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要黃油還是大炮,這是一道送命題

菜單

要黃油還是大炮,這是一道送命題

要黃油還是大炮,這是一道送命題

如果說德國工業有一顆龐大、強韌的心臟,那麼非魯爾工業區莫屬。魯爾地區聚集著歐洲最高質量的焦炭,煤炭礦脈從德國中北部出發,一直延伸到波蘭境內。

19

世紀中後期的魯爾地區,在地下,是延綿

150

英里長的曲折礦井隧道;在空中,是厚重的煙霧,一片永不彌散的雲層;在宏大的工業廠區周圍,是赤褐色帶有尖角的有些單調的民居,一眼望不到頭的鐵路箱式貨車車廂與蒸汽機車頭長龍,吞噬成千上萬噸煤炭,吐出鋼鐵利刃。在魯爾工業區的邊緣地帶,位於蒂森的一座鍊鐵爐,擁有一位自負、頑固、冷酷的主人弗雷德里希·克虜伯。這裡生產廚具刀叉、農具器械以及普魯士陸軍急需的炮彈。

要黃油還是大炮,這是一道送命題

弗里德里希和長子阿爾弗雷德,曾在這裡晝夜不停地試驗新技術,克虜伯還是幾度瀕臨破產,阿爾弗雷德曾孤注一擲地前往英國伯明翰、利物浦等地匿名考察。

1860

10

月,全副軍禮服、頭戴雙鷹標誌尖頂銀色頭盔的德皇威廉一世參觀了克虜伯的鍊鋼廠,他不僅授予了克虜伯紅鷹勳章與騎士十字勳章,更重要的是,陸軍部向克虜伯訂購了

100

門發射

6

磅炮彈的新式後膛裝填線膛炮。從那之後,克虜伯與國家與擴張主義緊密捆綁。德國工業由此在民族主義衝動下,如同海綿一樣吮吸著投資、原料與新技術。

1870

8

6

日,普法戰爭迎來了第一次重大戰役——沃斯會戰。此役不僅是普魯士總參謀部體制下“總體戰”的勝利,也是德國工業製造的勝利:射程超過法國前膛火炮一倍的克虜伯鋼製後膛火炮“粉碎了法國人所有的復仇努力,並將炮彈雨點般地傾瀉到法國步兵集結的戰線上”。

9

1

日,拿破崙三世筋疲力盡的右翼軍團在距離比利時法國邊境

7

英里的色當被威廉一世的生力軍團團包圍,次日凌晨,當第一巴伐利亞軍團在濃霧掩護下渡過馬斯河後,

16

個克虜伯炮兵連的

500

門大炮開始轟鳴,身穿奢華禮服的國王本人,參謀總長毛奇元帥、羅恩元帥以及參謀本部的高階軍官,首相俾斯麥與全體外交部高階官員和許多德意志邦國的諸侯們在觀戰:炮彈像“鐮刀收割麥子”一樣逐漸殲滅了守衛者,黃昏時分,拿破崙三世命令在要塞上升起了白旗。

要黃油還是大炮,這是一道送命題

要黃油還是大炮,這是一道送命題

勝敗乃兵家常事。

1918

11

17

日,德國宣佈停戰。

1919

年,為懲罰發動一戰的德國,英法代表在巴黎和會上提出了對德國極為嚴苛的主張,並以《凡爾賽和約》的形式落地。德國面臨著損失

12?span>

的領土面積、

10?span>

的人口數量、

38?span>

的鋼鐵產能、

70?span>

的鐵礦、

1/3

的煤礦以及近半數的生鐵產能的困境。除此之外,還須賠償在戰爭時德國沒收的所有協約國公民的財產。這相當於債主前腳剛打斷一個人的雙腿,後腳就逼著他趕緊還債。

英法要求賠償最少

250

億美元,但債臺高築的德國只能磕磕巴巴拿出

100

億美元。法國還出兵佔領德國魯爾礦區,砸鍋賣鐵也還不起欠債的德國魏瑪政府,亮出了九陰神功最後一式:印錢。

當時德國有

300

家造紙廠,

20

家印刷廠開始瘋狂印鈔作業。

1923

年年初,德國一馬克幣值可達

2。38

美元,同年夏天,已經是

7

美元兌換

40

億馬克。在危機最嚴重時,通貨膨脹率每月上升

2500?span>

。德國人每天最擔心的,就是拿早上能夠買到一套房子的錢,傍晚能否買到一個麵包。德國工廠發工資一開始選擇在上班前發工資,眾多工薪族拿到現金後飛奔去市場買實物再上班。後來,工廠為工人著想一天發兩次薪水。與一落千丈的幣值相伴的是暴漲的失業率,

1923

12

月,魏瑪失業率達到

28。2?span>

,每

4

個人裡就至少有

1

個人失業。

要黃油還是大炮,這是一道送命題

當時德國孩子們經常用成捆的錢做積木,甚至用錢來燒火做飯,因為用馬克比柴火更核算。遇到通貨膨脹,有人說我在思考是買房子、買車或是買黃金好?事實是,真要是惡性膨脹你買什麼都沒用(缺的是一個偉大的祖國),鈔票失去購買力。食物原材料的價格飛漲,帶動其他商品普漲,造成“市面上什麼都缺,什麼都買不起”的局面。

要黃油還是大炮,這是一道送命題

手上持有外匯的人四處投機,眼光瞄準了德國人的資產。比如房子、珠寶、藝術品,他們用極低的價格購入手中然後去歐洲其他國家變現。失去財富的德國人變得更加恐慌,整天無所事事地流落在街頭,仇恨的種子就這樣在德國人的心中生根發芽。

民眾的生活極端貧困,饑荒和暴亂在德國各地肆虐。如果繼續向德國施壓,可能會迫使被右派保守勢力所控制的德國軍隊發動政變,政府倒臺並被軍事獨裁政權取代;或是德國民眾暴動或者發動革命來推翻德國政府,來建立一個全新的且可能由強力的社會主義政黨執政的政府。不管是哪種情況發生,協約國都將面臨著損失全部潛在賠款和承擔大量地緣政治風險的結局。

因而在

1923

11

月,協約國集團同德國政府商議減輕賠款負擔,推出了“道威斯計劃”,允許德國政府分期償債並減少了德國的償債金額。德國央行旋即宣佈逐漸減少債務貨幣化,發行一種名為“地租馬克”的新貨幣,建立了地租銀行。到了

1924

1

月,德國政府才出現預算盈餘,擺脫了財政赤字的窘境。危機雖然暫時結束,但惡性通脹的陰影卻給德國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心理創傷。以至於時至今日,德國人都對通脹與可能造成通脹債務表示出本能的反感。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德國的通貨膨脹可經歷起起伏伏,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1923

年(受一戰的影響)、

1948

年(二戰後的貨幣改革)和

1990

年(至少對於許多無法將資產全部兌換成西德馬克的東德人而言)的痛苦經歷。

2002

年,人們將手中強勢的、受歡迎的德國馬克變成了歐元(與希臘、義大利等對財政赤字的管理明顯更寬鬆的國家共同持有的貨幣)。

要黃油還是大炮,這是一道送命題

消費習慣不同,通貨膨脹水平也因國家各異,在過去的

60

年間,德國的年平均值約為

2

%左右。德國官方公佈的資料顯示,因能源價格上漲以及增值稅增加的影響,

2021

9

月德國消費者物價年增率達

4。1?span>

,創下

1993

年以來的最高增幅。這樣一來,進口的產品變得更昂貴。天然氣同比增長

178?span>

,鐵礦石同比增長

97?span>

,咖啡同比增長三分之一。公司們如果不想義務勞動,就要想方設法把更高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德國百姓忽然緊張起來,頻頻靈魂拷問:我的錢還安全嗎?我還能負擔得起現在的生活、還清我的房子貸款嗎?

要黃油還是大炮,這是一道送命題

總體來說,德國人對依靠擴大社會總需求來發展經濟的“需求端政策”都不感冒(包括大興土木的財政政策,也包括大水漫灌的貨幣政策)。

2009年,歐債危機爆發,德國政府堅決反對救濟,危機之初默克爾甚至打算直接把希臘從歐元區中踢出去。儘管德國後來迫於形勢加入了救濟,但仍念念不忘、到處宣揚勒緊褲帶的緊縮論。在2014年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打算啟動歐版QE時,德國也是最強烈的反對者。

德國人真正喜歡的是供給端政策,包括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制度等。德國政府對研發創新的投入(技術),對產業工人的培育(勞動力),對中小企業信貸稅收的扶持(資本/制度)等。

要黃油還是大炮,這是一道送命題

當全球局勢逐漸從增量博弈轉向存量博弈,當大國間的競爭進入越來越露骨地拼刺刀時代,製造業作為“國之重器”的意義將格外凸顯。要黃油還是大炮(製造業)?無論你問多少遍,他們還是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大炮,這就是德國人。

往期文章:

倒爺的江湖,是傳說,更像是一個傳奇

波利尼西亞傳奇,紋身、圖騰、核試驗場?

要黃油還是大炮,這是一道送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