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流淌千年的進香河真的消失了嗎?

菜單

流淌千年的進香河真的消失了嗎?

大家好,我們的老虎仔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流淌千年的進香河真的消失了嗎?

說起進香河,外地人會問在哪裡?地圖上為何找不到?南京人會說,我也沒見過,只知道有條進香河路。那麼一串子問題就出來了。南京真的有過一條叫進香的河嗎?如果有,進香河現在還有嗎?為何我從來就只見進香河路,不見進香河,到底發生了什麼?古代進香河與“進香”有關嗎?

1、源遠流長

南京城中的進香河路位於我區雞籠山南麓,南起珠江路,北至北京東路,因地下流淌的進香河而得名。進香河屬於秦淮河水系的一條支流,其前身是孫吳赤烏三年(240)吳大帝孫權開挖的人工河道——運瀆的一部分。20世紀30年代,朱偰先生經考證後得出:運瀆河道北段,就是明清時期的進香河。運瀆開掘通航以後,進香河與運瀆、青溪、秦淮河和玄武湖相連,構成當時南京的河道體系,歷經孫吳、東晉、宋、齊、梁、陳三百多年風雨,朝代更迭頻仍,其水流不廢,一直是六朝建康城重要的通航河道。

流淌千年的進香河真的消失了嗎?

朱偰《金陵古水道圖》

隋開皇九年(589),隋大將韓擒虎與賀若弼率兵攻佔建康(今南京),實施“平蕩耕墾”的策略,將建康城廢為農田。隨著南京地位的下降,運瀆日漸淤塞,無法行船,淪為荒渠。及至唐末楊吳時期,開始建設昇州城,六朝都城稍往南移,納秦淮河入城內。運瀆北段被隔玄武門(今北門橋)外,僅為雞籠山(雞鳴山)南麓之水流入楊吳城濠的一支溝渠。據《景定建康志》記載,兩宋時期,處在北門外的運瀆周邊,或設酒庫,或設雪窨(冰窖)。至元朝,運瀆周邊被闢為演兵教場,並有“防江軍寨” 駐紮在附近。

流淌千年的進香河真的消失了嗎?

南唐江寧府圖(明朝陳沂《金陵古今圖考》)

2、城市山林

明初定鼎南京,永珍更新。朱元璋擴建南京城,運瀆北段被圍入城中。為紀念當年追隨其征戰歿亡的功臣,朱元璋敕令於雞籠山建功臣廟,並將歷代帝王、名臣,及都城隍廟等,悉數移建雞籠山南麓。同時,開掘加寬運瀆北段河道,使之與楊吳城濠相通,並連線內秦淮,以利官民乘舟赴雞籠山“十廟”拜謁先賢,進香祭祀。因進香者皆由此河而來,故名進香河。

明朝對雞籠山歷代帝王廟及功臣廟等廟宇的祭祀,非常重視,派遣大臣或由專事其職的部門定時定規進行祭拜。盛大的船隊行駛在進香河上,鼓樂齊鳴,香菸繚繞,誦經之聲迴盪,河面蓮花點點,其情景實在堪稱壯觀。當時的文人紳士常以泛舟往來秦淮與進香河之間,為一大雅趣。進香河東北,即為著名的國子監,集中了眾多莘莘學子,苦讀之暇,泛舟小遊,亦屬樂事。這條河流舟船不絕,承載了無數帝王將相、富商巨賈、才子佳人和尋常百姓的夢想。

流淌千年的進香河真的消失了嗎?

廟宇寺觀圖(明禮部纂修《洪武京城圖志》)

明清以降,進香河代有疏浚,從北到南架有6座橋樑(一說5座),依次是進香橋、西倉橋、大石橋(又名石板橋)、紅板橋、嚴家橋、蓮花橋,周邊景緻宛若城市山林。明“金陵四十景”和清“金陵四十八景”中的“雞籠雲樹”,即位於進香河北端,山水相依,獨具幽趣。

流淌千年的進香河真的消失了嗎?

進香河上的橋樑(清光緒年間《金陵省城古蹟全圖》)

其時,許多文人雅士選擇在進香河周邊築園而居。汪均之集園、饒在歧也園、曹愷堂春水園等散佈在進香河畔,這裡成為文人雅士聚居區。民國陳詒紱《金陵園墅志》捲上記載:

集園,在大石橋北,桐城汪均之正鋆居金陵所築者;也園,在大石橋,饒在歧世昌園;春水園,在蓮花橋,曹愷堂園。

值得一提的是:明末清初著名畫家、印刷出版家胡正言,其居室“十竹齋”就建在雞籠山麓。

流淌千年的進香河真的消失了嗎?

雞籠雲樹(清朝徐藻編繪《金陵四十八景》)

3、市井百態

進香河周邊不僅是文人雅士棲居之地,同時也是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所,充滿著市井氣息。

明清時期,南京城內掘有眾多水井,以方便市民日常生活用水。進香河東西兩岸及周邊,是南京城北人煙稠密的市民聚居地區之一,其時,河上蓮花橋西側闢有“三眼井”,西倉橋東側建有“九眼井”,水源充沛,水質清冽,兩岸及周邊居民受益良多。清朝甘熙《白下瑣言》卷一記載:

城中人煙輻輳,食井不可勝計。漢西門側有四眼井,北門橋轉東(蓮花橋西側)有三眼井,進香河盡處(西倉橋東)有九眼井。

流淌千年的進香河真的消失了嗎?

書影

良好的居住環境不斷吸引外地人群入住進香河周邊,或經營特產。《白下瑣言》卷七記載六合吳某,售香臘為業,開鋪於金陵之石板橋。

特別是進香河南側的北門橋一帶,商賈林立,是城北地區的最大市場。明朝顧起元《客座贅語》卷一寫道:

南都大市,為人貨所集者,亦不過數處……它若大中橋、北門橋、三牌樓等處,亦稱大市集。

4、多元共生

清朝末年,西學東漸,為開發民智、培養師資,清政府在南京首創“三江師範學堂”於進香河以東、雞籠山南麓。數年後,易名為“兩江師範學堂”。《首都志·卷八》記載:

三江師範學堂,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開三江師範學堂於江寧府署;同年,移於北極閣。兩江師範學堂,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原有三江師範學堂易名兩江。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南京城內闢建貫穿南北的市內鐵路,鐵路鋪設的線路,正好經過進香河北端,從地面上截斷了來自玄武湖的進香河北源之水。自此,進香河從地表上來看僅與南面的楊吳城濠相通。

流淌千年的進香河真的消失了嗎?

晚清進香河(1898年方殿華繪製《江寧府城圖》)

流淌千年的進香河真的消失了嗎?

北極閣下小鐵路

民國時期,位於南京市中心地帶的進香河周邊,不僅聚居眾多城市平民,還有達官貴人的公館,更駐有不少政、學、警、文等單位部門,故進香河周邊在當時屬於比較高大上的地區, 形成了多元文化共生的空間。其中,位於進香河東側四牌樓的兩江師範學堂幾經迭變,初改為南京高等師範,又改為國立東南大學,終改為國立中央大學。

流淌千年的進香河真的消失了嗎?

進香河航拍

(左邊為陸地測量總局,右邊為中央大學,1928年拍攝)

流淌千年的進香河真的消失了嗎?

民國年間的進香河

5、滄海桑田

新中國成立後,跨越千年的進香河依然流淌不息。其北端以地下涵洞與北源之水相通,南端與楊吳城濠相連。但隨著年久失修、又無活水補註,加之居民生活廢水肆意傾入河中,進香河終成一條汙水溝渠,風光不再。

1958年,進香河整修改建成路,河道上面全部用水泥預製板覆蓋,成為暗河;預製板上填土種植各類灌木花卉,形成綠島。兩岸則闢建為寬敞的水泥馬路,路邊人行道旁,依次種植高大的喬木水杉,命名為進香河路。至此,進香河從人們的視野裡倏然消失,成為歷史的記憶。但進香河的河水並沒有停止流淌。近60年來,進香河仍在地下悄悄地流動——自北極閣南麓,至蓮花橋入內秦淮河北段。現在,在道路中間的綠化帶裡,還能看到一處3米×2米的水面。

流淌千年的進香河真的消失了嗎?

20世紀60年代的進香河路

流淌千年的進香河真的消失了嗎?

進香河路中間綠道之下為進香河故道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