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為什麼故宮不積水,人、地勢、須彌座、螭首!

菜單

為什麼故宮不積水,人、地勢、須彌座、螭首!

前幾日,巴黎聖母院的一場大火,讓這座幾百年的哥特式建築也遭受了無可挽回的損失,而如同其在法國人心目中的地位一般,故宮在我們心中更甚,而故宮的防火措施,在各位同仁的作品中一一陳述,我們自然就不需要狗尾續貂,火就不言語了,那麼就讓小編帶大家看看故宮是如何防止水的吧?

為什麼故宮不積水,人、地勢、須彌座、螭首!

在明成祖朱棣“靖難”成功,進入南京城後大學士連楹?在其得意洋洋的騎著大馬耀武揚威之時,忠於建文帝的他騎馬直刺,卻奈何文人身板沒有刺中,而連楹則被亂刀砍死。《明史·連楹傳》

而當其志得意滿的坐上龍攆之時,還有一雙眼睛在看著他。景清作為建文帝的股肱之臣,早就與方孝孺、練子寧等人秘密起誓,要力保建文帝。而朱棣奪取南京之後,他人都已經被誅殺殆盡,景清也假意投誠,而景清也在隱忍許久後學習了荊軻刺秦王的手段,只是依舊失敗。景清被活剝人皮,而其後的瓜蔓抄更是九族被滅。事實上,即便是如此,朱棣內心依舊惶惶然,也就做出了遷都的決定。

為什麼故宮不積水,人、地勢、須彌座、螭首!

故宮的修建自明成祖永樂四年至1420年建成。而作為一座有著如此長時間建設的皇家園林,它自然對於排水有著別樣的設計,而這些也更是保證了故宮即使是面對大暴雨也不至於發生內澇,這一點從四個方面,便能很好的解釋。

無論歷史如何演進,人的能動性總能在歷史之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一如當年朱棣攻打濟南而不克,便直搗黃龍,南下勤建文帝一般,作為故宮的設計師,以蒯祥為首的香山幫,也為我們的故宮籌劃了藍圖。在故宮的地基之上,夯實的泥土,整體的護城河規制以及金水河與後海、太平湖的相互連線,也讓故宮在保持了距離感的同時,對於暴雨這種極端天氣有了更好的排水效果。

為什麼故宮不積水,人、地勢、須彌座、螭首!

而北京市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也使得河流向東南流淌,故宮的地平標高以北門神武門為46。05米,而南門午門則為44。28米,也正是這種高低差,也順應了地勢,更有利於短時間的暴雨能夠流入到金水河內。

而在這地勢之下,作為世界上最大、儲存作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建築群之一,自然要保證木與水隔絕,不至於損壞,那麼一種須彌石座也便被普遍運用,與五行結合,以木生火,以水生木,更以土生金既能夠防止木建築被水浸泡,更為了彰顯皇權的威儀。這也是故宮各個大殿的標準配件。

為什麼故宮不積水,人、地勢、須彌座、螭首!

既然有了這種地勢上的優勢與須彌座的保護,那麼在下雨之時要將水排出,也便是解決內澇的方法。在許許多多的電影中一般,龍生九子現在我們用來必須兄弟之間的良莠不齊。而龍王九子中既有囚牛這種喜歡音樂,更有睚眥這樣有仇必報的,那麼故宮之中又用了這九子中的哪一位呢?

為什麼故宮不積水,人、地勢、須彌座、螭首!

老九螭吻,“平生好吞”。更是屬水性,用它來鎮邪避火自然是上上之選。而在故宮之內有1142個螭首,既能夠吐水,將暴雨等引出,還能有著水幕的美景,這也是古代匠人們的智慧體現。

而故宮內的建築還由工匠們在地勢高以及螭首的基礎之上,在前三殿與後三宮之內修建了一條南北向的御路,並且延伸到各個院落,並在其甬道加高,也就形成了中間略高,兩邊稍低的坡。而水流也就更容易的從中間部位流向處於故宮周圍的護城河。

由此,故宮也便能夠在這六百年歲月中少有發生被水淹的情景,而古人的智慧也著實讓我們長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