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春分立蛋有什麼特殊技巧

菜單

春分立蛋有什麼特殊技巧

春分立蛋的技巧有哪些?春分習俗要立蛋,那麼你會立蛋嗎?立蛋有訣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春分立蛋的技巧,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只要找對方法,雞蛋每天都可以立起來。雞蛋並不是絕對光滑,底部與放置雞蛋的物體會有一個接觸面,只要雞蛋的重心與接觸面保持在一條直線上,雞蛋就能立起來了。另外,放在摩擦力大的地方容易立起雞蛋。立起雞蛋,更多需要的是技巧和耐心。

1、挑雞蛋。首先要挑選一頭大一頭小的雞蛋,立蛋時將大頭朝下,這樣重心會比較低,就像不倒翁一樣,容易保持平衡。

2、尋找支援面。找到合適的支援面,我們做了一個小實驗,在桌面上塗上印泥,再把雞蛋立在塗有印泥的桌面,您可以發現,能立住的雞蛋,底部會有一個肉眼很難看清的平面,一旦重力作用線能經過這個平面,雞蛋就能站立起來。蛋如在玻璃、光滑的金屬或塑膠片上不容易豎立,須為它找個摩擦力較大的“吉地”,如一般水泥或柏油地面、石子地,且在風大的戶外也不容易成功。

3、手要穩。由於生雞蛋裡的蛋黃位置也會影響雞蛋的站立情況,所以立雞蛋的手要儘量保持不動,讓蛋黃可以慢慢沉澱到雞蛋下部,這樣重心就能足夠低,使雞蛋保持平衡。

做不到以上3點的你該怎麼辦?教你一招,用一小撮鹽就好了,增加摩擦力,然後對著吸管吹起,將蛋四周的鹽吹走,蛋就立起來了。

另外,有人說把雞蛋使勁搖勻,讓蛋黃散開,“重”的沉底,“輕”的上浮,雞蛋重心變低,更容易立起來。用這個方法試驗,自然也能將蛋立起來。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用這種方法豎的雞蛋,經常過後打開發現蛋黃根本沒有搖散。

因此,豎蛋的訣竅就是:拿蛋的手不動,直到蛋黃儘量往下沉落;最好選擇剛生下四五天的雞蛋,因為其蛋黃下沉有利於豎立。

每年的春分,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立蛋”試驗。這一被稱之為“中國習俗”的玩藝兒,何以成為“世界遊戲”,目前尚難考證。

據史料記載,春分立蛋的傳統起源於4020xx年前偉大的中國,以慶祝春天的來臨。春分這一天是時間的平衡,白天和夜晚的平衡,這就是全世界各地的人們喜歡立蛋的原因。

其玩法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立蛋遊戲的最佳時光,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

春分這一天為什麼雞蛋容易豎起來?其中蘊含了不少科學道理,春分是南北半球晝夜都一樣長的日子,呈66。5度傾斜的地球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處於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有利於立蛋,同理可推,秋分也適合立蛋。

更重要的是,雞蛋的表面高低不平,根據三點構成一個三角形和決定一個平面的道理,只要找到三個點,並使雞蛋的重心線透過這個三角形,那麼這個雞蛋就能豎立起來了。

1、吃春菜

在嶺南的一些地區,春分之日還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人們都去採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

採回的春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民間還有一則順口溜對此記述:“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之計在於春,在春分到來之際。面對萬物萌發,人們自然要祈求家宅安寧、身壯力健了。

2、春祭

二月春分,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民間掃墓前先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殺豬、宰羊,請鼓手吹奏,由禮生念祭文,帶引行三獻禮。春分掃墓開始時,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動,規模很大,隊伍往往達幾百甚至上千人。開基祖和遠祖墓掃完之後,然後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後各家掃祭家庭私墓。

大部分客家地區春季祭祖掃墓,都從春分或更早一些時候開始,最遲清明要掃完。各地有一種說法,謂清明後墓門就關閉,祖先英靈就受用不到了。

3、粘雀子嘴

春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元,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元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春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春分當天。甚至大人們也參與。風箏類別有王字風箏,鰱魚風箏,眯蛾風箏,雷公蟲風箏,月兒光風箏,其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場上有賣風箏的,多比較小,適宜於小孩子們玩耍,而大多數還是自己糊的,較大,放時還要相互競爭看哪個的放得高。

4、祭日

周代,春分有祭日儀式。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古代帝王的祭日場所大多設在京郊,元朝時建有日壇,此後明、清兩代皇帝在春分這一天在日壇祭祀大明神(太陽)。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親自祭祀,其餘的年歲由官員代祭。

北京現在的日壇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太陽神(古稱“大明之神”)的地方。從明朝隆慶元年(1567年)起四百多年,先後有天啟,崇禎,乾隆,嘉慶,道光等五位皇帝到日壇親祀。清道光20xx年(1843年)後“祭日”活動逐漸消亡,至今已中斷16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