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它是紅河的發源地,有道家寶山,被稱為"文獻之邦"

菜單

它是紅河的發源地,有道家寶山,被稱為"文獻之邦"

大家好,今天給您介紹的地方它是紅河的發源地,有道家寶山 ,被稱為“文獻之邦”,它就是巍山。巍山在中國的西南,古時候中原的統治者是瞧不上這裡的,離中原太遠的城市都有點類似雞肋了。可是巍山卻在歷史之中自己強大起來,南詔便是在這裡建立的政權。而那時自高自大的中原人又怎麼知道這裡美得讓人咋舌呢,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魏山的光芒就如此燦爛!紅河的發源地,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巍山是雲南推行土司制度時間最長的地區之一。唐的時候,在滇“群蠻”處建立了六個詔,詔的意思大致即是大首領、大酋長、王的意思。而這六詔的勢力都平分秋色,難以在短時間內角逐出王者,因此相互都耗著,互不臣服。

它是紅河的發源地,有道家寶山,被稱為"文獻之邦"

六詔在當時是在夾縫中求生存,要同時提防吐蕃和盛唐兩個王朝,而南詔一直是傾向於唐的,五詔則受吐蕃威脅,歸附吐蕃。因此南詔得到了唐的支援,唐玄宗封南詔皮邏閣為臺登郡王,後皮邏閣戰勝河蠻,次年唐玄宗賜皮邏閣進爵為雲南王。同年,皮邏閣向五詔進攻,並向唐請求兼併五詔。當時唐與吐蕃紛爭不斷,南詔兼併五詔便可牽制吐蕃的力量,於是欣然同意了皮邏閣的建議。

它是紅河的發源地,有道家寶山,被稱為"文獻之邦"

於是一個歷史上強盛的地方政權巍然的屹立請詔建國之後,又經歷了和吐蕃結盟、和唐結盟、向外掠奪三個階段,在不同時期南詔都利用了不同的方式將自己的力量步步地擴大,成為了一方的霸主,這個政權持續了165年,這165年深深地烙在了其統治的疆域內。至今,在南詔土主廟內還供奉著南詔十三代王,感激並祈求他們為這塊地域帶的昌盛與繁榮。南詔後裔、彝族首領天摩牙九部火頭左禾,因支援明王朝征戰有功被封為土知州,推行土司制度,巍山是雲南推行土司制度時間最長的地區之一。

它是紅河的發源地,有道家寶山,被稱為"文獻之邦"

巍山縣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居住著漢、彝、回、白、苗等23個民族,少數民族的人口占到了近一半。在清朝腐朽之際,回族首領杜文秀響應太平天國起義的號召,在巍山起義,杜文秀的義軍軍紀嚴明,所到之處,公平交易,人民各安其業。一度佔領雲南幾十個縣,多次粉碎清軍的大規模鎮壓。其部下曾請求他進位為王,但杜文秀維護國家的統一,不想建立一個割據政權,只稱馬大元帥。他在清軍圍攻大理時英勇就義。巍山雖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卻一直受到漢文化的薰陶。楚將莊蹺建滇國時帶來了楚文化,此地便由遊牧逐漸轉化為定居的農業部落。巍山的漢族主要是在明朝時在巍山汶蒙化衛兵戍守時進入的,漸漸與當地的少數民族融合成了個大家庭。

它是紅河的發源地,有道家寶山,被稱為"文獻之邦"

南詔細奴羅時,即勸民習讀漢書,敦崇八行。明洪武中建蓋孔廟,此後,興建書院,講學課試,尚文敦禮之風歷久不息,人才輩出。明代以來人文蔚起,出過進士20多人,舉人200多人,留下許多珍貴墨跡,曾被清廷御封為雲南全省四大文獻名邦之一。巍山古城建於明洪武二十三年,在歷史的洪流中它卻依然完好地儲存著明清時期的古典風貌推開一座古宅,濃郁的古樸氣息便撲面而來,淡淡的歲月痕跡也在磚瓦門窗上散發著淺黃色的光芒。走在這因歷史的厚重而內斂的縣城裡,你會感覺歷史的煙雲還靜靜地待在這裡,靜靜地端詳著變遷和舊物。在縣城東南約10公里處就是魏寶山,傳說這裡地湧青霞、花放異彩,前人認為有寶氣,故得名。山上古木參天,花繁草茂,溪泉叮咚,南詔文化最初便是在這裡發祥的。

它是紅河的發源地,有道家寶山,被稱為"文獻之邦"

自唐代開始,便在山上建築道觀,從此之後,山上的道觀便不斷地多起來,到了明清時期這種狀況更是繁榮,滿山都遍佈了道觀。魏寶山因道教而聞名,是中國的13座道教名山之一。道觀皆依山就勢,造型精美,佈局巧妙,雄渾古雅,壁畫、雕刻的形態豐富多彩而形象逼真。清微觀、鬥姥閣、培鶴樓、長春洞規模最大,其建築、雕刻等都體現了“道法自然”,遂讓人感覺與天地合為一體。魏寶山三清道觀在魏寶山的山頂,是千古道教祖庭,道觀不大,卻巧然天成。這道觀為南詔國的發祥地,因南詔開國國君細奴邏在此耕耘而聞名,也被列作山上的“禁地”,傳說即使在現在也常現祥光瑞氣。自漢代始,便有道士在此修行。

它是紅河的發源地,有道家寶山,被稱為"文獻之邦"

傳說太上老君曾雲遊到了這裡,細奴邏受其點化而為南詔王,死後封其為巡山土主,成為雲南道教的“巡山神”,即雲南道教的一尊主神。許多關於呂洞賓在山上傳教的故事至今仍流傳於山間道觀與村舍之間。洞經音樂樂奏會和彝族歌會重新在這裡響起,這無疑又給有寶之山增多了份別樣的魅力。文昌宮中有一池名為“龍潭”的清泉,過去這裡為祭祀龍王之所,後在清乾隆年間改為道觀。相傳諸葛亮七擒孟獲時,因土兵誤飲啞泉水,不會說話,諸葛亮曾親往殿內向孟獲之兄孟優求解藥以救士兵。文昌宮文龍亭的橋墩石灰牆上壁畫有一幅“松下踏歌圖”,壁畫真實地記錄了清代彝家人朝山打歌的場面,壁畫歷盡百餘年的風雨剝蝕,仍然豔麗清晰。

它是紅河的發源地,有道家寶山,被稱為"文獻之邦"

無論在反映少數民族文化還是壁畫本身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在巍山縣隆慶關發現一塊刻著“鳥道雄關”的石碑,“鳥道”在古代是指道路狹窄崎嶇,只有鳥才能飛得過去,而這確是名副其實的“鳥道”。這裡是鳥兒遷徙的必經之地,每年仲秋時節的凌晨,隆慶關濃霧繚繞,使無數的候鳥迷失了方向而聚集於此,形成“鳥道雄關”的奇觀。夜間鳥語傳來,有的清脆,有的低婉,有的凝重,整個山谷都回蕩著鳥的聲音。有了篝火,鳥兒便似燈蛾般俯衝而來。等濃霧散去,便有萬鳥齊飛的壯闊景象,幾隻一群,幾十只一群,幾百只一群,在天空中擺成整齊而美麗的隊形。

它是紅河的發源地,有道家寶山,被稱為"文獻之邦"

傳說,很久之前候鳥遷徙而在這裡滯留了,遇到了寒冷的天氣,百鳥之王四風凰為了讓它們躲避凜冽的寒風而將自己的羽毛啄下來為它們取暖,自已卻倒在了寒風之中。現在的鳥兒在這裡聚集其實是為了悼念偉大的鳳凰。巍山的故事就講到這裡了,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