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參與神龍政變的五王結局悲慘,姚崇能獨善其身,是會哭的功勞嗎

菜單

參與神龍政變的五王結局悲慘,姚崇能獨善其身,是會哭的功勞嗎

武則天是歷史上登基最晚的皇帝,67歲才當皇帝,果然成大事者,第一得長壽。誰都以為她這皇帝做不了幾年,誰知她一當就是十五年,真是老話說的,好飯不怕遲,她以自己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了天下人的擁戴和信任。

但是在絕對的權力面前,一切可能都會發生,武則天到了晚年,犯了皇帝們都會犯的錯:年老昏聵易受人控制,自感時日不多痴迷享樂,精力有限,處理朝政只能假手他人。她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由此插手政權,在朝中囂張跋扈,肆意迫害百官,甚至連太子李顯的兒子、女兒、女婿、外孫等皇室宗親都被逼死。

而武三思極力討好兩人,甚至達到出門為他們牽馬的地步,三人結成了同盟,武則天已經八十多了,沒多少精力上朝了,病重時除了張氏兄弟,誰都見不到武則天。

參與神龍政變的五王結局悲慘,姚崇能獨善其身,是會哭的功勞嗎

光張氏兄弟並不可怕,如果與武三思勾結,裡應外合弄出事來,就麻煩了,武則天的做法引起了李唐宗室和忠於李唐的大臣們的恐慌和不滿。公元705年正月,張柬之等人從玄武門入宮,包圍武則天居住的長生殿,打出了誅殺二張、匡復李唐的口號,這就是著名的神龍政變。

政變進行得很順利:臥病在床的武則天,被一陣打鬧聲吵醒,發現自己寵愛的兩位面首被殺,而自己的長生殿也被張柬之等人給包圍了。面對這種情況,只能答應提前禪位給李顯,自己“安享晚年”。

武則天不僅還政於李顯,而且去掉了皇帝尊號,恢復了自己李治皇后的身份,徹底退出了權力之爭。

李顯將武則天從長生殿遷至上陽宮,為表“仁孝”,他率領文武百官“歡送”武則天。參加政變的張柬之等人看到武則天退位,都非常高興興奮,但是同樣參加政變的姚崇卻痛哭不止。

參加政變風險大,收益也高,功勞最大的張柬之等五人,被封為五王,姚崇功勞稍小,被封為梁縣侯,食邑二百戶,政變成功,正該彈冠相慶的時候,姚崇卻痛哭,張柬之很奇怪,問姚崇為什麼哭,新皇登基,不怕聖上怪罪嗎?姚崇說:

我認為我所做的不算什麼功勞,只是因為侍奉天后(武則天)比較久了,如今突然分別而哭泣,這是作為臣子該有的感情,如果因此治罪的話,我也心甘情願。

參與神龍政變的五王結局悲慘,姚崇能獨善其身,是會哭的功勞嗎

姚崇是武則天一手提拔起來的,姚崇是太子李弘喪事上的挽郎,也就是出殯時牽引靈柩唱輓歌的人,由此進入武則天視線,一路升到了宰相。

張易之給自己修私廟祈福,強行把長安大德寺中的十名有道高僧充實到私廟裡,為自己修行,致使僧人上訴。姚崇依法處理了此事,因此得罪張易之,被貶往外地,臨行,他向武則天推薦了張柬之,武則天立即讓張柬之接任了宰相的職務,可見有多信任姚崇。

姚崇在神龍政變前回京,臨時被張柬之拉進政變裡來:於私,姚崇舉薦過他,有擁立之功的大事有福同享,於公,姚崇是被張氏兄弟諂害,又是大唐忠臣,也支援政變。姚崇的心情很複雜,參與神龍政變的,是武則天最喜愛的女兒,兒子,一手提拔的大臣,眾叛親離的打擊,讓本來保養得不錯的武則天一夜之間就變成了老態龍鍾的老人,一副虛弱老病的樣子被太監抬走,武則天對他有知遇之恩,看到她如此結局,傷感也是正常反應。

但是也有人認為姚崇有作秀之嫌,馮夢龍就認為姚崇是哭給武三思看的,因為李顯拒絕殺武三思,神龍政變的參與者最後都受到了武三思的排擠和陷害,張柬之與崔玄暐病逝於流放途中,袁恕己等三人則被人用凌遲、毒藥等極其殘忍的方式折磨致死,只有姚崇沒有受到迫害:原因就是他哭過。

參與神龍政變的五王結局悲慘,姚崇能獨善其身,是會哭的功勞嗎

這種看法未免簡單,姚崇能保全性命決不是因為他會哭。神龍政變可以說是一場比較奇特的政變:

一、正常把皇帝拉下馬,讓太子上臺,主導人應當是太子,但是神龍政變不是李顯主導的,李顯不想發動政變。武則天八十二歲了,他已經是太子,不出意外,過不了多久,他就能正常登基,他的母親是個什麼樣的厲害人,他比誰都清楚。發動政變,不成功後果不堪設想,成功了也有不仁不孝逼宮篡位之嫌,但他也擔心夜長夢多,會出現變數,所以他是在半勸諫半脅迫的情況下參與政變的。

政變無驚無險地成功,讓李顯懷疑這些人貪圖擁立之功,想以此作為政治籌碼,換取利益。

二、政變似乎成功了,方向卻不對,該清算的沒清算。

張柬之等人的目的,並不是想讓武則天下臺,是想保證天下順利歸於李唐,於是提出誅殺二張、匡復李唐的口號,李顯也只想殺了二張,不想逼武則天退位,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殺了二張,武則天不退位,必然受到武則天的報復,二張不是過武則天面首,真正威脅李唐的是武三思等人。

最後的結果是,無關緊要的二張兄弟確實死了,武則天退位,但代表武則天勢力的武三思等武氏勢力並沒有被剪除,最終五王等人被武三思反噬。

參與神龍政變的五王結局悲慘,姚崇能獨善其身,是會哭的功勞嗎

三、政變後,李顯後悔了。

武則天在聽到姚崇說的話時,默默流下了眼淚,另一個人也很傷感:那就是李顯。他極度害怕這個鐵腕母親,但又佩服她的才幹能力,再加上作為子女對母親天然的血緣關係,他對武則天的感情也非常複雜,他的母親時日不多,已經把他立為太子,他卻不得不發動政變,把母親趕下臺,又充滿了愧疚,姚崇的痛哭,正符合他的心境。他甚至一度想把皇位還給武則天。

在武則天退位後,他越發顯得仁孝,武則天於是抓住機會,對李顯說:我將你從房陵接回,已經做好了傳位於你的打算,沒想到五賊貪功,讓我受如此驚嚇,李顯十分愧疚,哭泣不已。武則天這麼說明顯是報復五王,想借刀殺人。

帝王與功臣的關係,歷朝歷代都很難相處。特別是五王竟能在鐵腕女皇眼皮子底下將政變搞成功,這份魄力與能力,本身就讓李顯很忌憚,很容易對他們產生敵意。

政變中,五王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動員與聯絡,光靠這些人沒有後臺,是成不了事的,後面的主謀是李唐宗室,其中有:太平公主,她是武則天最喜歡的女兒,唯一能見到女皇的人,負責刺探女皇的動態,並聯系宮女作為內線;相王李旦,把持著南衙禁軍,負責包圍皇宮,清除二張黨羽,維護長安治安,另外還有一些禁軍將領。

可以說,整個政變中李唐宗室的作用很大,他們是怕戴上不孝這個大帽子,才讓五王衝在前面,這些宗室,哪一個也不是省油的燈。這股隨隨便便組合在一起,就能把皇帝拉下馬的勢力存在,哪個皇帝都害怕。

發動政變時,李顯就說過,不要殺人,姓武的我一個人都不殺,一個原因是他真的不想殺人,他被廢十幾年,一直生活在死亡的陰影裡,復立為太子也一樣,為了自保,他連自己的女兒女婿都殺了,武三思不僅是他的姑表兄弟,還是他的兒女親家,他不想再有殺死親人的煎熬。

另一方面,在武則天的高壓下,李顯性命都難保,更不用說有自己的勢力,太平公主等人沒一個是省油的燈,他能依靠的只有老婆韋氏,武氏等外戚,而五王顯然是李唐一派勢力,擔心外戚專權,一直向李顯進言,不要重用外戚,越發引起李顯反感。所以在後面與武三思鬥爭中,五王失敗了。

綜合來看,神龍政變是個危險訊號,政變裡的功勞越大的人,以後受的報復越大,結局越慘,姚崇在政變中作用不大,沒有過多的利益糾葛,行事公正有能力,不偏不倚不拉幫結派,才是i逃脫報復的主要原因,在權力面前,親情都不值一提,何況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