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三毛一個如明星般崛起又隕落的傳奇女子

菜單

三毛一個如明星般崛起又隕落的傳奇女子

作家三毛的一生都是傳奇,但是這個傳奇卻是以悲劇收場。

在撒哈拉沙漠,三毛構建了一個撒哈拉神話,將自己塑造成一名以愛為旗的沙漠女俠,濟困扶危,行俠仗義。荷西的逝世讓三毛的理想世界崩塌,回臺後的三毛透支體力地維繫以往神話,在不堪重負等多種原因之下選擇自殺,成為了一個曾經如同明星般閃耀,後又如同流星般隕落的傳奇女子。

年少時的三毛是一個自閉的少年,初二數學老師的體罰讓她對世界恐懼。此時的三毛,濃重的傷感與無助總是包圍著她,拒絕別人走進她的世界。

三毛逃離臺灣,與荷西相識相戀,結婚。這個男子帶著她走進了撒哈拉。荷西的愛情給了三毛足夠的安全感,使三毛的性情與才華得到了釋放,寫出了《撒哈拉的故事》等讓她聲名鵲起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展現的是與荷西攜手度過的歲月,文中的三毛如騎著高頭大馬的沙漠女俠,譜寫了她的撒哈拉傳奇。

三毛一個如明星般崛起又隕落的傳奇女子

當三毛的作品在臺灣面世時,反響熱烈,掀起了三毛熱潮。對讀者而言,作家三毛的傳奇經歷、浪漫跨國愛情、異域風情等不僅滿足了他們的獵奇、偷窺心理,更是做到了他們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想得到但得不到的情感。隨著經濟的發展,物慾橫流,在人與人之間充滿冷漠、利害關係的社會中,三毛這個以愛為旗的沙漠女俠客形象受到了臺灣社會的熱烈歡迎和追捧。

三毛一個如明星般崛起又隕落的傳奇女子

三毛之所以能在當時引起轟動,跟三毛所採用的創作方式有很大的關係。作家三毛將作品力求變成真實生活的敘述,而將作為敘述者的作家三毛與作品主人公、以及現實生活中的真實的三毛,三者結合成一體,合為一人。這種獨特的創作方式,泯滅了藝術真實與生活真實的界限、作者與作品角色的距離。

這讓讀者極度認可了作品的真實性,在讀者心中,《撒哈拉的故事》就是作家自己經歷的真實敘述。作品中三毛的叛逆、灑脫、浪漫情懷、傳奇經歷很快打動了當時的讀者,成為少年人的偶像、青年人的知心朋友。對於當時生活在臺灣這個小島上、生活平淡無奇的人來說,三毛就像一陣清新的空氣,帶著濃濃的誘惑撲入讀者的期待視野,在當時各種媒體的大力宣傳下,更是締造了浪潮。那時的三毛紅極一時,作品曾被譯成多國文字,流行於中、港、臺、西歐、美、加和日本。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傳奇故事因為真實而產生,但是距離是維繫傳奇性的必然條件。撒哈拉與臺灣距離萬水千山,於是有著荷西的愛,還有遠在天邊的自由的三毛可以做夢,編寫傳奇。荷西因為潛水事故去世後,三毛不得不回到父母居住的臺灣。回到臺灣的三毛與讀者的距離近了,甚至身邊的人就是三毛的讀者。再加上媒體出於利益,大肆宣傳,把三毛的點點滴滴都曝光在讀者面前,滿足讀者的好奇與偷窺慾望,三毛成為一個活在大眾眼皮底下的人。公眾要求她一如既往地扮演撒哈拉系列作品中的“沙漠女俠”,那個凡事都有愛心、熱情的積極樂觀的女俠形象。但是此時的三毛在經歷了愛人的去世後,心境已遷,孤苦脆弱萬分。

三毛一個如明星般崛起又隕落的傳奇女子

此時的三毛為了延續傳奇,達到“讀者的願望”、“發行人的要求”甚至社會的期許,吃力的繼續扮演三毛這個形象。成就盛名的浪漫溫馨的撒哈拉世界已經隨著愛人一同逝去,一再被複制,只是顯得滑稽與痛苦,三毛陷入這個困境無法走出。三毛曾多次提及小丑,三毛最喜歡的一張照片也是與小丑有關。有一張名為“籠中?籠外?”的照片,是透過鳥籠對三毛臉部的特寫。鳥籠裡關著一個下跪著半個身子爬出來的布偶小丑,小丑臉上似乎充滿了對身在籠外猶如困在籠中的三毛的嘲笑與同情。這張照片多少道出了三毛的尷尬困境。

內外交困下的三毛,於1991年1月4日凌晨以一襲絲襪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也結束了一手打造的傳奇,如明星般迅速崛起又隕落,引起眾人一片唏噓。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