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令馬伕"聞風喪膽"的英國貴婦:所到之處,盡然一片逃跑的吆喝聲

菜單

令馬伕"聞風喪膽"的英國貴婦:所到之處,盡然一片逃跑的吆喝聲

說起搭乘計程車這個事情,因為計程車的收費是按照路程來計算的,因此最無辜的或許是自己不知道最便捷的路程同時又被故意沿著較遠的路程行駛至目的地,額外收取高費用。

當然,現在的規章制度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規範這樣的行為。但是如果在百年前,情況可能就不太一樣了。

令馬伕"聞風喪膽"的英國貴婦:所到之處,盡然一片逃跑的吆喝聲

在19世紀的英國,對比現在的汽車作為計程車運輸工具,當時的科技沒有那麼發達,但是作為全球金融和貿易之都的倫敦,人們的出行需求非常龐大。

因此一種利用馬匹拉動乘客艙,馬伕控制馬匹以按照指示將客人安全運送至目的地的出租馬車,成為了當時英國人們主要的出行方式。

令馬伕"聞風喪膽"的英國貴婦:所到之處,盡然一片逃跑的吆喝聲

雖然現在英國的街頭上依然保留有這種原始的運輸模式,但是大多作為一種觀光遊覽的存在以供世界各地的人領略一番另類的英國風味。

令馬伕"聞風喪膽"的英國貴婦:所到之處,盡然一片逃跑的吆喝聲

(英國街頭上的四輪馬車)

正因為當時條件的限制,因此這種馬車的收費標準是按照每個地區釋出的統一規則執行,也就是說,收費標準是根據兩個目的地以及之間的距離而定的。

不過沒有電子儀器的監測,很多馬伕為了提高收入,會選擇在到達目的地之後繼續行駛一段距離進入下一個收費標準的路段,以此收取多一段路程的費用。

逐漸的,這種方式成為了出租馬車行業裡的潛規則。沒有一個馬伕會笨得將這種秘密捅穿,減少自己的收入。

令馬伕"聞風喪膽"的英國貴婦:所到之處,盡然一片逃跑的吆喝聲

(各地至滑鐵盧站的出租馬車收費標準)

雖然對於這樣的收費模式,很多人不懂當中的貓膩或者不以為然,導致更多的馬伕都在遵循著這樣的一個“潛規則”。

但是如果真的身處當時的年代,或許你會看到一個有趣的畫面,那就是當一個婦女出現的時候,馬伕們會驚恐的大喊:“她來了,她來了,快點離開”。

現場會瞬間傳出各種吆喝聲,馬的嘶叫聲,就像一支訓練有素計程車兵遇見一個不可戰勝的角色一般,四處逃散。馬伕們害怕的這個婦女,就是卡羅琳。

令馬伕"聞風喪膽"的英國貴婦:所到之處,盡然一片逃跑的吆喝聲

關於她的故事,其實並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件,甚至關於卡羅琳的詳細記錄也僅有少量的照片和文字。人們只知道她1829年出生於布里克斯頓城鎮一個富裕的家庭,在父母離世後繼承了可觀的財產。

她和一位名叫喬凡尼的奧地利船長結婚,但是婚姻在維持了10年後走向了終結。兩人之間的離婚也鬧上法庭的同時,卡羅琳的名字也在1871年一下子出現在各大報紙頭條上。

因為一是在此之前很少出現有妻子比丈夫在經濟上更富有的情況,二是這樁離婚案是由女方,即卡羅琳提出的,對比於當時以男性為主導的社會里,這實屬罕見。

令馬伕"聞風喪膽"的英國貴婦:所到之處,盡然一片逃跑的吆喝聲

(19世紀中期布里克斯頓城鎮一角)

卡羅琳和丈夫之間的離婚,成為了城中的熱話,同時由於子女歸屬權的問題更是令更多人知道這一樁離婚。

不過在離婚案件後,卡羅琳的名字依然成為報刊的焦點。然而頗具特色的是,沒有人知道因為什麼原因,卡羅琳開始將目標鎖定在出租馬車的世界。

她會以一位乘客的需求搭乘馬車,然後指示馬伕需要到某個明確的目的地。正如一開始所說的那樣,馬伕會故意把她帶到比預定目的地還要遠的地方以收取更多的金錢。但這正是卡羅琳想看到的畫面。

令馬伕"聞風喪膽"的英國貴婦:所到之處,盡然一片逃跑的吆喝聲

(一位顧客正準備搭乘馬車)

她以故意收費為由,對這個馬伕提出訴訟,並把他帶到法庭上。一開始很多人以為卡羅琳是因為離婚案的原因導致她透過這樣的方式發洩自己的內心情緒。

但是沒多久,第二個馬伕被卡羅琳以同樣的方式送到法庭上。一些馬伕認為這只是卡羅琳“好運”,透過自己熟悉的地段從而捉到這個漏洞。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卡羅琳早已經將倫敦裡所有的站點之間的距離還有收費標準背誦得滾瓜爛熟。只要是想透過這種方式故意收費的馬伕,全都只會成為她的目標。

令馬伕"聞風喪膽"的英國貴婦:所到之處,盡然一片逃跑的吆喝聲

(1874年報刊上關於卡羅琳對馬伕的要求)

隨著越來越多的馬伕“遭殃”,她的可怕之處逐漸在馬伕中傳開來,久而久之,整個行業將她醜化成“惡魔”般的存在。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當時,這批馬伕故意收費的主要目標群體正正是女性,尤其是那些單獨出行的女性。因為這些女性的地位原因,即使被故意收費也鬧不出什麼花樣來。正因為如此,卡羅琳反而在這些女性中評價非常高,被稱為她們這個群體的利益守護者。

一些上流社會的人士也對她的這種行為褒貶不一,有反對聲的同時,部分人則讚揚卡羅琳。好比著名的探險家和博物學家理查德·伯頓爵士,甚至邀請卡羅琳到自己家中做客,支援她的這種行為。

令馬伕"聞風喪膽"的英國貴婦:所到之處,盡然一片逃跑的吆喝聲

(理查德·伯頓爵士)

正因為人們對卡羅琳的兩面評價,以至於當時一些報刊對卡羅琳做了一個頗意味深長的總結:“計程車司機活不下去,騙不了這位女士。她對距離有敏銳的洞察力,這可能是莫爾特克伯爵在戰場上,或是羅斯上尉在溫布林登公地上都羨慕不已的。”

令馬伕"聞風喪膽"的英國貴婦:所到之處,盡然一片逃跑的吆喝聲

(1874年報刊對卡羅琳的評價)

卡羅琳針對出租馬車整個行業的“洗禮”,讓她在20年裡一共將50多名馬伕送上了法庭,以至於當時的法官對卡羅琳都感到厭惡。法官甚至建議卡羅琳自己購買一輛馬車,因為以她擁有的財富絕對是負擔得起。

但卡羅琳顯然並不會這麼做,她每一次都會隨機挑選不同的目的地,為的就是和立了歪心的馬伕“鬥智鬥勇”。當時兩者之間的關係,甚至已經惡化到在一些節日的篝火晚會上,馬伕們製作了卡羅琳的雕像然後焚燒,以解心中的憤怒。

因此卡羅琳的形象在當時的倫敦可謂是眾多雜誌和畫家的素材。只要是她的所到之處,出現的畫面都是“雞飛狗走”。

令馬伕"聞風喪膽"的英國貴婦:所到之處,盡然一片逃跑的吆喝聲

(1875年《Punch》雜誌對卡羅琳的描述)

但不得不提的是,正因為有卡羅琳的出現,致使當時不得不充分規劃和出臺新的計費標準還有規章制度。

1890年,卡羅琳去世的那一年依舊是逃避不了公眾對她的諷刺,在報刊上刊登的訃告寫著:“倫敦出租馬車馬伕們的恐懼,已經死了”。

不過在同一年,一項頗具爭議性的計劃被提出:為每輛出租馬車安裝一個測量距離和計算每次行程成本的機械裝置。

令馬伕"聞風喪膽"的英國貴婦:所到之處,盡然一片逃跑的吆喝聲

時至今日,很多人猜測,如果當時卡羅琳是一位男性,她的這些所作所為會否被認為是爭取自身權益的捍衛者而被高歌,而不是被諷刺成一個“可怕”的存在?

不過這些或許都不會有一個答案,因為這個小故事正是發生在卡羅琳身上,一個由她創造的,獨一無二的故事。

令馬伕"聞風喪膽"的英國貴婦:所到之處,盡然一片逃跑的吆喝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