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發生了哪些事?周朝又是如何完蛋的呢?

菜單

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發生了哪些事?周朝又是如何完蛋的呢?

春秋時期會讓大家感覺非常地亂,也有很多人不明白春秋時期諸侯國都獨立了,怎麼還要給周天子納貢呢?這就得從周朝的歷史說起了。假如周朝是根香腸,中間一刀切成兩段,就是西周和東周,東周這一段再從中間切成兩段,就是春秋和戰國,嚴格的講,東周之後還有一小段戰國時期。周朝的歷史中,最精彩刺激的當屬春秋和戰國。今天我們就梳理一下西周到春秋的歷史,其實並不複雜。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周天子實行分封制,把疆域內的土地分給親友、功臣代為管理,這便是諸侯國,據說當時一口氣就封了八百多個諸侯,有大有小,小的一個村就是一個諸侯國。

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發生了哪些事?周朝又是如何完蛋的呢?

一、周天子失去屬地,微信不再,諸候各憑本事上場當年周也是一方諸侯,奪了商朝的天下才成了天子,他也怕別人照樣學,來奪自己的江山。於是,周成王的叔叔周公旦絕頂聰明,提出了“周禮”,以禮治國,推行“吉、兇、軍、賓、嘉”五禮(祭祀、弔唁、軍事、接待、慶典),上到國家大事,下到家庭小事,人人都得講禮數。周禮中最重要的一條當然是遵奉天子,奉天子為天下共主,誰要是不講禮,不尊禮,輕則被天下諸侯鄙視,重則受到天子的討伐。周禮這套系統在西周時期很管用,到了東周,就越來越不靈了。經過周厲王、周宜王、周幽三幾代人堅持不懈的敗家,再加上西北的犬戎之禍,周平王被迫把都城從鎬京近到了東邊的洛邑,就是河南洛陽。

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發生了哪些事?周朝又是如何完蛋的呢?

周天子失去了原來的屬地,少了重要的經濟來源,吃穿用度都要靠鄭、衛、晉幾家諸侯接濟。都說拿人家手軟,吃人家嘴短,天子都天天蹭飯了,還談什麼威儀,權威自然江河日下,開始了禮崩樂壞的節奏。鄭國是與周王室血緣最近的親戚,也是最先跳出來叫板的諸侯,鄭國國君鄭莊公帶著軍隊搶先收割了周天子家的麥子,還拒絕朝見天子。周桓王咽不下這口氣,帶上衛、陳、蔡幾家諸侯,親帥聯軍討伐鄭國,要來個殺雞儆猴,卻沒想自己成了那個“雞”。公元前707年,鄭國軍隊一舉擊潰天子聯軍,周桓王的肩膀還中了一箭,灰溜溜地逃回了洛邑。這一仗讓天下諸侯都看明白了,時代變了,周天子的權威名存實亡,如今是個靠能力吃飯的時代,於是四方豪強紛紛準備大幹一場,這就從西周進入了春秋,歷史有了爆炸式的發展和變化。

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發生了哪些事?周朝又是如何完蛋的呢?

以前只有夏、商、西周這些天下共主的歷史,共主之外的事則不甚瞭解,到了春秋時期,周天子沒了微信,齊晉楚秦吳越這些諸侯國的歷史豐富起來,共同組成了紛繁熱鬧的春秋史。而天下共主的寶座也從周天子獨佔變成了競爭上崗,人人都有機會,會盟諸侯,稱霸中原,成為所有有志諸侯的理想。二、諸侯國先後稱霸,此時打仗還算文雅首先站到舞合C位的是山東的齊國,齊國的出身可不一般,先祖就是給周武王算卦的姜子牙,齊國繼承了先祖的優良傳統,看問題很通透、情商高、實力強,稱霸的火候拿捏得恰到好處。齊國一面壯大國力,一面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號,團結天下諸侯,北上幫助燕國趕走山戎,南下幫助鄭國逼退楚國,贏得了一片讚譽。

齊國既有實力又有品行,濟恆公眾望所歸,成為春秋五霸之首,也是春秋時代最講究、最局氣的霸主。齊桓公以霸主之威,吞滅了周邊譚、遂、鄣等小國,使齊國的實力進一步增強。齊國附近的宋國也很有來頭,是商朝王室的後人,武王滅商之後被封在宋地成為一方諸侯。宋國也繼承了先祖的傳統,十分擅長做買賣,富商巨賈雲集,國家很富裕,宋國疆域不算大,軍事實力也比較弱,但是理想卻很高遠,也想做諸侯霸主。宋國比較天真,信了齊桓公的忽悠,以為靠“立人設”就能稱霸,他的爭霸策略是佔領道德制高點,豎起了“仁義”的大旗,然而沒有實力支撐的仁義既可悲又可笑。

宋國鬧了不少笑話,連國君宋襄公都被楚國擄去做了人質,靠著齊國魯國的面子才被放回國。宋國地處中原交通要地,四面一圈大國,誰打起來了他都得跟著捱揍,曾在86年間遭遇了40多次大戰,可謂春秋時期的人形沙袋。宋國西面的晉國就實際多了,晉國最初的疆域也很狹小,還地處北方邊陲,周邊戎狄蠻族虎視眈眈,晉國憋屈久了。到了春秋時期,晉國抓住機會,開啟了擴張之路,心無旁騖地吞併周邊小國,還向北掃平戎狄諸國,僅晉獻公時期就吞滅了17國,打服了38國。晉國疆域不斷擴大,成為北方的超級大國,遼闊的疆域也是稱霸最有力的根基。100年間,晉文公、晉襄公、晉厲公、晉悼公先後成為中原霸主,晉國也是稱霸時間最長的諸侯。

然而晉國沒能吸取周王室的教訓,把遼闊的國土分封給卿大夫,為晉國的滅亡埋下了禍根。春秋前期,大國諸侯間的戰爭也有很多規矩,打仗要先公開下戰書,排檔期、約時間、定地點,戰場上雙方也不是見面就開打,要排好陣勢,列好隊形,先由雙方主將發表演講,指出對方哪裡做得不到位,為什麼應該捱揍,如果對方覺得有道理,還可能主動退兵。比如齊桓公率軍與楚國大軍對峙時,齊國的營運長管仲慷慨陳詞,指責楚國不給周天子進貢,不講江湖規矩,還有臉討伐別人,楚國覺得理虧,不但主動退兵,還給周天子送去貢品。這也是因為當時諸侯發展的市場還處於競爭不激烈的狀態,大諸侯國可以吞併周邊小國,大國之間還能保持幾分體面和從容。

三、小國基本被滅了,競爭環境惡劣,諸侯國開始下狠手等到春秋後期,小國被滅得差不多了,剩下的諸侯都有兩把刷子,哪個也不是省油的燈,強強競爭日漸激烈,能不能發展都是次要的,一不小心就成了別人嘴裡的肉,誰還有心思遵禮制、講規矩,打仗就開始下狠手了。春秋末年的吳越爭霸就是走極端的開始,吳國和越國是鄰居,都在東南方向,鄰里關係十分緊張,彼此征戰不斷,吳國率先攻破越國,越王勾踐帶著殘兵,被吳王夫差圍困在會稽山上,走投無路。勾踐展示出狠人的本色,使出了極限三招,第一招,裝孫子,下山投降,畢恭畢敬地給夫差做了三年奴僕,博得同情和信任,得以被放回國。

第二招,臥薪嚐膽,奮發圖強,用十年時間,壯大了越國的實力,第三招最毒,為美人計,勾踐給夫差介紹了一位女神——西施,她把夫差迷得五迷三道,不理政事,綜合實力直線下滑。公元前476年,勾踐率領復仇的大軍,攻破吳國都城姑蘇,把夫差圍困在姑蘇山上,夫差派使者下山求和,因為當年夫差放過勾踐一馬,讓勾踐明白了這種時候絕不能手軟,勾踐逼死夫差,吞滅了吳國。越軍乘勝北上,稱霸中原,成為春秋時代的最後一位霸主。諾大的吳國轉眼之間灰飛煙滅,天下諸侯震驚。而此時,盛極一時的晉國也玩完了,晉國的三家卿大夫互相打了起來,架空國君,瓜分國土,分裂成韓國、趙國、魏國三個新的諸侯。

從此,大國征戰再也容不得從容不迫,那樣雅緻了。結束語春秋時期打仗以車兵為主,駕車被稱作“御”,是君子六藝之一,所以打仗是貴族的活動,既然是貴族活動就得講禮儀、講規矩,偷襲、迂迴、繞後都是不可能的。這麼看來,春秋時期的戰爭還挺文雅,根本也用不上後世的孫子兵法那套。到了戰國時期,打仗就變得激烈多了,沒人不下死手,不鑽空子,不使陰謀的,這也就有了孫子這號人物發揮所長的空間。咱們也不必感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說白了,都是生活給逼的。歷史的車輪往前進,不也給後世留下了《孫子兵法》等十分有益的書嗎?春秋時代發生的故事也給後人留下了許多啟迪,這是一個新的時代,儘管諸侯國之間屢有紛爭,卻遵守周禮,大家文雅地稱霸,總的來說,處於良性競爭的環境下,也開啟了新思潮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