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琴臺覓知音--中國名縣蔡甸

菜單

琴臺覓知音--中國名縣蔡甸

琴臺覓知音--中國名縣蔡甸

蔡甸區原名漢陽縣,位於武漢西南,長江、漢江交匯的三角地帶,江漢平原末端,全區版圖面積約1100。8平方公里。現轄11個街(桐湖)鄉鎮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蔡甸經濟開發區),總人口約50萬人。境內地勢由中部向南北逐減降低,中部均為丘陵崗地,坡度較緩,北部為平坦平原區,地面高程多位於20-24米之間,南部為窪地平原區,地面高程在19-22米之間。全境地貌是壟崗為主體的丘陵性湖沼平原,氣候屬北、中亞熱帶過渡性季風氣候,具有熱豐、水富、光足的氣候特徵。

蔡甸資源豐富。蔡甸區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鄉。蔡甸區擁有54平方公里的南湖水系和116平方公里的沉湖溼地自然保護區;擁有國家級森林公園 “蓬萊仙境”九真山和“佛教聖地”嵩陽山;擁有富足的人力資源和農產品資源。武漢市市轄區,位於武漢市西郊,地處漢江與長江匯流的三角地帶,江漢平原東部,北傍漢江,與東西湖區唇齒相依;南臨通順河,與漢南區山水相連;東瀕長江,與江夏區隔水相望;西與漢川市交錯接壤;東北鄰漢陽區;西南鄰仙桃市,總面積1093。57平方千米。

琴臺覓知音--中國名縣蔡甸

歷史沿革:

商末周初,先隸南國,後屬鄖國。春秋戰國時期,隸屬楚國。秦統屬南郡。西漢時,北部屬安陸縣,南部濱長江一帶屬沙羨縣,同屬江夏郡。

東漢建武元年,置沌陽縣。建安初年,復為安陸縣。南北朝時屬郢州江夏郡、司州漢陽郡,置沌陽、灄陽縣(後廢)。隋屬沔陽郡,置沌陽、漢津縣。大業二年,因漢津縣位於漢水北岸,依“山北為陰,水北為陽”的舊例,改名為漢陽縣。

唐先後隸沔州漢陽郡、鄂州江夏郡。五代十國時,先後屬吳和南唐,仍隸鄂州。民國元年,廢漢陽府,漢陽縣屬湖北省江漢道。民國十年,北伐軍攻克武漢,漢陽縣城區併入新設的漢口市。次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置京兆區,轄夏口、武昌、漢陽城區,同年8月廢京兆區。1930年,改設漢口特別市,漢陽城區劃歸該市,所屬鄉、區仍隸屬漢陽縣。1932年,屬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區蒲圻專員公署。1934年以後,改屬第一和第三督察區。1945年8月,抗戰勝利,國民政府恢復漢陽縣政權,仍屬湖北省第三行政督察區。1949年5月,漢陽解放,隸屬沔陽專署。

1950年8月26日,漢陽縣人民政府從原漢陽城區顯正街遷至蔡甸。1951年改屬孝感專署。1959年漢陽隨同整個孝感專署劃歸武漢市,次年恢復原體制,漢陽縣仍屬孝感專署。1975年漢陽縣從孝感專署中分出,劃歸武漢市。1992年9月,撤銷漢陽縣,設立武漢市蔡甸區,其行政區域不變,區治設蔡甸街。

作者/來源:宿月雲衢觀世界

琴臺覓知音--中國名縣蔡甸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