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留住古鎮⑤|“小籠之外”看南翔:因寺成鎮,隱約南朝

菜單

留住古鎮⑤|“小籠之外”看南翔:因寺成鎮,隱約南朝

走過江浙一帶的古鎮,小橋流水人家或許是多數人對水鄉古鎮的固有印象,但其實因地域性的差異及文化民俗的不同,每一個市鎮形成的風貌景觀也各不相同。上海周邊的古城鎮也是如此,無論是因漕運而起的松江倉城,因鹽業而興的新場古鎮,還是因寺成鎮的南翔古鎮,均各有特色。

《澎湃新聞·古代藝術》推出的“留住古鎮”系列報道本期關注的即是位於上海嘉定區的南翔古鎮,歷史上曾有“小小南翔賽蘇城”之譽。未到南翔古鎮之前,聽聞最多的莫過於南翔小籠包。走進這一古鎮才發現,小籠味之外,巋然而立、古樸玲瓏的寺院磚塔,幾經修復、水質清淨的南朝蕭梁古井,雕樑畫棟、極具人氣的槎溪書場……都是這個古鎮延續千年的實物見證。

南翔老街相關負責人對澎湃新聞表示,“南翔老街經過四期改造後基本恢復了清末民初‘銀南翔’的歷史風貌。未來古鎮在保護江南文化,做好古鎮維護、老字號的傳統呈現的基礎上,透過江南文化與國際化的對話交融,在保持江南性、同根性上做出不同性。”

留住古鎮⑤|“小籠之外”看南翔:因寺成鎮,隱約南朝

南翔寺磚塔,始建於五代北宋間

留住古鎮⑤|“小籠之外”看南翔:因寺成鎮,隱約南朝

位於上海嘉定區南翔古鎮即是這樣一個因寺成鎮的千年古鎮。古鎮老街位於南翔鎮老鎮區核心區域,東起橫瀝河,南至民主街,西至滬宜公路,北至德華路,為傳統的商業區和居民住宅區,總面積14。34公頃。

留住古鎮⑤|“小籠之外”看南翔:因寺成鎮,隱約南朝

因寺成鎮的千年古鎮,幾經修復的南翔磚塔

但說到南翔古鎮的歷史,不能不提到建於南朝梁天監年間的南翔寺。《中吳紀聞》中記載:“崑山縣臨江鄉,有南翔寺。初,寺基出片石,方徑丈餘,有二鶴飛集其上。有僧號齊法師者,謂此地可立伽藍。即鳩材募眾,不日而成,因聚其徒居焉。二鶴之飛,或自東來,必有東人施其財;自西來,則施者亦自西而至。其他皆隨方而應,無一不驗。”

清代康熙賜額“雲翔寺”,故又易名為雲翔寺。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正月,雲翔寺毀於一場大火,僅剩下寺磚塔等遺蹟在此後數百年間聳立在南翔老街景區,默默守護著這個歷經滄海桑田的江南水鄉古鎮。據相關資料介紹,寺磚塔始建於五代北宋間,本屬雲翔寺古剎的一部分。關於磚塔的具體位置、造型,嘉慶鎮志中都有詳細的記載:“山門內有磚塔二,東西相望,大可三抱,三丈許,八角七級,房各有井一。”在文物普查中,專家們認為古塔依舊保持了江南地區典型的樓閣式磚木結構的特色。1962年9月,雙塔經上海市人民政府公佈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留住古鎮⑤|“小籠之外”看南翔:因寺成鎮,隱約南朝

2021年,寺磚塔再次因自然因素導致塔面風化、褪色,並出現了局部缺失、破損的現象。為了更好地對南翔寺磚塔進行保護,3月初,南翔鎮開啟了搶險加固修繕工程。據此前施工方介紹,“此次修繕僅針對雙塔腰簷瓦片風化、筒瓦、斗拱等區域性破損或存在墜落隱患的問題,按照原樣進行更換或補齊,而風化程度較小的欄杆和磚塊則保持原樣。”

留住古鎮⑤|“小籠之外”看南翔:因寺成鎮,隱約南朝

讓人驚喜的是,在雙塔前方的空地上,還隱藏著兩口古井——南朝時的蕭梁古井。它們距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幾乎是與雲翔寺同時誕生。蕭梁古井俗稱“八角井”,舊時古井上蓋有井亭,供寺院僧人及周邊居民飲用和洗滌。1961年,為拓寬街道和翻修房屋,古井被埋在地下。近50年後,隨著南翔老街改造工程的啟動,在考古清理中,古井才得以重見天日。

留住古鎮⑤|“小籠之外”看南翔:因寺成鎮,隱約南朝

蕭梁古井上海南翔老街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總經理、老街辦主任張丹對澎湃新聞介紹,2008年起,南翔鎮人民政府正式啟動南翔老街改造工程。改造工程分為四期,一期(2008年)主要完成了人民街、解放街道路改造,人民街兩側立面與南華路西側立面改造,並採用分隔式共有溝槽埋設技術,將所有管線全部埋地;二期(2009年)主要完成共和街兩側立面、江南小庭院改造工程,並新建了一處休閒長廊——尚賢廊;三期(2010-2012年)新建了檀園、遊客中心、槎溪書場、南翔歷史文化陳列館以及老街公司辦公樓;四期(2012-2014年)則主要完成了泰康橋至八字橋的生產街路段立面改造,以及重新規劃設計了太平橋至古猗園路的和平街路段和走馬塘兩側,新建數家鋪房、休閒長廊及數座亭子。

留住古鎮⑤|“小籠之外”看南翔:因寺成鎮,隱約南朝

改造前的南翔人民街舊照“經過四期改造後基本恢復了清末民初‘銀南翔’的歷史風貌。經過多年來的規劃實踐與文化積澱,景區目前擁有的旅遊資源,除了南翔雙塔、蕭梁古井,還有云翔寺、檀園、南翔歷史文化陳列館、南翔小籠饅頭文化體驗館、陳君起紀念館、槎溪書場、德園軒張安樸美術工作室、南翔動漫主題文創店、八字橋等。”張丹表示。

留住古鎮⑤|“小籠之外”看南翔:因寺成鎮,隱約南朝

改造前的南翔共和街

留住古鎮⑤|“小籠之外”看南翔:因寺成鎮,隱約南朝

改造後的南翔共和街其中籌建於老街改造工程三期的南翔歷史文化陳列館,歷時1年半,總建築面積約1200平方米,展出面積約1000多平方米,設有序廳、文物勝蹟、街市老店、名人望族和特產習俗五部分,展示著南翔悠久的歷史、豐富的人文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

留住古鎮⑤|“小籠之外”看南翔:因寺成鎮,隱約南朝

南翔歷史文化陳列館步入序廳,低頭透過腳下的玻璃,原址文物——明代鐘樓的基石盡收眼底。據上海南翔老街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鄭逸翀現場介紹,“這是2010年10月底在老街改造工地上挖掘發現的。石柱礎直徑約為87釐米,飾有精美的花紋,石柱礎內還有儲存完整的磚鋪地坪。根據文獻可以確定,陳列室的序廳就是建於明萬曆前的原雲翔寺鐘樓遺址,明清時期南翔勝蹟之一的‘蕭寺鐘聲’就源於這裡。”

留住古鎮⑤|“小籠之外”看南翔:因寺成鎮,隱約南朝

南翔歷史文化陳列館展出的雲翔寺圖而在序廳的右側,一幅清嘉慶時期的南翔古河道地圖上,橫瀝河、上槎浦通南北,走馬塘、封家浜通東西,鎮內小河縱橫交錯,古河道地圖再現了古代南翔暢通、便捷的水上交通,從而也展現了當時發達的商業和農業。左邊的清嘉定時期的南翔鎮圖,雲翔寺位於鎮圖的中央,周邊道路四通八達、集市繁華,印證著南翔因寺成鎮的傳說。

留住古鎮⑤|“小籠之外”看南翔:因寺成鎮,隱約南朝

見證寧靜與自得,從古猗園到槎溪書場

古猗園初名猗園,為明萬曆年間河南通判閔士籍所建,由明代嘉定竹刻名家朱三松設計佈置,以“十畝之園,五畝之宅”的規模,內築亭、臺、樓、閣,立柱、椽子、長廊都刻有千姿百態的竹景圖案。百年來,這裡經歷了十多次修繕與擴建,目前全園面積增至9萬多平方米,有逸野堂、戲鵝池、松鶴園、青清園、鴛鴦湖、南翔壁6個景區。古猗園的亭臺樓閣多臨水而建,與水景配合,體現了“亭臺到處皆臨水,屋宇雖多不礙山”的意境。

此外,南翔檀園曾是明代著名文學家、“嘉定四先生”之一李流芳的私家園林,毀於明清易代之際,當地在南翔老街三期工程中,於2011年根據李流芳所繪的園圖和文獻記錄予以重建。

留住古鎮⑤|“小籠之外”看南翔:因寺成鎮,隱約南朝

古猗園

留住古鎮⑤|“小籠之外”看南翔:因寺成鎮,隱約南朝

檀園門匾說到南翔老街三期工程的另一改造專案,最受民眾歡迎的莫過於槎溪書場。這是一幢雕樑畫棟、古色古香的二層仿古建築。記者在現場發現,上午11點半左右,距離開演還有一個半小時,已有不少聽客們陸續趕來,其中以老人居多,他們熟門熟路地購票上樓,從茶桶裡取出袋泡茶,在紫砂杯裡泡上熱水,愜意地坐在仿紅木的靠椅上,等待開場。

留住古鎮⑤|“小籠之外”看南翔:因寺成鎮,隱約南朝

槎溪書場對於澎湃新聞記者從哪裡來的問題,一位看起來剛過耳順之年的老先生笑著回答說:“我姓甘,甘肅的甘,今年85歲了。我就住在普陀區桃浦街道,到這裡要坐幾站公交車,平時子女都去上班了,閒來無事就喜歡聽聽評彈,很開心很適意,如果幾天不聽,就渾身不舒服。”

留住古鎮⑤|“小籠之外”看南翔:因寺成鎮,隱約南朝

書場重開在當年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演出場地三面是數十扇花式木格長窗,屋頂橫樑上懸掛著精緻的宮燈,窗外便是江南古典園林檀園的水榭樓臺。在古建築裡開一家現代化經營的書場,古典的環境與高雅的評彈藝術相匹配,讓很多同行望塵莫及,吸引了眾多聽客前來。

留住古鎮⑤|“小籠之外”看南翔:因寺成鎮,隱約南朝

隨著南翔老街改造工程的一一落地,2021年,“十四五”期間,南翔老街升級改造專案也將全面發力推進。據張丹介紹,該專案計劃以Tenant Mix(租戶組合)的結構構建“雙核-五區塊-五街-兩河道-多點”的業態主題分佈,做好歷史建築保護的同時,合理利用好雙塔廣場和檀園的“雙核”資源,佈局老字號街區、國潮街區、江南市井街區、都市村落街區、藝術匠人街區“五街區”,使人民街、共和街、解放街、混堂弄、和平街“五街”匯聚餐飲美食、民俗客棧、主力店、文化民俗、零售、展覽等六大業態型別。同時,創造出不同的戶外功能場地,考慮塑造外擺街、戶外市場、現場音樂、江南市集、江南夜市等功能場地,打造亮點業態,發揮夜間經濟效應;走馬塘和橫瀝河“兩河道”作為生態水鄉不可或缺的靈動元素,將重新打造景觀帶,點亮河道兩岸,為夜間經濟發展助力;在南翔老街區域分佈25個庭院及天井,為了描繪好江南特色畫卷,講述好歷史人文故事,計劃充分利用“多點”的優勢,開發江南風味館、都市村落,讓深厚的千年古鎮底蘊得以傳承和展現。此外,還將對主要入口和通道進行升級改造,建立新的零售店標牌系統,營造光影藝術效果,釋放嶄新體驗。

“南翔老街升級改造專案同樣分四期建設,預計在2025年全部完成。”張丹表示,“未來,老街公司將制定業態和形象管理機制,逐步淘汰低端業態,把業態、液態(客流)、夜態(夜間經濟)進行整合。在保護江南文化,做好古鎮維護、老字號的傳統呈現的基礎上,透過江南文化與國際化的對話交融,在保持江南性、同根性上做出不同性。”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