏屍百萬,流血漂櫓

攻擊函谷關的目的就是要走崤函古道,通過後可直達關中地區

秦末大亂,劉邦向西進軍,函谷關下只能望關興嘆,後來繞道南陽走武關才拿下關中

楚漢爭霸時期,劉邦在此守關拒項羽

安史之亂的唐軍與叛軍的桃林大戰也發生在這裡

縱觀戰史,關中和中原的兩股勢力的交鋒,函谷關必定有惡戰

弘農河兩側雙峰高聳,自古函谷一戰場

多少次,歷史因函谷關而改寫

六國合縱攻秦

千百年烽煙際會、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塞已流逝在歲月長河中

潼關

潼關和函谷關直線60公里左右

潼關歷史有三座:漢潼關、隋潼關、唐潼關

漢潼關、隋潼關、唐潼關

為什麼建了三座呢?我們先模擬走一遍敵軍進攻路線

潼關北依黃河、南靠秦嶺

黃巷坂

過黃巷坂後有一高地隆起

五里暗門

適合伏兵

禁溝

禁溝由於長期的雨水沖刷,十分險峻,形成以一條寬三十米的坡道

30米坡道

禁溝可以直通秦嶺,並且直達關中平原

30米坡道→禁溝→關中平原

關中平原

隋朝時,雨水沖刷出新道

隋潼關

武則天時代

河床裸露

唐潼關

東漢末,曹操為預防關西兵亂,始設潼關,並同時廢棄函谷關

潼關地處黃河渡口

關中大門

不同時代,由於政治格局的變化,潼關的重要性也在不斷削弱

風陵渡

在今天如此發達的科技之下,關隘已經顯得十分脆弱

但是在史書中我們不難發現古人的智慧

長達六十公里的峽谷

東頭是函谷關、西頭就是潼關

歷史上發生在函谷關的重要戰爭達13次、潼關則多達45次

這裡常駐重兵,少則數萬、多則幾十萬

這段峽谷在軍事上的作用被歷代君王銘記

更是為中華歷史添上濃重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