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唱著牧歌等你來

菜單

唱著牧歌等你來

1

盛夏。走進田園牧歌鄉村旅遊區的大門,眼球被撲面而來的一尊銅雕塑牢牢吸引。尖斗笠、棕蓑衣、健壯的水牛,以及耕者緊拽韁繩的手和怡然自足的眼神,栩栩如生,維妙維肖。加之“耕春”的命名,平添了幾分詩意遐想。

唱著牧歌等你來

自古以來,牛一直被視為“大牲”,備受人們的珍重和禮遇,特別是在漫長的自給自足的農耕文明時期,牛更是不可或缺的生產資料和圖騰靈物。民間很早就有“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的習俗,從中也可看出牛是招財進寶的吉祥物。贛東北的婺源農村還有“牛耕屋基”的民俗:村民認為牛是有靈氣的,可以避邪去惡。建新房時用牛象徵性地犁屋基地,意欲把地下的髒晦翻走,以此保佑主人一生平安。

唱著牧歌等你來

這些美好的寄託,一下子把我帶回到那段與牛和睦相處的幸福時光。兒時,家中那頭老水牛,是我忠實的夥伴。在我眼裡,它有思想,有個性,有情義。我細心地放養照看它,它高高地把我馱在背上。

牛是溫和的夥伴,我們一度成為無話不說的忘年交。牛又是倔強的傢伙,它終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在城鎮化飛速發展的今天,農民“洗腳上岸”,牛卻不能“被城市化”。不知失去了主人和家園,是牛的憂傷,還是鄉村的失落。但我堅信,即使城鎮一步步蠶食鄉村,科技的巨手觸及鄉間生活的每個角落,也無法抹去牛溫順勤勞的背影,一如中國農民代代相傳的善良勤儉的秉性。

唱著牧歌等你來

田園牧歌把牛的雕塑置於門面,希望以此給遊客帶來好兆頭。但能猜透他們的良苦用心,洞見鄉間生活的喜悅與盼望,又能有幾人?其實,真正快樂的人,是無須瞭解這些真相的。就像屹立在景區總檯門口不遠處的那棵紅豆杉,我們無須知曉它的年輪。

2

紅豆杉,是當之無愧的土著居民。它生長速度緩慢,百年才能成材,一年四季常青,枯萎後葉片也不會飄落下來,只是慢慢由翠綠變成暗紅。像眼前這麼高大的紅豆杉,又該經歷了多少個世紀的風雨?

導遊說,於它而言,就算是土長土長的田園牧歌人,也只是遷徙至此的外來客和後來人。面對大自然的齎賞,以林姓為主的田園牧歌人始終心存敬畏和感恩。這一切無疑是這片土地的福音。

唱著牧歌等你來

紅豆杉,是特立獨行的愛情使者。渴望愛情的善男信女們,用一根根紅絲帶,把園內的那棵紅豆杉裝扮得神采奕奕。一陣陣微微的山風吹來,紅絲帶隨之不停地搖擺,恍若要拼盡全力,撐著相思的船兒,載滿一池離愁,將一對對有情人護送至紅豆杉下。

想必當年失去江山的建文帝流落三清山,也曾為那位魂牽夢縈的遠方佳人,來此訴說他的衷腸,祈求上蒼的庇佑。

唱著牧歌等你來

如果把愛情比作一棵樹木,那世間又能有幾份偉大的愛情與紅豆杉媲美,死後依然傲立風霜?

冥想之際,同行的帥老用手指著紅豆杉下的福壽宮,風趣地對我們說:“這裡因有神靈(土地公)、神樹(紅豆杉),很靈驗的。不妨拜拜,求個心安!”

這些年,唯物的我變得有些固執,一直對這些事不以為然,但聽帥老接著講的一個故事,心頭還是有了一絲觸動:前不久,一位來三清山遊玩的外省美女作家,因父親重疾一直鬱鬱寡歡,來此祈福後父親竟出現好轉。我不知道這份孝心是不是感動上蒼,但她卻著實打動了我的心。

唱著牧歌等你來

同伴陸續走進宮,而我獨自站在宮外,仰望天空。山間飛來一片雲彩,那雲朵不就是我嗎?

我是母親頭頂那片遊走的雲。遠方的母親又何嘗不在牢牢牽掛著我,一如佇立在土地公旁的紅豆杉,在流年裡虔誠為我祈禱?

3

大自然因胸襟博大,而擁有了一顆包容的心。

有了大自然的恩賜,田園牧歌是那麼地和善,那麼地寬容,那麼地大度。在這裡,花草樹木有了肆意伸長的自由和空間。而不像淪落城市的樹木,非但品種單一,還被修剪成清一色的平頭,有的甚至被惡狠狠砍去頭顱,喪失向上生長的能力和勢頭。每每看到這種壓榨的繁榮景象,心頭總會掠過一絲莫名的悲愴和不安。

幸好,苦櫧樹是屬於民間的“野種”,多生長在江南的丘陵地帶,不然也難逃城市的劫難和考驗。

唱著牧歌等你來

福壽宮背面的小山上,站著幾棵高大的苦櫧樹,喚醒了我那一抹蒼涼的記憶。小時候,家鄉的烏石山長滿了苦櫧樹。秋風吹來,灑落了一地的苦櫧籽。它有著球形外殼,顏色、質地類似板栗,但比板栗更堅硬,裡面含有大量的澱粉,因其苦澀,鮮有人問津。上山放牛時,孩童最大的樂趣便是躲在高大的苦櫧樹下納涼、玩耍,又或者爭先恐後爬上樹摘苦櫧籽。忍不住咬開一個,頓覺舌頭有些發麻,烤熟了再吃,味道比原先好了許多,回味起來更覺香醇。偶爾,母親也會將撿拾來的苦櫧籽去殼磨成粉,做成爽滑可口的苦櫧豆腐,讓我們這些小饞貓多了一些口福。可自從母親隨大哥進了城,已經好些年頭沒有吃過了這個盛滿母愛的綠色食品。我一直念念不忘。

唱著牧歌等你來

人有“三六九等”之分,而樹的區別也很大,比如苦櫧樹與紅豆杉,有著相同的生命體徵,樹齡長,葉常綠,但命運卻相差懸殊。仔細想來,這一切都是人為的結果。苦櫧樹不會因人的好惡悶悶不樂,也不會嫌棄腳下的土地和周遭的環境。

苦櫧樹承載千百年風雨滄桑,早已悟透大自然的奧妙,最終修練成一位慈祥睿智的長者,內心越發堅如磐石,淡定自如,盡情張開枝葉吸納人間烏煙瘴氣。

唱著牧歌等你來

誰人能懂它的心?

我想,我是能聽懂苦櫧樹的心聲和呼喚的,因為我們曾是那麼地親近,它早已把鄉間生活的甘苦、智慧和眷愛,一一烙在我的心間。

4

水是田園牧歌的眼睛。走進九馬池,便走進了田園牧歌的心靈。

聽導遊說,九馬池是因唐代農民起義領袖黃巢轉戰江南,在此放馬時遺失的九匹戰馬而得名。

唱著牧歌等你來

如今的九馬池,沒有了金戈鐵馬的叱吒,而是懷抱著一池靜謐,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的美麗畫卷。

烈日下,幾尾紅鯉魚在水中自由自在地遊弋,一會穿過狀元橋,一會停步柳韻閣,一會走過萬里長廊,一會來到陸羽軒,似乎忘記了水的存在。我正欲舉起相機抓拍,池邊柳樹上飄下的幾片葉子落在水面,頓時驚散了魚群的愜意和快活。

“報國自期如嗷日,歸田曾不待來年。”駐足狀元橋,耳旁不禁響起了生於三清山麓的南宋詩人汪應辰的鏗鏘詩句。就像這片神奇的土地,他的一生也充滿傳奇色彩。自幼家貧好學的他被十里八鄉稱作“文曲星下凡”,五歲“屬對(對對子)應聲語驚人”,十歲便能寫詩,十八歲高中狀元,翩翩少年郎竟博得高宗皇帝厚愛,賜詩又賜名。這是何等的榮耀!他入仕途官至吏部尚書,卻素來對大大小小的“潛規則”不屑一顧,後遭秦檜等奸人陷害,流落鄉野十七載,依然坦然自若。他“尤篤友愛”,曾拜張九成為師,張被貶後無人敢與之交往,只有他時常登門慰藉。張父去世,汪不遠千里前往弔唁。此情此義,幾人能擔?

唱著牧歌等你來

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二月,五十九歲的汪應辰病逝於寓所,魂歸朝思暮想的三清山。當地老百姓在玉山縣城建館紀念這位指點江山、激揚文學的忠良賢俊。同年三月,回婺源老家省親的朱熹聞訊後,連夜趕到玉山拜祭,並含淚作了一篇《祭汪尚書文》,對這位於自己有薦舉之恩的長者,作了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公學貫九流,而不以為足。道高德備,而不自以為德。位高勢重,而不自以為榮,蓋玩心乎文武之未墜,抗志乎先民之所程。巍乎其若嵩岱之雄峙,浩乎其若滄海之涵渟。”

唱著牧歌等你來

如果說一個朝代需要一個高度,那麼汪應辰無疑是南宋王朝的一個重要標尺。我想,當年同為主戰派的楊萬里探訪三清山,絕非僅僅為了秀美的山色和《玉山道中》那些篇章,更多的是出於對脊樑如鐵心如鋼的汪應辰的景仰,來此尋求和汲取信念的力量。想必楊萬里是不虛此行的,他定會明白正是這片山水,才鑄就了汪應辰博大的器量、寬廣的胸襟、剛直的品性。這又何嘗不值得今天的我們嚮往和學習呢?

5

在社戲廣場小憩,古戲臺的影子輕輕地撫摸著我的額頭。

新建的古戲臺,白牆,黛瓦,朱梁,木雕,透徹著古樸、典雅、清麗的氣質。白日,高牆上的幾張戲劇臉譜,昭示著古戲臺的生機和活力。

唱著牧歌等你來

走近,我的思緒停留在了倚牆而立的一臺大花轎上,腦子裡浮現出古時花轎迎親的熱鬧場面。新郎頭戴雙翅簪花官帽,身穿大紅狀元吉服,騎著高頭大馬,後面緊跟著八個紅色盛裝的轎伕,抬著一臺玲瓏花轎,在嗩吶和鞭炮聲響的鼓勵下,來到了兩小無猜又或素未謀面的新娘家……

如今,這種迎親習俗在三清山得到了較好的傳承和保留,唯一不同的是騎馬被換成了步行。它詮釋了婚姻的莊重和愛情的美好,讓我感覺到生活的溫暖,亦如田園牧歌隨處可見的高高掛起的燈火,暖暖地守著鄉間的夜晚,也守著我的心。

燈,慢慢地把古戲臺拉進了夜晚。晚風瀰漫著花草樹木的清香,田園牧歌的夜晚悄悄變得柔軟和清爽起來。酒足飯飽的遊客,早早地等候在古戲臺前。

唱著牧歌等你來

戲曲是寂寞的,亦如一顆顆瑟居城市的心。我雖早知上饒是中國戲曲的故鄉,轄內弋陽腔更是京劇的鼻祖,也深切感受過母親對同樣發源於弋陽腔的贛劇的痴迷,但多年來戲曲還是遲遲未能走進我的心。

“咚嗆咚嗆咚咚嗆……”一陣喧鬧的鑼鼓聲,敲醒了大家的期待。幾個穿著戲裝的年長女子粉墨登場,聲情並茂地先後唱了一段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和三角戲《啞背妻》。

我聽不懂她們的唱腔,也就沒有過多地關注戲曲的人物和情節,但在粗略的觀望中還是對戲曲有了前所未有的好感。

讓我心頭更為之一顫的,還是接下來的橫峰木偶戲,大有“他鄉遇故知”的激動和興奮。木偶戲是指尖上的舞蹈,在當年沒有動畫片、漫畫書的鄉間,曾幾何時是我快樂的催化劑。一條條細小的絲線牽動著木偶的身軀,也牽扯著兒時的喜怒哀樂。

古戲臺上,老藝人用手指掌控木偶身上的絲線,動作瀟灑飄逸,加之抑揚頓挫的贛劇唱腔,贏得臺下的陣陣掌聲。當我走近拍照時,才發現老藝人早已滿頭大汗。“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這些戲曲表演看似輕鬆簡單,背後卻浸透了藝人們的辛勞和悲苦。

唱著牧歌等你來

近一個小時後,古裝戲表演結束,遊客慢慢散去,古戲臺又恢復了原有的寂靜。翻看拍下的照片,我感覺有個叫作靈魂的東西竄入相機,那就是古戲臺。我相信,有了這個靈魂,田園牧歌永遠不會孤寂和落寞。而作為時光的匆匆過客,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那些曾經帶給我們快樂的東西慢一點兒老去。

6

古戲臺的東北側,有一個小池塘,裡面開滿了荷花。這就是引人入勝的荷花池。

我對荷花素來偏愛,尤其喜歡那些雪白色的荷花。潔白的荷花結出了綠涔涔的蓮蓬,綠涔涔的蓮蓬又孕育出潔白的蓮子。由白至綠,由綠至白,看似一種生物成長的過程,實乃一曲生命奉獻的讚歌。

唱著牧歌等你來

鮮蓮子味兒甘美,滿足了兒時的饞欲。而光著屁股剝吃蓮蓬的樂趣,想必只有鄉間的孩童才能盡情享受。不過,這種樂趣有時也會變成一種尷尬。小學,我有個叫荷花的同學,她家門前有片茂盛的荷塘。看著日漸飽滿的蓮蓬,我的饞欲也日漸飽滿,最終撐破了理智。一天中午,我摸到荷塘邊,見四下無人,便迅速脫下衣服下塘摘蓮。正當我忘情采摘時,突然發現荷塘另一側站著一個人。定睛一瞧,原來是荷花,嚇得我立即爬上塘邊,拿起衣服就跑。荷花見我光腚,趕緊用手捂住眼睛。等那條大黃狗兇惡的嚎叫聲漸漸沒了,我便停下歇息,才發現慌亂之中採摘的蓮蓬早已不知去向,白白歡喜了一場。讓我納悶的是後來荷花並沒有告發我,若干年後我問她何故。她不言語,只是露出了像荷花一樣潔白無瑕的笑靨。原來,荷花不止有像荷花一樣潔白的笑容,還有像荷花一樣無瑕的心。

唱著牧歌等你來

我喜愛荷花,也喜愛它生長的荷塘,我對田園牧歌的荷花池也算是一見鍾情的。荷花池與別處的荷塘是不同的。它因身處三清山的懷抱,吸取了更多的自然精華,長勢喜人,甚是驚豔;加之緊鄰一條環山公路,讓它吸引了更多的目光。特別是雨後的荷花池,四周籠罩著清新的空氣,荷花上的微塵被雨水沖走,荷葉上的水珠在微風中跳起了歡快的舞蹈,驛動的荷枝旁還不時發出幾串激昂的蛙聲……

荷花池蓄滿了夏日的濃情和絢麗,儼如田園牧歌善意的微笑,只要慢慢用心感受,旋即觸控到它的暖意。一朵盛開的荷花,便是一個動人的微笑。當你的笑聲和荷花池融和在一起,這笑聲便成了人間最美妙的音樂。對岸傳來一片燦爛的笑聲,不知誰是那幸福的歌者?

傍晚,圍坐在與荷花池相鄰的田園餐廳,一邊暢飲窖藏歲月的高粱酒,一邊觀賞荷花池的勝景,那是何等的享受?!

“不到田園牧歌,就不算到過三清山”,開始我不信,在紅豆居小住幾日,便覺豁然開朗,人云亦云的“三清山景色秀美而文化蒼白”的偏見也被徹底顛覆。三清山正是用她秀麗的景色,醞釀了一篇天地間最上乘最精緻的文章。試問天下奇文,哪一篇需要歷經十四億年的風雨滄桑?

唱著牧歌等你來

親愛的朋友們,美麗的三清山,美麗的田園牧歌,正唱著天籟般的牧歌等你來。

——你聽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