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姜麗娟:遼東有座鳳凰山

菜單

姜麗娟:遼東有座鳳凰山

姜麗娟:遼東有座鳳凰山

鳳凰山,位於丹東鳳城市東南3公里處,屬長白山餘脈,有“遼東第一名山”之美譽。只是對於我這個第一次到東北的山東人來說,對鳳凰山卻是十分陌生的。

據鳳凰山風景區管委會的同志介紹:鳳凰山自古有“萬里長城第一山”之稱。南北朝時期稱“烏骨山”。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遊覽此山,有鳳凰飛來拜祖,李世民大悅,遂賜名“鳳凰山”,迄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

遠遠望去,鳳凰山不似泰山那樣雄偉高大,但卻是懸崖峭壁十分險峻。鳳凰山青翠偉岸,峰巒起伏,雲霧繚繞,無疑增加了幾分神秘感。

陪同我們登山的老厲同志介紹說:“鳳凰山最高峰‘攢雲峰’海拔836米,雖說山不算高,但登山的路卻是十分的陡峭險峻,不過請大家放心,登山之路有驚無險絕對安全。”

吃過早餐,我們採風團一行十幾人,乘車在鳳凰山景區一座高大的水泥琉璃瓦牌坊前停下,大家紛紛拍照,合影留念。這是一座高大氣魄的中式牌坊,牌坊正中上方,啟功先生題寫的“鳳凰山”三個金色大字十分奪目,牌坊兩側是啟功先生題寫的“神州攬勝無雙地,華夏曆險第一山”的楹聯。

當我們下車步行來到山腳下,一座不大的山間人工湖泊呈現在遊人面前。只見湖水清澈見底,一群群錦鯉遊戲水中,湖對岸崖壁上“智水仁山”四個顏體楷書大字,讓這山水之間陡增幾分文化氣息,只是因為相隔甚遠,題字落款難以辨認。

我們沿著柏油鋪就的山路前行。雖說已是盛夏季節,但天公作美,驕陽時隱時現,上山的路一側是山崖,一側是潺潺流水的山澗,茂密的綠樹為遊人搭起一條遮擋陽光的綠色長廊。山路兩側,不時有摩崖石刻呈現。一處民國時期東北軍將領湯玉麟題寫於“中華民國十四年秋月”的“山高水長”的摩崖石刻,和一處落款“民國十七年,陸軍十九師連長關少泉書”的“亙立中天”的摩崖石刻,顯示著鳳凰山悠久的人文歷史。

在一三岔路口邊,一座青石雕砌的亭臺,黑色大理石牌匾上書“東北第一泉”。人們紛紛上前察看,只是滴水未見。一位景區工人模樣的漢子,操著一口純正的東北腔:“今年是六十年不遇的大旱,第一泉也幹了。”雖說大旱之年,可鳳凰山不見一點旱象,不僅草木豐茂,路邊山澗依然有涓涓細流。

來到“紫陽觀”前的廣場上,考慮到我們一行人中老同志居多,景區的同志建議:大家乘坐索道纜車登頂,一來可縮短一半的路程,二來可以領略鳳凰山最為經典的景色。

等我們乘坐纜車來到山頂,真正是有了“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感。只見雲霧迷漫,煙鎖峰巒,時隱時現,一縷縷一片片灰白色的煙雲,在山谷裡飄逸。遠處鳳城市區,新建的高樓林立, 城市全貌盡收眼底,

姜麗娟:遼東有座鳳凰山

我們稍事休息,開始徒步登山之旅。右側崖上刻有“兔耳峰”三個大字。聽旁邊帶團的導遊講,要到另外的峰頂遙望此峰,才能領略“兔耳峰”的姿容。而“老牛背”,更是名不虛傳,山脊是一塊花崗岩巨石,嶺脊光禿禿如牛背,儘管光滑難行,卻不鑿-個臺級,全靠手拉鐵欄杆攀登。

我們隊伍中有怯陣者想打退堂鼓,可當聽說此路只能進不能退時,還是鼓起勇氣,奮力攀登。同行的厲主任雖年逾六旬,卻依然像小青年一樣身手不凡,還不時招呼我們這些比他年輕的同伴:“放心走,兩眼往上看,不要回頭向下看。”

在姐妹松前,只見古松頑強生長在石縫間,大家紛紛拍照留念,有的說這裡的松樹像黃山迎客松,迎客松是人們遙望遠眺之姿態,而這裡山石縫隙之中,岩石崖壁之側,處處可見千姿百態的蒼松翠柏,古藤攀崖纏繞。從此處向西望,只見有一巨大怪石,突兀反起,如同勇士騎在神馬之背上,有凌空而起,直衝霄漢之勢。巨石猶如凌駕浮雲之上,雲石相襯,有欲欲而動之感。

一位同伴手指巨石,開玩笑說道:“如此巨石造型,猶如天工神造,不知是不是昨天晚上才安置妥當的。”

另一位打趣道:“很有可能,興許你明天再來,可能又是另一番姿態。”

俗話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黃山,我沒去過,十幾年前登過泰山、華山、峨眉山。泰山之雄偉巍峨,華山之險峻奇巧,峨眉之靈秀,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可相比鳳凰山,“中國曆險第一名山”絕非虛名。

依我看:鳳凰山雄姿偉岸,峰巒疊嶂,比泰山奇,比華山險。都說華山自古一條路。我說鳳凰山根本沒有路。登老牛背,過神馬峰,走的是在巨大的花崗岩石背、石壁上人工開鑿出的只能踏入一隻腳的石窩窩,而且要雙手緊握鐵欄杆,手腳並用小心躬身而行。走“老虎嘴”,穿“箭眼”,有些地方只能側身而行。

而走玻璃棧道,更是讓人驚心動魄。雖說沒有恐高症,但必定是年近六旬人生第一次。當手扶一側崖壁戰戰兢兢走過這段堪稱歷險的棧道,我根本沒敢看玻璃地板下面是何等深淵。膽大的欒主任畢竟年輕,他不僅敢在棧道上停留,而且還做出瀟灑的造型,真是讓人羨慕。

鳳凰山的景緻真是不同凡響,三步一景觀,五步一典故,邊走邊欣賞,至“箭眼”。大家稍事休息,補充些飲水能量。所謂“箭眼”,是兩側崖壁上方搭一塊巨石,形成一上寬下窄,倒三角形石洞通道,遠遠望去,如同箭穿一般。

據導遊介紹,唐朝“平遼王”薛仁貴東征,為了威懾各附屬藩國,使其永不背叛大唐,在距離鳳凰山四十里處的發箭嶺,開震天弓,搭一隻穿雲箭,對準鳳凰山方向,拉弓開箭一射,神箭穿鳳凰山而過,落入鴨綠江中,自此便有了“神弓射箭眼,一箭定遼東”之傳說,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傳說必定是傳說,如今我們國家的“神箭”、“東風”、“紅旗”,箭箭威震四海。薛仁貴在天有靈,該是早早把自己的“震天弓”、“穿雲箭”送入歷史博物館收藏起來。

穿過箭眼,西山景區的主要景點基本遊畢,我們循著下山路奔“杜鵑坡”而去。走過“戀人石”,同伴留影留下許多暢想,穿過南天門,我們來到乘車站點“杜鵑坡”,鳳凰山之旅已近尾聲。

那位曾在“老牛背”前打過退堂鼓的領導調侃道:“再也不來此山了。”

大家不解其義。他說道:“鳳凰山太險了,像我這樣的體力能走過來已經是奇蹟了。要不是說山路只能前進不能後退,恐怕真要在山前坐觀山景了。”一席話逗樂了一行人。

鳳凰山海拔雖不比華山高,但奇險程度確實有過之而無不及。攀爬行走在“老牛背”、“神馬峰”那崎嶇狹窄的石路上,我忽然想到:假如是冬日結冰積雪,它豈不成了絕路。其奇險之情景,絕不亞於華山的“千尺幢”、“百丈峽”和“鷂子翻身”險峻。而那堪稱鳳凰山一絕的玻璃棧道,開鑿在凸凹不平的懸崖腰上,且向下傾斜,倘無鐵欄杆保護,即使不結冰積雪,也是絕路。

鳳凰山之旅,是難忘的驚險之旅,不僅讓我領略了鳳凰山之大美景色,也讓我重新認識了精神的力量,信心的可貴。是團隊的力量,是大家不停地相互鼓勵,相挾相助,讓我們這些看似體弱的隊友,堅定了戰勝困難的信心,真正體會到“無限風光在險峰”之妙處。我要讚美鳳凰山,讚美鳳凰山留給我的美好印象,鳳凰山真的是融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峨眉山之秀美的偉大的山。

姜麗娟:遼東有座鳳凰山

壹點號 柳泉金融文學

姜麗娟:遼東有座鳳凰山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