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睢縣聖壽寺塔,始建於北宋年間,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菜單

睢縣聖壽寺塔,始建於北宋年間,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雨水依舊洗滌著路面,我不能遠處而行,只有在這狹小的空間遐想泛泛,我們的一生能見到無數次的雨水,卻每次都找到避雨處,彷彿被它淋溼是煩透頂的事。

睢縣聖壽寺塔,始建於北宋年間,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我不禁在想,那聳立的古遺蹟,他是怎樣忍受著酸雨的襲擊,又怎樣在這惡劣的天氣中堅強如一,佩服之情悠然而生,這就好比兩個相愛的人,從戀愛到結婚,每次的相處都如古遺蹟的情況,既面對衝突又需要堅強,但終歸有些人,沒有堅持婚姻的茶米油鹽、家長裡短,消失了在人生的各自射程中。

而我們喜歡古遺蹟,或許給它有著堅強的品質有關,無論何時,無論何種情況,它總堅持著,仰視這片大地的人,向人類訴說著歷史的滄桑、人類的故事。

在平原的地帶,因地勢的原因,滿地都是古遺蹟,有的深埋在土壤中,有的與天空相望,而今日中原古文化傳播介紹的聖壽寺塔,就是這樣一個,讓人類俯視著的古遺蹟。

睢縣聖壽寺塔,始建於北宋年間,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聖壽寺塔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縣,始建於北宋年間,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睢縣唯一一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每個塔寺的建設都有著濃厚的歷史故事與傳說,據史料記載,聖壽寺塔原先豎立在聖壽寺內,原名為襄王廟,也叫宿龍寺,寺名的由來據說因楚襄王葬於此而得名。

如何從宿龍寺,又改成聖壽寺,這裡也有一段故事傳說

相傳在宋徽宗年間,連年乾旱、糧食顆粒無收,百姓自然是餓死無數,而皇帝自己的子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也內心焦慮不安、無法入眠,那時的人,唯一的精神信念就是吃齋唸佛,於是,每天的祈求禱告成了必備的專案,為此還大病了一場,但終究是於事無補。

睢縣聖壽寺塔,始建於北宋年間,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某一日,趙佶吃完晚飯、喝了藥以後,就躺在皇床上睡著了,這是他忽然夢見有一僧人而來,只見他騰雲駕霧、呼風喚雨,瞬間有暴雨傾盆而至。趙佶高喊問僧人:“你是何方高僧?”那僧人答道:“我乃京城東南宿龍寺的茶頭風波。

這時趙佶立馬上前前去追趕風波,突然門外一聲雷聲被驚醒。而此時的天空,果然下起了暴雨。

第二天就下旨,派人尋找宿龍寺,經過四處打聽,終於在今睢縣這個地方,找到了一個寺廟,但好奇的事,這裡並沒有叫風波的和尚,但寺院的方丈卻說:“前天,寺內少了一尊金身羅漢,我們正在尋找呢!”,他們聽完後,背後驚了冷汗。

睢縣聖壽寺塔,始建於北宋年間,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便立刻回去,向皇上彙報,皇帝一聽有這事,第六感也在作祟,於是派人把相國寺的方丈請來了,就詳細敘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老方丈深思了片刻說:“風波是一位前朝“瘋僧”,相傳曾在相國寺,後雲遊四海,下落不明。”

宋徽宗覺得此次降雨為宿龍寺風波羅漢相助,並且又使自己的重病得以痊癒,心中十分感激風波羅漢。於是,便立即傳下聖旨,重修宿龍寺。並且耗重金鑄了一尊很大的風波羅漢像,敬放在羅漢殿裡。趙佶還親自為該寺書寫了許多匾額,將“宿龍寺”更名為“聖壽寺”。

睢縣聖壽寺塔,始建於北宋年間,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一座古塔,見證了千年的繁華,也歷經了千年的風雨,它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默默地記載了歷史變遷、風雲變幻。

當我走進聖壽塔,被眼前的19。25米塔高所折服,灰色磚構造,平面六角型的九層密簷式磚塔,彷彿在訴說著偉大,當近距離觀看時,那第一層的小拱門,有一種時代感,卻又說不清楚,而經過了幾千的風雨,有些佛像與羅漢增加了濃厚的滄桑感與歷史感。

睢縣聖壽寺塔,始建於北宋年間,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我想觸控這遺蹟的感受,那卻只能用心感悟那時光遺留的痕跡,只能看那傾斜的佛塔,終究何種原因導致,我想或許是它累了,也想找個依靠,那依靠可能是風,也可能是雨,那依偎著就是幸福。

我們每處遺蹟的介紹,都是經過一次內心的洗滌,從資料的查詢,到文章的呈現,我們想全方位的讓大眾所知,但終究能力有限,於是簡單地宣揚成了我們的目標,而大家的深思卻是我們想要的。

睢縣聖壽寺塔,始建於北宋年間,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每個遺蹟都是一個生命,他有生長期、高峰期、衰敗期,或許我們能把握其中的一個時代,那遺蹟將不會有遺憾,人類也能尋找不同的文化密碼。

圖片及素材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原創不易,如有轉載,請聯絡告知。

傳承中原文明,書寫中原故事,中原古文化傳播關注河南古文化,編寫整理河南各市、縣、村古文化歷史,如有內容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

作者/來源:中原古文化傳播

睢縣聖壽寺塔,始建於北宋年間,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