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買家秀與賣家秀,如何取捨?

菜單

買家秀與賣家秀,如何取捨?

關注並將「

」設為星標

每天早 07 : 45 按時送達

買家秀與賣家秀,如何取捨?

最近小紅書的濾鏡引發了一陣風波,過度修飾帶來了不真實,讓使用者心理落差巨大。其實,類比於我們網購,這就是買家秀與賣家秀的區別。本文對賣家秀與買家秀之間的關係與取捨作了分析,一起來看看。

全文共 2534 字,閱讀需要 5 分鐘

——————/ BEGIN /——————

最近小紅書有點煩,大致情況是有使用者反映,根據小紅書博主拍的“濾鏡景點”照片去打卡,去到後發現與預期落差巨大。

小紅書博主拍的照片簡直是人間勝境,實地一看普通的簡直不能再普通了,就是那種馬路上隨處可見的普通建築。

正是因為出發前的滿懷憧憬,和被現實狠狠教育了一番,這些人受不了了,就投訴這些濾鏡達人,這件事情到底該怎麼看呢?我覺得吧,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說到底其實就跟買家秀與賣家秀如出一轍,我就沒見到哪個人買到的東西跟賣家秀一模一樣的。

小紅書官方針對使用者的投訴,也表達了自己的歉意,提出了整改意見。

不過裡面有一條還是很值得玩味的,這句話是這樣的“《小紅書社群公約》有過明確倡議:請儘量避免過度修飾,尤其是在美妝、穿搭、探店等為他人提供建議的領域。”

劃重點了,避免過度修飾,意思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稍微修飾是可以的,但是不要過度,那麼過度的標準如何評判,就是個技術活了。

買家秀與賣家秀,如何取捨?

賣家秀的原罪

說起賣家秀,這要從盤古開天闢地,鴻蒙初闢時說起,咳咳。

話說淘寶剛剛成立時,為了建立賣家與買家之間的信任,平臺允許買家秀出自己買到的實物,並予以評分。

正是因為有這種第三方監管機制,線上購物的鏈路才算跑通。

開始的時候,大家都還很本分,賣家負責提供產品,買家負責評論。時間久了,有機智的賣家發現,使用者評論會左右銷售資料時,就開始在評論上想主意了。於是便有了好評返現的玩法,更有甚者還會自己刷評論。

我記得有個賣口罩的評論,竟然都是穿著暴露的女生,那個連結一下子火了,結果不到幾個小時,就被封了。

這是題外話了,可見評論這塊是有多麼的重要,直到現在,使用者在決定是否購買這個商品時,起決定作用的依然是使用者的評價。

那什麼樣的使用者評價能促使使用者轉化成交呢?當然是好看的照騙和一串彩虹屁似的評價了。

為什麼會有賣家秀與買家秀的說法?就是因為有些評論的圖片過於精緻,文案過於精美,一看就不是普通人能拍出寫出的東西,從而有了賣家秀與買家秀之分。

我之前做快消品時,還讓小紅書達人去評價過,那照片拍的都不是普通使用者能拍出來的,照片一放上去,成交率指數級提升。

一切都是為了KPI,一個是能提高銷量的賣家秀,一個是成交存在風險的買家秀,大家選擇放哪個呢?當然是賣家秀咯。

當濾鏡景點事件發生後,我其實能理解博主的心情,他們不過是一群拍照厲害的達人,即便是一坨屎,也能拍出香噴噴的感覺來,如果你閱歷豐富,自然能識別出其中的門道,如果真的信以為真,那隻能說見得少了。

濾鏡景點就好比女生化妝前和化妝後,加了濾鏡的照片猶如化了妝的女生,結果你見到的是別人化妝前的樣子,怎麼可能會沒有反差呢?見多了,你就不怪了。

買家秀與賣家秀,如何取捨?

真實的買家秀

我不止一次聽說過,有的賣家給買家錢,讓買家把買家秀刪掉,因為拍的真的太醜了,放上去會影響銷量。

這點其實能夠理解,咱們做運營的,尤其是內容運營,拍照片、拍影片是基本功。有拍過照片的話,你就知道,想拍出來一組好看的照片有多難。

我之前找人拍產品圖,一張照片收費200元,拍的還不咋地,拍出好照片的門檻這麼高,試想普通買家,怎麼可能拍出好看的照片。

我看到那些評價50萬條的產品,評論靠前的放出來的照片,那照片拍的黑的不得了,首先肯定不精緻,其次絕對不是專業人拍出來的。

不過正是因為大家被濾鏡照片,被賣家秀教育了一遍又一遍,相反的這種頗為真實的買家秀倒更能吸引到使用者買單。

我在某東、某寶上買東西,只要看到加了濾鏡的照片,直接pass掉,太假了。看到那種畫質模糊,背景雜亂的照片,可能還會有買單的可能。有的時候,還會看買家拍的影片,主要是看款式和真實的顏色。

這麼多年的網購經驗告訴我,實物顏色和主圖的顏色大機率是不同的,一切還是以買家拍的買家秀為準。不過話說回來,真的是去做宣傳,促轉化,我還是不敢用買家秀。

有個淘客平臺,我在裡面扒素材放到零食群去賣,素材分兩部分,一部分是賣家做的主圖,美輪美奐的;一部分是真實的使用者的買家秀,太黑了。

我有次推一個芒果乾零食,用賣家的主圖,顏色亮麗,一下子成交了五單,用買家秀,我覺得懸咯。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我自己買過一個薯片,拍了自己的買家秀,雖然拍的不咋地,不過竟然還促成了幾單成交,不知道背後的原理到底是怎樣的?是因為信任還是因為真實呢?

買家秀與賣家秀,如何取捨?

買家秀與賣家秀的取捨

如果真的完全放棄賣家秀,我覺得賣家的銷量十有八九會受到影響,正如上文說的儘量不要過度美化,我覺得是可取的。

咱們做運營的,對外的銷售資料有沒有美化過?產品的日活資料有沒有美化過?公司的形象有沒有美化過?據我所知,大部分都有美化過。

日活100萬的,說成1000萬;日活1億的,吹成10億;日活10億的,差點說成100億,一算地球上好像沒那麼多人,就打住了。

美化可以,但是要適度。在不失真的前提下,對產品做120%的美化是可以接受的,美化的過頭了,一是會有投訴的風險,二是騙來的使用者,復購資料會很低。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當下的一些網紅產品了,被各種網路達人宣傳的神乎其神,美的不要不要的,結果買家買到手裡,發現貨不對板,割了一次韭菜,就再也割不到了,等把市面上的流量都洗了一遍,這個網紅品牌也就壽終正寢了。

其實,賣家的真正出路還是在產品上,做出好的產品,才是王道。產品做到位了,就算買家秀再辣雞也不用擔心,因為真正的鐵桿使用者一定會替你說話的。如果你是靠濾鏡照片割使用者,就另當別論了。

買家秀與賣家秀,如何取捨?

最 後

買家秀與賣家秀在生活中太常見了,濾鏡景點是一個,化妝後的男生女生是一個,美食節目是一個,各種紀錄片又是一個,此情此景的心情,因每個人的閱歷不同而不同。

他人眼中看到的是蜂蜜,你的眼中也許是一坨屎。不過,把一坨屎拍成蜂蜜確實就不對了,不管誰對誰錯,還是那句話:做人要厚道,有一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