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古時候皇帝的3個避暑妙招,挖15丈"冰井",三伏天過得舒坦

菜單

古時候皇帝的3個避暑妙招,挖15丈"冰井",三伏天過得舒坦

今天我們來聊聊古人是怎麼避暑的。

古時候皇帝的3個避暑妙招,挖15丈"冰井",三伏天過得舒坦

最近這天夠熱的,一到了中午喘口氣都費勁。

古人也怕熱,他們又沒有我們的風扇,空調,那麼他們是怎麼避暑的呢?

主要有這麼三種辦法:

一 巡幸避暑山莊

清朝的康乾二帝在熱河(今河北承德)修建了一座避暑山莊。

熱河靠近草原,氣候涼爽,又湖泊遍地,吸納了大量的熱氣,夏天的時候,氣溫還比北京的秋天涼快,是一個避暑的勝地。

皇帝們白天去木蘭圍場狩獵,晚上就回避暑山莊納涼。

木蘭圍獵形同軍事演習,往往有上萬人的精銳部隊參與,康熙皇帝時常在這裡召見蒙古王公,命他們隨行觀摩,以震懾其心,確保北方邊境的穩固。

康熙皇帝從來不修長城,也不允許後世子孫修長城,卻能永絕邊患,這就是收服蒙古的妙用。

古時候皇帝的3個避暑妙招,挖15丈"冰井",三伏天過得舒坦

電視劇《還珠格格》裡,小燕子中箭,被乾隆皇帝誤認為女兒的地方,就是木蘭圍場。

到了嘉慶年間,嘉慶皇帝病死在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成了清朝皇帝的一個傷心之地,後世的皇帝就不再駕幸這裡。

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兵臨北京城下,咸豐皇帝逃亡熱河,避暑山莊才再次迎來了皇帝。

不幸的是,咸豐皇帝又病死在了避暑山莊。

從這以後,清朝的皇帝再也沒來過這裡。

二 冰窖藏冰

古時候皇帝的3個避暑妙招,挖15丈"冰井",三伏天過得舒坦

清朝的皇帝可以巡幸避暑山莊,那麼清朝以前的皇帝去哪呢?

別忙,避暑山莊是沒有,避暑的原料可是哪朝哪代都有。

這就是冰塊。

帝王們會在冬天的時候,事先把冰塊收集起來,儲存在一座冰窖裡,夏天的時候就拿出來用。

據《周禮·天官》記載,周代的時候,王室就專門設定了掌管藏冰的官員,叫“凌人”。

曹操的銅雀三臺中,有一座就叫“冰井臺”。

就是在裡面打了冰井,用來儲冰而得名的。

其中每口冰井都有十五丈(50米)之深,冰塊在裡面放上一年,幾乎不會有任何損失。

古時候皇帝的3個避暑妙招,挖15丈"冰井",三伏天過得舒坦

電視劇《天龍八部》裡,虛竹和西夏公主被天山童姥戲弄,在互相看不清面目的情況下做了羞羞的事,這個故事發生的地方就是在一座冰窖裡。

三 “冰箱”

帝王們有這麼多的納涼招數,平民百姓家裡怎麼辦呢?

別忙,還有一件民間的避暑神器。

這就是“冰箱”。

對,你沒有聽錯。

就是“冰箱”。

這是一種四四方方的木箱,夏天的時候,到集市上買來冰,用冰把它裝滿,放在室內,這就是一個天然的“空調”。

饞了的時候,裝壺酒,切盤西瓜,放在裡面,就可以享受冰鎮的美味了。

這東西起源也很早,據《周禮·天官》記載,也是周代就有了,當時叫“冰鑑”。

冰窖裡的冰拿出來以後,就配合這東西使用。

後來老百姓叫多了,就給叫成“冰箱”了。

古時候皇帝的3個避暑妙招,挖15丈"冰井",三伏天過得舒坦

另外,其實在中國人的語境裡,上下翻蓋才的叫“箱”,左右開門的叫“櫃”。

像京劇、崑曲後臺的“衣箱”,中醫的“藥箱”,都是上下翻蓋的;

明朝著名的“萬曆櫃”,則是左右開門的。

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家裡的“冰箱”,那個其實應該叫“冰櫃”。

為什麼叫“冰箱”了呢?

這是因為它早期在進入中國的時候,中國人習慣性地拿家裡用的這種木製的老式的“冰箱”作為名字來稱呼它。

然而令中國人沒想到的是,原來還有一種箱形的“冰箱”,這才是真正上下翻蓋的,如假包換的“冰箱”。

可是“冰箱”這個名字已經被冒用了,這怎麼辦呢?

於是乎,人們就將錯就錯,把本來該給“冰箱”用的名字——“冰櫃”,轉送給這種真正的“冰箱”了。

所以在我們中國人的印象裡,“冰箱”反倒是左右開門的,“冰櫃”反倒成了上下翻蓋的。

古時候皇帝的3個避暑妙招,挖15丈"冰井",三伏天過得舒坦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的話,不妨幫忙點贊,加一下關注哦~

你的每一次支援,對我都是很重要的創作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