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禹城故事:信以為"診",那個"瘋姑娘"的病好了(吳昆播講系列)

菜單

禹城故事:信以為"診",那個"瘋姑娘"的病好了(吳昆播講系列)

這是一個真實的家庭故事,這是一段難以抹去的歲月劃痕,幾代人的辛酸、苦樂與甘甜,見證著中國的鉅變、禹城的發展。

故事裡,可能有你見過的景,可能還有你認識的人。

本平臺(人文禹城)獨家推出由禹城潤禹水務公司職工吳昆創作並播講的紀實故事《人在旅途》。今天刊發第十七篇

“瘋姑娘”的病好了

《人在旅途》

作者/吳昆

第十七章

冬青自從添了小陽陽以後的十多年裡始終是混沌的、半瘋半醒的狀態。小昆每年都回去看她幾次,看到姑姑枯草似的頭髮亂成一團,眼神迷離地問小昆,你是誰呀?心情沉痛的小昆依然是陪她說說話,講講家裡這幾年發生的事情。

姑姑前言不搭後語地磨叨著,說到興奮處還連連大笑幾聲,以至於家裡的親戚幾乎把她給遺忘了。她曾光著腳徒步從辛店走到老棉廠的位置,走了一夜,腳底血跡斑斑,幸虧被老棉廠的同事張敏發現,一邊安撫她並及時給麗華去了電話,這才沒出大事。

禹城故事:信以為"診",那個"瘋姑娘"的病好了(吳昆播講系列)

時值八月十五,小昆又去探望大姑冬青,只見她一人在屋裡磨磨叨叨地唱著歌,窗戶上的玻璃也被打碎了,手背上有血跡乾涸凝固,屋門是鎖著的,大姑夫到集上賣樹苗去了,怕大姑跑了。小昆透過破碎的窗戶遞進去牛奶和扒雞,大姑猶豫地接過去隨手給了抬頭亂叫的小狗吃,並斷斷續續地說,小狗吃這個,我吃醃的鹹菜。

小昆一看牆根下果真有一鹹菜大缸,臨來之前寫了一封信給大姑,講述了家裡這兩年的情況並重點提到奶奶淑蘭的逝去。大姑哆哆嗦嗦接過信封抽出信紙,仿若認真地看了起來。小昆規整完小院,又去買了儲存時間長的火腿、泡麵掛到屋門的鐵鎖上。

回來後,小昆便陷入沉思,有點心事就寫出來儲存好。過了也就一個多月,大姑夫打電話來,高興地說大姑冬青的病好了,不知那封信觸動了她哪條神經線,瘋了小二十年突然就好了。小昆也挺高興的,並在來年的清明節與大姑夫一起到陵縣老家墳上清除荒草,燒紙跪拜先祖。

良好的家風應當得到傳承,如何讓自己的孩子清晰的知道祖祖輩輩的德行與命運,唯有寫下來。小昆開始了業餘時間的記錄,一開始是斷斷續續的小篇章,後來經仔細整理串聯下來就成為一大篇記錄自己長輩的文字。這些文字對於後代是極其寶貴的,可以作為傳家寶。

禹城故事:信以為"診",那個"瘋姑娘"的病好了(吳昆播講系列)

在整理佛龕時,發現了小姑以前留下的一本《弟子規》,覺得裡邊內容很好,雖說是講給三歲小孩子的,但意義深遠怕是八十老翁都做不到。每日早起到濼清河畔觀景朗讀,再說早起也提升人的陽氣。

有拿捏不準的文章,小昆就找同學小健探討交流,時間長了見小昆如此熱愛文學就把他推薦到市作協,陸續發表了作品並加入了會員。作協組織大家去各地採風,抒寫美好呼喚良知彰顯正能量,有兩次真的很難忘。

一大早,禹城作協會員們乘車來到位於濟南南部山區深處的紅葉谷,宇佳物流的老總李興保早就給各位安排好門票、餐食。

禹城故事:信以為"診",那個"瘋姑娘"的病好了(吳昆播講系列)

禹城市作協會員走進濟南宇佳物流

禹城故事:信以為"診",那個"瘋姑娘"的病好了(吳昆播講系列)

禹城市作協會員在濟南紅葉谷採風

眾人一見詩意浪漫、靜謐悠遠的美景頓時精神煥發,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紅的碧桃,白的梨花,黃的連翹星羅棋佈的點綴在一片生機盎然的山林中。谷中一片鬱鬱蔥蔥,飛瀑湍流,山風送爽,谷長景深,流水潺潺,登高送目,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美不勝收。

禹城故事:信以為"診",那個"瘋姑娘"的病好了(吳昆播講系列)

禹城市作協會員在濟南紅葉谷採風

作協會員中王河北校長是李總唸書時的老師,為報答師恩,熱情款待了禹城眾位老鄉,臨走時人手一份高檔水杯和金駿眉茶葉,這件事在場的每個人都深深記在心裡。

還有一次是作協組織去德州樑子黑陶採風。盛產紅膠泥的魯西北古運河畔,有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那就是黑中透瑩、望之如金、叩之如磬的德州黑陶,它不僅是一張熠熠生輝的歷史名片,還寄託了德州人的鄉土情懷。中午在柳湖書院款待並與專家深入交流,那一眼千年的黑陶真的耐人尋味啊!徜徉在古色古香的董子文化園如若穿越古今。

禹城故事:信以為"診",那個"瘋姑娘"的病好了(吳昆播講系列)

禹城市作協會員在德州樑子黑陶採風

禹城故事:信以為"診",那個"瘋姑娘"的病好了(吳昆播講系列)

德州樑子黑陶製作

禹城故事:信以為"診",那個"瘋姑娘"的病好了(吳昆播講系列)

德州樑子黑陶製作

特別是每天早上聆聽著孫秀立主編創辦的《史志花開》公眾號裡的文章,內心深處常常迸發出極大的創作熱情。這幾年,小昆跟隨作協下鄉村、入社群、進企業長了不少見識,也瞭解到很多寫作素材。城鄉變化巨大,作家們要用好手中的筆描繪好禹城的日新月異,為禹城的文化自信再立新功!

注:文中圖片未有說明的,均為網路配圖

(未完待續)

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