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南京愚園,晚清最著名的私家園林,有“金陵獅子林”的美譽

菜單

南京愚園,晚清最著名的私家園林,有“金陵獅子林”的美譽

南京和中國許多有歲月的城市一樣,也曾經歷過轟轟烈烈的舊城改造。朱雀裡、胭脂巷、白衣庵、長樂街……這許多古街巷就在改造的過程中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中,慢慢變成歷史,變成一個個美好的名字。

然而城市是靠記憶而存在的,六朝煙水怎會說散就散,喜愛尋古探幽的人們,總能在古都的街巷中,在一座座宅院裡,找到關於舊歲月的痕跡。南京的園林多,瞻園、熙園、東園自不必說,位於城內西南的愚園內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假山遍佈,也自有一番韻味。

愚園是清末乃至民國初年南京最大的一座私家花園,前臨鳴羊街,後倚花露崗,最早是明代開國功臣徐達後裔徐俌的私家園林。光緒二年(1876),當過官、曾在徐州開礦的富商胡恩燮買下了這片廢園,用來贍養老母。胡恩燮取“以愚名者,樂山水而自晦於愚也”之意,起名愚園。

大概是因為園子主人對曾經去過的蘇州獅子林念念不忘,因此建園之初便著力模仿,在愚園內佈置了許多假山,因此愚園也被譽為“金陵獅子林”。這裡的假山確實較其他園子多出許多,且形態各異,讓原本以草木碧水為主的園子多了許多探險的樂趣。

竹林雅緻,白牆灰瓦的建築古香古色,紅色的楓葉又為這一方面景色增加了生動的色彩,難怪當年李鴻章、曾國荃、張之洞等晚清名流都慕名前來做客,賞景賞月,吟詩題聯。

愚湖的名字出自胡恩燮“且作愚湖長,扁舟時往還”詩句。愚園的外園以湖為中心,依山而築,依湖而設,岸邊楊柳輕拂,倚欄而望,是滿眼的秀麗風光。

不遠處的“秋水蒹葭之館”簷角高高翹起,玲瓏清秀,被譽為“全園之冠”。愚湖中曾有一葉方舟,名為“在水一方”,正是和這秋水、蒹葭相應和,一起勾勒出一幅蒼蒼蘆蕩、茫茫秋水的景色。只可惜如今昔人已逝,方舟也不再停靠湖中。

小瓦覆頂、飛簷翹角的“延青閣”是愚湖南岸的主要建築。胡恩燮有詩云:“昔有割青亭,今為延青閣。我非王半山,敢延不敢割”。想當年在這裡居住的人,守著一池碧水,不管外面狂風暴雨,眼前只有小橋流水,和風細雨,該是怎樣的愜意舒適。

一座座建築高低錯落有致,立於愚湖岸邊。上下二層的是青山伴讀之樓,樓下讀書,樓上藏書。據記載,胡氏耕讀傳家,重視教育,故“建樓收群書,所冀後人讀”,並延聘塾師教習子孫讀書,重金收藏各類圖書,藏書最多時超過萬卷。

因為各種原因,愚園曾經歷過嚴重的損毀,重建後,這愚湖邊的亭子便命名為“在水一方”,大概是為了彌補方舟的缺憾,與昔日園主構築的意蘊相符吧。

原本斷成兩截的“愚園養生池記”碑修復後置於愚湖邊,供遊人瞭解愚園歷史。碑身高196釐米,寬93釐米,厚21釐米,碑正面刻隸書“愚園養生池”五字,背面刻有胡光國80歲時所撰《愚園養生池記》,意在告誡後世子孫,池塘所養之魚,毋得捕取,不得殺生,要以孝行慈,以善行事,珍惜關愛生命。

史鐵生在《我和地壇》中寫道:“要是有些事我沒說,你別以為是我忘了,我什麼也沒忘,但是有些事只適合收藏。”這樣的話,同樣適合如今的南京。南京的這些園子,彷彿記憶的盒子,盒子裡有點不著火的木頭,沉默卻歷久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