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太美了!瀘州深山裡有處世外桃源:野生猴群、傳統村落、高峽平湖…

菜單

太美了!瀘州深山裡有處世外桃源:野生猴群、傳統村落、高峽平湖…

4月18日,星期天,古藺縣白泥鎮三臺猴山下馬路邊的空地上,馬娟早上起來就開始忙碌。支起小桌子,點燃小火爐,擺好頭天晚上準備好的土豆、烤腸、豆乾以及一些零食,一天的營生就此拉開序幕。

依託菜板村境內的三臺猴區和關門石景區,村民們發現了新商機,吃起了“旅遊飯”。

古藺縣白泥鎮的這個景區,算得上是一處“養在深閨”的世外桃源:鬼斧神工的絕壁懸崖、波瀾不驚的高峽平湖、神出鬼沒的野生猴群、歷史悠久的傳統村落……無論是自然風光還是人文景觀,都極具風情。

太美了!瀘州深山裡有處世外桃源:野生猴群、傳統村落、高峽平湖…

【100多隻野生獼猴成就的景點】

到古藺白泥探幽賞景,猴山是必到之處。

菜板村境內的熊家嶺大山上,豎起了兩面大旗,猴群出入區域最高處被稱作“白泥猴山”,猴群棲息的山洞,則命名為“齊天大聖”府邸。這裡有100多隻野生獼猴,在當地村民閆國維的精心管護下,獼猴也越來越有靈性,會討遊客喜歡,前來觀猴的人也越來越多。

太美了!瀘州深山裡有處世外桃源:野生猴群、傳統村落、高峽平湖…

山下覓食的猴群

菜板村的猴群自古有之。當地老人介紹,猴山下的村民,祖上大都是“湖廣填四川”而來,祖籍均在江西。而早在村民遷來時,熊家嶺大山上就已經有猴子生活了。

上世紀70年代,山上猴滿為患,山裡野果青黃不接時,猴群就下山與人爭糧,“人猴大戰”時有發生,村民苦不堪言。當地村民為了消除猴患,專門從河南請來捉猴的專業人員,將山上的猴子盡數捉光。因為村民不捨,又將一公一母兩隻成年猴子放歸“猴山”。此後幾年,猴子基本從村民眼中消失,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村民才偶爾發現有猴子下山偷食。

猴山管理員閆國維介紹,目前,猴山上的猴子數量已經超過百隻,村民們對它們是“又愛又恨”。

“大家都知道,猴子是保護動物,不能傷害,儘管它們會破壞莊稼,但是也為村裡的發展帶來了機遇。”閆國維說,隨著猴群規模越來越大,肯定會吸引更多遊客慕名而來。有了遊客,鄉親們就可以銷售土特產、開辦農家樂,實現多渠道增收。

那麼,猴群的生存危機如何解決?老百姓的生產生活如何保障?經過研究,白泥鎮聘請了專人為猴群餵食。菜板村村支部書記周德昌告訴記者,餵養獼猴,一方面是解決“人猴矛盾”,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菜板村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發展生態旅遊。

太美了!瀘州深山裡有處世外桃源:野生猴群、傳統村落、高峽平湖…

如今,途經“白泥猴山”的赤水河旅遊扶貧公路已經通車,便捷的交通條件,讓菜板村發展旅遊產業的藍圖開始“變現”:三臺猴區觀光園啟動建設;關門湖旅遊公路改造;圍繞猴區制定的脆紅李、葡萄、核桃等產業發展計劃也在陸續啟動。

【隱藏在深山裡的高峽平湖】

從猴山上往下走,便是關門湖河道峽谷,這裡位於椒園鎮蘇門村與白泥鎮菜板村交界的大山深處。因為兩條溪流在此交匯,上世紀80年代,峽谷裡建起了一個水庫,形成了今天的關門湖。

在關門湖景區,有懸崖絕壁、高峽平湖,有蔥蔥郁郁的山巒,也有歷史悠久的傳統村落。

駕車從赤水河環線關門湖景區入口處進入,沿著蜿蜒狹窄的公路行駛約兩公里,彷彿進入了另一番天地。樹木蔥蘢的峽谷內溪水淙淙,兩條九曲十八彎的小河從深山峽谷奔流而下,水流到楊家巖位置匯合,就像忽然被一道門給鎖住,形成了今天的關門湖。

關門湖入口處有一座可以通車的小橋,主要方便兩岸的村民往來。距離小橋約100米開外的下游,是兩扇下入水底、上至雲巔的山體屏障,像大門一樣彷彿隨時可以合攏把湖水關在外面。這就是關門石,遠遠望去,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雄險氣勢。

關門石兩邊生長著蒼翠的樹木,環門而長自然成了一道翠綠色屏障。在關門湖右岸“一扇門”的凹陷處,有一個天然溶洞,當地人稱關門洞,洞內鐘乳石、石柱、石筍千姿百態。當地村民說,關門洞內還有一處“象鼻三絞水”奇觀,由於溶洞內的通道狹窄,進得去的人屈指可數。

在關門湖峽谷下游約1公里處有一座攔河壩,這裡原有一座水電站,如今已停止執行。高峽出平湖就是攔河壩的作用。

太美了!瀘州深山裡有處世外桃源:野生猴群、傳統村落、高峽平湖…

泛舟關門湖

關門湖平靜得猶如一面鏡子,乘坐著湖泊管理員的小船,徜徉在碧波盪漾的湖面上,兩岸是刀削斧砍的萬仞峭壁,時而聽到猴山上傳來猴群嬉戲的嘶叫聲,彷彿置身於“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意境中。

【300多年的古村落裡藏著非遺】

順著景區公路繼續前行,穿過關門石上人工開鑿的通道,關門湖左岸上方的半山裡有個寨子。據說,這個寨子古時叫石門寨,大部分房屋還保持著傳統村落的格局。石門寨背靠大山,房屋主要以散居分佈,房舍建造順勢而上、依山而建,建築多為川南民居風貌,目前正準備申報為傳統村落。

村落裡最“著名”的建築莫過於劉氏宗祠。據記載,宗祠始建於1817年,整棟老建築為一層結構,建築面積110平米左右,高5米多。房屋主體為穿木結構,柱、梁、牆、門、窗、瓦至今儲存較好。在宗祠大堂中間的橫樑上,精美的植物花卉淺浮雕以及文字還依稀可見。

太美了!瀘州深山裡有處世外桃源:野生猴群、傳統村落、高峽平湖…

傳統村落

石門寨中還留存著一塊方碑,由於風化的原因,碑上字跡已模糊難辨。此外,寨子裡還儲存著一定數量的明清時期古墓葬,其中一座造型獨特、雕刻精美的民國地主墓葬正在申遺。

石門寨主要以閆姓和劉姓為主。據村中老人和劉姓後人介紹,明朝崇禎年間,張獻忠組織農民軍起義,並於1640年率部進兵四川。當時,劉姓先祖劉綱先隨張獻忠來到四川。後來隨著戰事發生變化,張獻忠被殺後,劉綱先及其部下被清兵追剿到關門湖一帶。因為石門寨地勢陡峭,易守難攻,再加上傳聞中的劉綱先力大無窮,在敵軍追近時,他從寨子裡頭頂石碓窩、肩挑大石缸走了出來,圍剿清兵被成功嚇退。後來,劉氏先祖就定居於此。

在石門寨裡,更為難得的是如今還保留著一樣非物質文化遺產——白泥嗩吶。這個被劉氏先祖傳承下來的吹奏樂器,和其他嗩吶吹奏技藝不同,白泥嗩吶聲音洪亮、發音較低沉,保持著自身獨有的特點。

野生猴群、高峽平湖、傳統村落……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為正在做脫貧攻堅後半篇文章的菜板村奠定了發展的基礎。如今,白泥鎮已開始謀篇佈局:利用白泥河綠色長廊景區規劃,打造綠色觀光休閒娛樂長廊;利用猴山和關門湖,打造三臺野生獼猴群觀賞區和關門石生態旅遊風景區;迎合“觀光采摘遊”發展趨勢,重點打造雲龍葡萄莊園,持續鞏固脆紅李、核桃等產業,走出一條“產村相融、農旅結合”的鄉村振興之路。

(川江都市報記者 曾剛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