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保留原貌?創造原貌?韓國景福宮重建,與文化遺產反思

菜單

保留原貌?創造原貌?韓國景福宮重建,與文化遺產反思

保留原貌?創造原貌?韓國景福宮重建,與文化遺產反思

南韓的保育選擇原則與其近代歷史發展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大家熟悉的景福宮,在導遊的介紹或是當地的旅遊書說明,都會告訴大家景福宮是朝鮮時代(或稱朝鮮王朝,1392-1910年)國王居住的正宮,亦是建築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宮殿。但如果細心來看,或會發現南韓旅遊當局推廣的五大宮(景福宮、昌德宮、昌慶宮、德壽宮與慶熙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陸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宮殿卻是昌德宮,而不是為人熟悉的景福宮。

保留原貌?創造原貌?韓國景福宮重建,與文化遺產反思

日本帝國主義下的韓國建築

1866年,旁支入統的高宗生父興宣大院君為協助兒子樹立君威,故決定要重建景福宮,作為其1863年繼位後第一件要處理的事。景福宮1910年日韓合併以後,不少宮殿因朝鮮總督為了改善當時京城(即今天首爾)的交通網路以及其總督府為擴充套件日本帝國的意識形態而拆毀各種宮殿。其中,景福宮本身被重建後,也因總督府興建其總部,而拆卸了景福宮不少宮殿建築以及搬走宮的正門——光化門。

保留原貌?創造原貌?韓國景福宮重建,與文化遺產反思

去殖化與「重建歷史」

保留原貌?創造原貌?韓國景福宮重建,與文化遺產反思

南韓此舉是一個保育原則的重要爭論:到底哪一種原貌應該保留?哪一種原貌應該拆除?站於南韓政府建立國家歸屬感來說,自然重建「朝鮮王朝的景福宮」是更為有其文化與社會價值。日治時期,日本當局塑造朝鮮王朝為黑暗與地獄的代名詞。朝鮮的身份制度與社會環境,是導致朝鮮人民痛苦的關鍵。這些文化宣傳用意,是希望合理化日韓合併後日本的統治權威。當韓國獨立以後,國家需要建構「共同歷史」與「共同傳統」,以掃除韓國社會的「日本記憶」。那麼,整個半島最顯眼的建築與文化遺產,全部都是朝鮮時代所留下的。景福宮便合理地重建其原貌,以展示這才是過去的韓國一面。

文化遺產多面向的轉變

電視劇《大長今》引起亞洲各地對南韓的好奇,引起一輪南韓旅遊的風氣。「屬於」朝鮮時代的大長今,其衣著、劇中的外景、抑或是飲食,都是遊客當今的旅遊體驗一部分,景福宮的重建,讓遊客著重感覺電視劇中的「過去」,而非真正的「過去」。近年,南韓政府也參考京都的和服文化,以免費進入宮殿為招徠,鼓勵遊客穿上韓服遊宮殿,讓每一個人都像屋塔房王世子般,穿越過去,感受韓國昔日的文化,即使這座景福宮建築群只是戰後重建,但國民與遊客都認定了這是韓國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