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20000條毒蛇"霸佔"渤海小島,從哪裡來的,為何蛇毒越來越強?

菜單

20000條毒蛇"霸佔"渤海小島,從哪裡來的,為何蛇毒越來越強?

渤海是我國最大的內海,東西寬約346公里、南北長約550公里,總面積約7。7284萬平方公里。它由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中央淺海盆地和渤海海峽5個部分組成,其北,西,南三面分別與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毗鄰。

20000條毒蛇"霸佔"渤海小島,從哪裡來的,為何蛇毒越來越強?

儘管渤海面積比較大,是世界上淡水儲量第一大的貝加爾湖面積的約2。5倍,但是由於水深比較淺,平均深度只有18米,但貝加爾湖的蓄水量幾乎是它的17倍。

科學家透過大量研究表明,渤海的地形屬於渤海-華北盆地,它在地質史上經歷了由陸地到湖泊再到海洋的滄桑演變,也就是說渤海所在的地方原本是一塊陸地,後來慢慢的就變成了海洋。

20000條毒蛇"霸佔"渤海小島,從哪裡來的,為何蛇毒越來越強?

事實上渤海的形成是,主要是受地質活動的影響,尤其是發生沉降,逐漸由盆地演變成湖泊,並隨著郯廬斷裂帶的走滑運動和朝鮮半島從華北裂離,最終形成了如今半封閉的內海,透過渤海海峽與黃海相通,而黃河、海河、遼河、灤河等北方大河的注入,又使得大量泥沙在渤海沉積,但是由於渤海仍在“下沉”且地勢呈由“三灣”向渤海海峽傾斜態勢,故即便是歷史上來自黃土高原超過16億噸的黃河泥沙被輸送到渤海,但渤海始終無法被“填平”。

20000條毒蛇"霸佔"渤海小島,從哪裡來的,為何蛇毒越來越強?

不過渤海並非全部都是“海水”,在渤海上還有一些著名的小島,如面積達13。5平方公里的

覺華島(菊花島)、以“海市蜃樓”奇觀聞名並由35個島嶼組成的長山列島以及以毒蛇聞名的大連蛇島等,下面我們來看看大連蛇島的情況。

有的朋友應該知道,世界上有四大蛇島,分別是巴西蛇島、大連蛇島、越南蛇島、烏克蘭蛇島,而我國地域遼闊南北跨度大,蛇類也較多,已知的就有

有241種,

所以在我國也有很多“蛇島”,如瀘沽湖蛇島、釣魚島列嶼蛇島、南灣水庫蛇島、仙女湖蛇島、千島湖蛇島、大連蛇島、其中大連蛇島最有名。

20000條毒蛇"霸佔"渤海小島,從哪裡來的,為何蛇毒越來越強?

大連蛇島位於大連市旅順口區西北部距陸地最近處7海里(約13公里)的渤海中,這是一座東西最長約1500米、南北最寬約800米的小島,總面積僅0。73平方公里。別看這座島非常小,但是在這座島上巔峰時期竟然棲息著約10萬條毒蛇。

大連蛇島的蛇是怎麼來的?

上文中講到,渤海所在的地方原本是一塊陸地,受地質活動影響才形成現在的內海。而大連蛇島其實原本是這塊陸地上眾多小山峰中的

一座,它與陸地是相連的。

20000條毒蛇"霸佔"渤海小島,從哪裡來的,為何蛇毒越來越強?

原本在這片陸地上,有著許許多多的動物和植物,如食肉動物、食草動物等,它們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物鏈。但後來天塌地陷,導致這座小山峰成為了一座四周全是懸崖峭壁的小島。

一開始,動植物的數量能夠維持在一定的“棲境”範圍內,所以這座島上的生物鏈還算完整。但是好景不長,隨著動物數量的增多,食物越來越少,因此大型食草動物、食肉動物等相繼被滅絕,只有一些體型較小的動物存活了下來,蛇就是其中的一類。所以島上的蛇是地質活動時期自然留存下來的,並非無中生有“變”來的。並且這座小島上的蛇種類單一,都是毒性極強的黑眉蝮蛇。

20000條毒蛇"霸佔"渤海小島,從哪裡來的,為何蛇毒越來越強?

儘管如今大連蛇島以有毒的黑眉蝮蛇聞名海內外,總數多達20000條,但是在巔峰時期這種蛇的種群規模曾達到100000條之多,是名副其實的蛇島,名曰大連蛇島。不過由於受到無名大火和旱災,才導致數量銳減到2萬條。

1958年6月一場無名大火連燒5天5夜,不僅大量植被被燒為灰燼,而且大部分毒蛇也被殃及而葬身火海,只有隱藏在洞穴或沿海巖壁上的少量蛇類存活下來。據有關統計,這場大火過後,島上的毒蛇已不足10000條。好在1981年春天專門成立了“蛇島自然保護區管理處”,隸屬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蛇類得到了很好的保護,為其種群數量的擴大創造了條件。

20000條毒蛇"霸佔"渤海小島,從哪裡來的,為何蛇毒越來越強?

1989年大連蛇島經歷了一場嚴重的乾旱,大半年內幾乎滴水未下,由於淡水資源極度匱乏,導致蛇類遭遇第二次劫難,蛇類數量再次銳減。為了保護這些蛇類,工作人員借用巡邏艦往島上運水,並在島上各處放置800個水盆供蛇“取水”,為蛇類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蛇島上的蛇吃什麼?

蛇是一種肉食性動物,從無脊椎動物到各類脊椎動物都會捕食,也就是蜘蛛、青蛙、蟾蜍、老鼠、鳥類等都是它的“菜”。

20000條毒蛇"霸佔"渤海小島,從哪裡來的,為何蛇毒越來越強?

但是對於大連蛇島上的蛇來說,蛇島形成後老鼠等動物幾乎被吃完了,所以它們的食物主要是南來北往的鳥類。這是因為這座小島遠離陸地,只有自己的“小生態”,而島上的其它小動物很難滿足蛇類的生存,而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遷徙的鳥類會中轉來到島上“歇腳”,所以為蛇類提供了捕食的機會。而由於夏季和冬季幾乎沒有鳥類達到,所以食物相對匱乏,因此這裡的蛇類還進化出了“夏眠”,也就是即便在一年中溫度最高的夏季,島上的蛇類也會不吃不喝,以最小的能量消耗一動不動等待秋季的到來。

20000條毒蛇"霸佔"渤海小島,從哪裡來的,為何蛇毒越來越強?

正是由於大連蛇島處於鳥類遷徙的必經之路上,為了適應這種環境,島上的蛇類進化出了全球唯一既有冬眠又有夏眠習性的蛇類。當然,無論是蛇處於夏眠還是冬眠狀態,都是最脆弱的,而隨著人類活動上島的“褐家鼠”比較兇殘,所以為了減少老鼠危害已經沒有反抗能力的蛇,工作人員不得不進行“打鼠行動”,用“鼠夾”這種原始的方法滅鼠。

蛇島上的蛇毒為何越來越強?

大連蛇島上之所以幾乎所有動物都滅絕了,只有蝮蛇能生存下來,這主要是蛇類的忍耐力極其強大,能“忍飢挨餓”長達數月,並且能透過看家本領頰窩“熱測位器”判斷獵物的位置,並迅速將毒液注入獵物體內。

20000條毒蛇"霸佔"渤海小島,從哪裡來的,為何蛇毒越來越強?

但是由於島上的蝮蛇主要捕食遷徙途徑的鳥類,而鳥類的警惕性非常高,蝮蛇就需要透過更快的動作和更強的毒液才能提高捕食成功率,故而蛇毒也就越來越強。

總之,大連蛇島上的蛇是數千萬年去地質活動時期留存下來的,由於這座小島地理位置特殊,以至於蛇類進化出了既有夏眠又有冬眠的習性,並且這些蛇類主要捕食途徑的鳥類,為了提高捕食成功率,所以就需要提高快速定位獵物位置的能力,並透過更強的毒液快速將候鳥毒死,只有這樣才能永久“霸佔”渤海中的這座小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