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永黃古道有座決要古村,當年歸永嘉管轄與芙蓉陳氏歷史源遠流長,你可知道嗎

菜單

永黃古道有座決要古村,當年歸永嘉管轄與芙蓉陳氏歷史源遠流長,你可知道嗎

大家好,我們的湯姆來說事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永黃古道有座決要古村,當年歸永嘉管轄與芙蓉陳氏歷史源遠流長,你可知道嗎

決要村位於黃岩的最西邊,毗鄰永嘉。在當地,“決要”村名發音同“決好”,“決要”意為決心要這個地方,讀音“決好”意為兩地決心要和好,這也成為黃岩永嘉兩地爭地糾紛化解的見證。

永黃古道有座決要古村,當年歸永嘉管轄與芙蓉陳氏歷史源遠流長,你可知道嗎

決要村是在黃巖區富山鄉的最西邊,與溫州的永嘉交界。村子位於群山環抱之中,遠遠望去,只見一抹青山圍著一大片層疊的屋宇。村口立有一塊刻有村名的巨石,兩條清亮、歡快的小溪順著山勢蜿蜒而下,穿村而過。

永黃古道有座決要古村,當年歸永嘉管轄與芙蓉陳氏歷史源遠流長,你可知道嗎

永黃古道有座決要古村,當年歸永嘉管轄與芙蓉陳氏歷史源遠流長,你可知道嗎

如果你是第一次到決要村,印象最深的恐怕是村子裡的石牆木房,頂覆黑瓦,偶有花窗裝飾。石牆上爬滿青藤,邊上有參天的古樹,屋簷下的竹椅上坐著沉默的老人。一份寧靜,一份安然,悄然彌散於這深山古村之間。

如果你跟村子再多點接觸,一定會覺得奇怪,為什麼這個村子的村名“決要”的發音居然是“決好”。在這不同尋常的村名後面,有好幾個民間傳說,記錄了這個村莊曾發生的黃永兩地爭地的這一段重大歷史事件,細細探究其緣由,其實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黃岩永嘉爭此地歸屬權

因為決要村位於黃岩永嘉交界處,民間相傳過去黃岩與永嘉曾為此地發生糾紛。決要村名的由來也與此有關。“決要”,望文生義自然就是黃岩決心要這個地方。

關於決要村的由來,最初的文字記載是在《決要陳氏宗譜》。據《決要陳氏宗譜》記載,北宋時期,決要陳氏始祖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到此,後來又遷出。到了元朝,移居仙居的八世祖陳月樓舉家遷回此地,陳家才在此地逐漸繁盛起來。明清之際,陳氏人丁逐漸興旺,乾隆年間始成村落。現在村裡有三百多戶人家,其中兩百多戶姓陳。

永黃古道有座決要古村,當年歸永嘉管轄與芙蓉陳氏歷史源遠流長,你可知道嗎

靜化鄉幽竹木環,穎川聚族數重山。

石龜相對白巖頂,木杓迂迴綠水間。

支衍東甌潛室裔,派傳西墅繡衣班。

風流自昔光南越,繩武常希奕葉圜。

這首摘錄於《決要陳氏家譜》記載的詩句,將決要村陳氏變遷凝練概括了出來。“決要始祖謹中,字子慎,慶十三君,登仕宋英宗治平三年丙午進士,授將仕郎,歷升監察御史,克鎮南軍節度使。忤荊公安石,降台州通判。”由此可知在北宋年間,決要陳姓始祖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而被貶到此地,但後來陳家在這裡消失了。

永黃古道有座決要古村,當年歸永嘉管轄與芙蓉陳氏歷史源遠流長,你可知道嗎

據《旅跡苔痕》記載:“南宋末年,蒙古鐵騎揮刀長驅直下,飽受儒家經典和陳氏列祖列宗教誨的鄉民們,決然拿起砍刀長矛,抵禦異族侵略。芙蓉村鹹淳年進士陳虞之,率全村八百餘人,死守芙蓉峰三年,彈盡糧絕全部遇難。奇秀山河悲壯之極。”由於永嘉芙蓉陳氏與決要陳氏也是同宗,兩地同仇敵愾,共同抗元,最後遭到元兵追殺,所以決要陳氏一度在決要村內消失。永嘉芙蓉的贈匾“祖德惟馨”橫匾,其實正是講述了這段可歌可泣的抗元歷史。

永黃古道有座決要古村,當年歸永嘉管轄與芙蓉陳氏歷史源遠流長,你可知道嗎

到了元朝,移居仙居的八世祖陳月樓舉家遷回,才逐漸繁盛起來。根據《決要陳氏家譜》記載:“祖字月樓,公系遷仙邑秀溪後,歸決要之宗族以居,克勤克儉,持守田產,發吾子孫之繁衍。”直到清代乾隆期間,中間又經衰敗,遷居建山又轉遷仙居秀溪的從汝公,因在乾隆已卯年遭祝融奸計,禍及自身。回到決要,見到墳墓祀產還在,從而認祖歸宗,依靠祖宗積德才使子孫繁衍眾多,從此名聲在外。現在村裡有三百多戶人家,其中兩百多戶姓陳。

永黃古道有座決要古村,當年歸永嘉管轄與芙蓉陳氏歷史源遠流長,你可知道嗎

民國時期,決要村有陳氏、潘氏、周氏三姓村民世代居住,三姓村民猶如世結金蘭之契,情同手足。曾有“荊樹之樂,大被同眠之美譽也!”直到現在,村裡還保留陳家和潘家兩座宗祠。

永黃古道有座決要古村,當年歸永嘉管轄與芙蓉陳氏歷史源遠流長,你可知道嗎

-潘氏宗祠

在民國29年譜序中記載:“決要為吾黃邊區地,永嘉黃岩分界時,彼此均以為劃作化外區,擱時之久,黃岩轉念而要,故以決要名其地。”

按照村民的說法,如果按照所在地的山脈、溪流走向劃分,決要村應屬永嘉地。村裡老人還說,決要村從馬鞍山向西,水都流向永嘉,原先都屬於永嘉地,至今在馬鞍山嶺頭永靈廟內,還有一隻香爐,上面鑄有“永嘉五十都”字樣,證明馬鞍山以前是永嘉的屬地。那麼這些地方為什麼今天都屬於黃岩而不歸於永嘉管呢?

當地民間有一種說法,黃岩、永嘉兩地經過調解,為補償永嘉損失,特將當地一塊山,賠給永嘉,又稱賠山,從此,黃岩永嘉兩地決心和好。

走在決要村,忽而臨水,忽而過溪,忽而轉折於青磚土牆之間。陳氏宗祠就位於決要村口,書寫著“愛國、愛家、愛祖宗”的橫樑上,有一塊立於清代同治七年的“狀元及第”的匾額極為罕見,前款“同治七年歲次戊辰陽月,吉旦。”後款:“裔孫桂芬敬立”。

永黃古道有座決要古村,當年歸永嘉管轄與芙蓉陳氏歷史源遠流長,你可知道嗎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狀元就是立匾額的主人陳桂芬,但他並非決要陳氏後人。據歷史記載:“陳桂芬(1848-1882)原名陳繼孟,字汝賢,號子香,桂芬系其榜名。同治七年,雙科京試,得中武進士第一。同治帝宗賜榜,狀元及第,嘉許恩賜榜名桂芬,授一等侍衛。陳桂芬曾任廣東南雄協鎮,官至二品總兵之職。”

永黃古道有座決要古村,當年歸永嘉管轄與芙蓉陳氏歷史源遠流長,你可知道嗎

陳桂芬帶兵經過決要村,知道決要陳氏與他是同宗後,便特意制了這塊“狀元及第”匾額送到決要村,懸掛於陳家祠堂,彰顯陳氏輝煌。

永黃古道有座決要古村,當年歸永嘉管轄與芙蓉陳氏歷史源遠流長,你可知道嗎

先到先得搶府街

據說在決要不遠處的南正岙頭,有一塊岩石上刻有“府街”二字,上面還有轎與馬的圖案,清晰可見。這裡有一個黃岩與永嘉爭寶地搶風水的傳說。相傳清代的時候,風水學盛行。大家居住的地方都要求在風水寶地建街造屋。在南正岙頭有一條街,分屬兩個縣管轄,東邊的街屬台州黃岩,南邊的街屬溫州永嘉。但原先並沒有劃分地界統稱為府街。因為這條街風水好,做生意紅火,於是黃岩與永嘉的知縣都想將這條街歸為自己的領地。兩地知縣決定在某年某月某日,先到這條街上者為勝,府街則劃為勝利者管轄的領地。結果黃岩知縣不辭辛勞,騎著馬來,永嘉知縣坐著轎來。如今永黃兩縣以南正岙頭為界,南正頂為永嘉所有!

永黃古道有座決要古村,當年歸永嘉管轄與芙蓉陳氏歷史源遠流長,你可知道嗎

這個傳說結合“府街”的由來驗證了黃岩爭得決要此地的結果,知縣在傳說中的出現,也證明並且強調了府街與決要歸屬的官方性質。這個傳說也是村民對決要由來所進行的文化再創造。

永黃古道有座決要古村,當年歸永嘉管轄與芙蓉陳氏歷史源遠流長,你可知道嗎

而今,站在黃岩永嘉分界橋——黃永橋上,橋下不遠處便是山石壘就的沿巖路廊,那也是黃岩境內黃永古驛官道的終點。分界碑就在路廊的邊上。腳下,就是永嘉楠溪江的源頭。黃永橋連線的長決線上,熱鬧繁忙,車來車往,一旁的路廊頹敗,曾經作為古代黃岩通往永嘉的重要交通樞紐的黃永古道一片靜寂。

永黃古道有座決要古村,當年歸永嘉管轄與芙蓉陳氏歷史源遠流長,你可知道嗎

時光荏苒,當初的紛爭早已煙消雲散。從傳說到現實,從過去到現在,決要村用一個村名記錄了一段歷史事件,承載著一段厚重的歷史文化資訊,同時,也給予我們一個有益的昭示,那就是,衝突與糾紛是短暫的,和好與和平共處才是長久的主流。

永黃古道有座決要古村,當年歸永嘉管轄與芙蓉陳氏歷史源遠流長,你可知道嗎

文章內容綜合於網路,感謝作者!

轉載請註明 來源溫州古道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