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22位考生複試0分 觸動公眾敏感神經是教育公平之殤

菜單

22位考生複試0分 觸動公眾敏感神經是教育公平之殤

22位考生複試0分 觸動公眾敏感神經是教育公平之殤

近日,“多位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考生考研複試部分科目0分”的訊息,引發廣泛關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在官網釋出了情況說明,稱經調查,22名複試考生確實存在實質性透露覆試內容等違紀行為。(4月11日《現代快報》)

考研作為一種社會流動的渠道,承載著考生和家長厚重的期待;“22位考生複試0分”顯然讓這些考生夢想落空,尤其是考研初試分數較高、排名靠前的考生。“22位考生複試0分”引發關注,說到底在於觸動了公眾關於教育公平的敏感神經;校方的迴應有理有據,彰顯了學校敬畏規則、守衛公平的鮮明立場。

22位考生複試0分 觸動公眾敏感神經是教育公平之殤

為了打破資訊不對稱,為了加強溝通交流,不少考研學生都會透過自發組織的方式組建微信群。有的考生先參加複試,有的考生後參加複試,這原本很正常;可是,一旦先考完的考生在微信群透露覆試內容,排在後面尚未參加複試的同學就有機會“臨時抱佛腳”,難免會影響考試公平。

雖然只有短則幾分鐘長則數小時的“時間差”,但洩題卻給了後面候考的考生以“胸有成竹”的機會;當進入複試考場的考生已經提前知道考題內容,複試的意義也就大打折扣。排在前面、不知道複試內容的考生髮揮真實水平,排在後面、提前知道複試內容並做了準備的考生超常發揮,必然會導致複試考核評價失去了“準頭”,從而讓考生失去了平等的機會。

在考研競爭漸趨激烈的當下,莘莘學子為了進入名校付出了諸多的努力與艱辛;眼看勝利在望,就是因為在微信群裡“多看了一眼”,就失去了一次夢想成真的機會,可惜不?當然可惜。只不過,人生的考場有很多,這些考生在有的考場能夠拿到高分,在有的考場卻考出了不及格的低分。“22位考生複試0分”猶如一記鮮活的耳光,提醒和警示這些考生和其他人——尊重和敬畏規則,要做到知行合一不能知而不行;在微信群分享複試內容、討論面試題目,不僅違背了考生與校方簽訂的誠信複試承諾書,也背離了相關法律法規,是不折不扣的考試違紀行為。

伴隨著教育評價改革的不斷深化,研究生招生考試逐漸打破“唯分數”怪圈、越來越注重考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複試成為甄別、篩選學生的重要手段,成為人才選拔的重要依據;在微信群洩露覆試內容並交流面試題目,將制度善意掏空。

對於這些以學法為志向和旨趣的考生來說,“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規則意識和邊界精神應該根植於心、外化於行。對“劇透”考題的危害性缺乏清醒的認識,對逾越和破壞規則變得麻木,此前沒有因複試洩題被處理的“先例”滋長的投機、僥倖心理,讓這些考生忽略和漠視規則,放任放縱放飛了自我,終究為自己的輕率和糊塗付出了代價,複試0分也不失為一堂及時而鮮活的“法律課”。

評論員:楊朝清

編輯:趙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