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淮陽的六個鼎盛時期

菜單

淮陽的六個鼎盛時期

原創 李乃慶

1、伏羲時代

6500年前,伏羲都宛丘,結網罟、養犧牲、興庖廚、定姓氏、制嫁娶、畫八卦、刻書契、作甲歷、興禮樂、造干戈、諸夷歸附、以龍紀官,創下十二大功績,實現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升起中華文明的曙光。龍圖騰的創立,使中華民族有了團結統一的標誌,成了中華民族的族徽。先天八卦的創立,揭示自然界的規律,第一次使人類認識了世界。

淮陽的六個鼎盛時期

平糧臺古城遺址即伏羲時代的宛丘,1979年試掘,1980年正式發掘。1988年2月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20世紀河南十大重要考古發現之一。其遺址距今已發掘的文化層距今4500年。2006年5月,本人和《中華遺產》編輯在此考察,發現一枚4500年前的刻有八卦符號“離”卦陶紡輪。印證了伏羲在此畫八卦的傳說。2014開始重新發掘,發掘並復原了城內的“中軸線”佈局、完備的排水系統;發現了最早的“雙輪”車轍;並出土一系列反映多元文化影響的高等級遺物,2019年度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這一文化層下面還疊壓著更古的文化層,有待進一步發掘。

2、神農時代

5000年前,炎帝神農氏在此建都,嘗百草、藝五穀,教民把種子埋在土裡,又用木頭製成耒耜,教人們用此松泥土,並掘井灌溉禾苗,開創了農業的先河,從此,華夏步入農耕文明時代。文物保護單位五穀臺及附近的神農井是歷史史實的見證。近年考古發掘的、距離五穀臺十七公里的時莊遺址,是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夏代早期糧倉倉城。經碳十四測年資料表明,年代為距今4000-3700年左右,是2020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印證了過去的所謂“神話傳說”不是神話。淮陽是華夏農業文明的發祥地。

淮陽的六個鼎盛時期

3、西周時期

陳國為周武王首封的公侯級大國之一,與齊、魯、宋並肩。轄域十四邑,方圓百餘里,自公元前1046年陳胡公建國,至公元前478年滅國,計20世,26位君,歷經568年。西周至春秋前期339年間,城市宏偉,國家富強,人民安居,天下太平。是禮儀之邦:諸侯與之聯姻,四鄰友好結盟。春秋中期173年間,因發生五次內亂,其中兩次滅國又兩次復國,使之元氣大傷,才走向衰落。

4、漢代

西漢以陳在淮水之北,地方衝要,置淮陽郡。高帝十一年(前196年)置淮陽國,為同姓九國之一。東漢改淮陽為陳國,轄十六縣。城東南於莊西漢墓中出土的三進陶院落規模,佈局嚴謹,錯落有致;九女冢出土的東漢彩釉陶樓模型,斗拱飛簷,獨具匠心,在國際博覽會上,為西方建築學家所歎服,由此證實,漢代境內建築水平居世界領先地位,經濟繁榮。

淮陽的六個鼎盛時期

5、明代

明代為陳州,經濟繁榮,建築技術又有新發展。洪武辛亥(1371年),陳城城牆由土牆建成磚垣,高三丈,址廣五丈五尺。四門各增甕城,四隅各為角樓,敵臺49,堞2700百,深池一丈五尺,寬廣二丈。先後重建或修建有太昊陵、絃歌臺、畫卦臺、火神廟、城隍廟等。從明代開始有七臺八景:七臺是伏羲畫卦臺、狄青梳洗臺、蘇子由讀書檯、孔子絃歌臺、神農五穀臺、秋胡臺、紫荊臺。八景是:太昊遺墟;白龜靈池;卦臺秋月;胡公鐵墓;絃歌夕照;思陵暮靄;古宛晴煙,即古宛丘城;柳湖春曉。

6、清代

升州為府,由原來的轄四縣到轄七縣。清乾隆二十七年重修故城,城內有72條街,規模最大。其制“東西南北各三里,東門曰明化、南門曰孝義、西門曰平信、北門曰永安。”四門之外,設有五關,北門有大、小二關。城內正中建有鼓樓,其東建有鐘樓;鼓樓前為學署、學宮,鼓樓西為三皇廟、火神廟、關帝廟、昭忠祠、火神閣等,是一座佈局嚴謹的傳統古城風貌。多次重修和大修太昊陵、絃歌臺、畫卦臺等,使之規模更大。

作者/來源:打工春晚

淮陽的六個鼎盛時期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