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水滸傳》中看似不合理的合理性,全家被屠的扈三娘為何不報仇

菜單

《水滸傳》中看似不合理的合理性,全家被屠的扈三娘為何不報仇

咱們讀《水滸》不難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裡面美女的結局大都不會太好,從閻婆惜到潘金蓮,再到潘巧雲,下場一個比一個悲催。 不過,這幾位先前因有出軌的原罪,所以她們後來的那些結局,讀者們多少也都還能接受。但一丈青扈三孃的表現,可就讓很多人感到非常不解了。

《水滸傳》中看似不合理的合理性,全家被屠的扈三娘為何不報仇

英姿颯爽的美女戰將,出場之時,那可是相當拉風,逮王英,戰歐鵬,戰馬麟,一路拍馬追殺宋江。 按理說,這種學武的女人,性格必然剛烈,大多屬於寧折不彎的主兒,可這位後面的表現,卻讓不少人為之大跌眼鏡。 扈三娘被俘之後,不久便收到了三個噩耗,這三個噩耗,一個比一個摧人肝腸: 未婚夫被殺,家人被屠了個乾淨,自己還被送給了猥瑣的王英為妻。 然而,後來的結果卻讓所有人都見證了什麼叫作:“原本以為是個王者,沒想到最後竟然是個青銅。”面對殘酷的現實,“一丈青”扈三娘,竟然跪了。

《水滸傳》中看似不合理的合理性,全家被屠的扈三娘為何不報仇

她不僅沒有反抗,反而成為了王英的好妻子,跟仇人睡在一塊,最終還與其上演了一曲生死相隨的痴情戀曲。

一丈青的人設慫得太突兀,以至於許多人都感到困惑,施老爺子這樣塑造一個欲抑先揚的矛盾人物,到底是怎麼想的呢? 其實,扈三娘之所以不報仇,被施老爺子最後寫成了個行屍走肉、不分好壞的麻木蠢女人,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這個原因聽起來有些扯,但您還別不信。

其實覺得扈三娘不正常,這個看法,也就是近幾十年的事兒。 明清時期包括民國初期,社會上的大多數人們,其實都沒覺得這段突兀,也沒覺得扈三娘忍了沒報仇,有什麼不妥。

《水滸傳》中看似不合理的合理性,全家被屠的扈三娘為何不報仇

這主要和當時傳統小說文風有關,你覺得扈三娘不報仇夠奇葩了,但如果翻翻其他小說,你會覺得,古人的奇葩思路,還是超出了你的想象。 比起古人小說裡的奇葩姻緣,即便是瓊瑤的狗血感情劇,也都拍馬難及。 《說岳全傳》之中,秀琳跟了嶽雷結拜兄弟韓起龍之後,領著夫婿攻打自己老爹的城池,氣死了自己的親爹。

秀琳上馬,望平南關敗去,起龍在後追趕,來至關前。關上軍卒見小姐敗回,忙忙放下吊橋。秀琳方才過去,不意韓起龍馬快,飛奔搶過吊橋,衝進關內。這裡嶽雷等眾弟兄見起龍得了關,就一齊擁入。軍士慌忙報知巴雲,巴雲大叫一聲:“氣死我也!”口中吐出鮮血,膊背疼痛,又不能起來,竟氣死在床上。

《興唐傳》裡的瓦崗軍攻打新文禮,就因為新文禮妹妹新月娥看上了王伯當,後來便將兄嫂鎖了,準備投降瓦崗寨。

這時新月娥剛剛邁出院門,忽聽正房內咚咚兩聲,就知道有事,趕緊扭身往回跑,想勸兄嫂不要自尋短見。到了窗跟前,捅開窗紙一看,已經晚了。她回到自己房內,讓四個丫頭喚醒家人,先開啟那間房門,將兄嫂遺體裝殮起來,放在僻靜之處。

《水滸傳》中看似不合理的合理性,全家被屠的扈三娘為何不報仇

在古代小說裡面,婦女的感情變化,是隨著文章主線起伏的,根本沒人注意合不合理,人不人道。

《水滸傳》這段講的是梁山好漢打祝家莊,在結局已經是必勝的情況之下,扈三孃的家庭遭遇再悲催、個人命運再坎坷,也都最終屈服於大和諧的格調之中。 水滸好漢們都皆大歡喜了,你還哭喪個臉幹啥呢! 另一方面,扈三孃的悲慘遭遇,也是古代戰爭時期,無數女戰俘的真實寫照,真實的以至於讓後人覺得,有些假。

熟悉施耐庵的小夥伴們都知道,施老爺子當年可是參加過張士誠造反隊伍的主兒。他對宋江這群“反賊”的心理、行徑自然是熟知甚深。 中國有句話叫做:

亂世人不如治世犬。

戰爭中的人們是個什麼狀態,翻開明末清初時期文人筆記小說來看的話,那裡面的情節描述,隨便拿出一段,都是妥妥的限制級。

《水滸傳》中看似不合理的合理性,全家被屠的扈三娘為何不報仇

亂世之中,只有你想象不到的殘忍和血腥,沒有人性到達不了的黑暗。 經歷過廝殺、混亂,見過極度殘酷場面的施耐庵,自然能夠深深體會得到扈三娘當時的無奈。 作為一個俘虜,當她聽到己方戰敗,全家死絕的噩耗之時,面對強大的敵對勢力,對於沒有本錢和靠山的她來說,報仇已經基本是個遙不可及的事情了。 從歷代戰爭結果來看,女人淪為戰俘之後,基本只有兩條路,要麼淪為奴隸,要麼受盡凌辱、悲慘地死亡。 南宋靖康之變時,宮室帝姬紛紛淪為金國將士們的玩物,而更多的平民女子則是或被摧殘至死,或被擄掠販賣,慘不堪言。

《水滸傳》中看似不合理的合理性,全家被屠的扈三娘為何不報仇

而此時,扈三孃的處境也好不到哪兒去,她面前的選擇不是要不要嫁給王英,而是不聽宋江安排的話,能不能活。

宋江自去請出宋太公來,引著一丈青扈三娘到筵前。宋江親自與他陪話,說道:“我這兄弟王英雖有武藝,不及賢妹,是我當初曾許下他一頭親事,一向未曾成得,今日賢妹你認義我父親了,眾頭領都是媒人,今朝是個良辰吉日,賢妹與王英結為夫婦。”

一丈青見宋江義氣深重,推卻不得,兩口兒只得拜謝了。

咱們不少人看到這一段的時候,往往將這個“義氣深重”理解為扈三娘認為宋江講義氣,其實這四個字才真是道出了扈三娘當時最真實的無奈處境。

因為宋江和王英講義氣,所以要兌現承諾,而此時的扈三娘,在宋江眼裡,根本無足輕重,只是一個彰顯義氣的工具。

《水滸傳》中看似不合理的合理性,全家被屠的扈三娘為何不報仇

“王英兄弟,當年我說過,給你找老婆,喏,這個女的給你吧。”

至於扈三娘如何想,沒人在意,因此扈三娘當時看到的不只是宋江的義氣深重,更多的是自己的別無選擇。

一個沒有任何反抗能力的女俘,在土匪窩裡,膽敢不聽宋江安排的話,下場可以腦補。

死說起來容易,但世間艱難唯一死,誰又能真正坦然面對死亡的恐懼呢?

扈三孃的膽怯、懦弱,並不是個例,即便是霹靂火秦明,不也是最終忍下了所有,最終麻醉了自己,跟這幫仇人們稱兄道弟起來。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絕大多數人即便受了天大的不公,過去之後也只好認命算了,畢竟生活還要繼續,凡人們的呻吟,在歷史當中,輕如微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