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河南建業改名風波,足協該臉紅了吧?

菜單

河南建業改名風波,足協該臉紅了吧?

河南建業改名風波,直接導致死忠球迷組織“北看臺青年團”宣佈解散,球迷將球衣、圍巾燒掉,發河南建業足球俱樂部標誌和名稱的黑白照,在俱樂部門口打出橫幅,抗議俱樂部徹底的“改頭換面”……誰說中國足球沒有球迷文化,沒有足球傳統?歐美百年俱樂部是傳統,中國職業化起步以來24年始終如一的河南建業,就不是傳統了嗎?

河南建業改名風波,足協該臉紅了吧?

河南球迷抗議洛陽龍門的更名。

足協一紙所謂的“中性化”一刀切政策,從一開始就是赤裸裸的“雙標”。既然要中性化,要去企業化,就應該是所有俱樂部名稱都不能是任何企業的名稱,像絕大多數歐美俱樂部,乃至日韓俱樂部一樣,才叫真正的中性化。可足協所謂的“中性化”,只不過是“俱樂部股東企業不得命名”的中性化,與以往歷年足協的“折騰”一樣,政策一出臺就成了笑話,甚至醜聞。

河南建業改名風波,足協該臉紅了吧?

河南建業死忠球迷團解散。

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確是世界主流,但並非沒有企業冠名俱樂部的生存空間。歸根結底,只要足夠長久,形成足夠深厚情感和傳承基礎的名稱,都足以成為百年俱樂部和廣為人知的足球“品牌”。對比2015年中國足協自己頒佈的《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當時強調的一直是實現俱樂部名稱的“非企業化”,而不是“持有本俱樂部股份的企業不得命名化”,足協朝令夕改,當真是馳名“雙標”。

河南建業改名風波,足協該臉紅了吧?

所謂中性化並不徹底,甚至雙標。

2018年中國足協的《中國足球協會職業俱樂部名稱規範》(徵求意見稿),曾經給像河南建業這樣的俱樂部“開了後門”:規定長期、連續使用,名稱在足球行業內具有較高知名度,形成俱樂部品牌或在球迷群體中具有普遍影響力,可在規定時限內經俱樂部向中國足協申請並批准,認定為中性名稱。

河南建業改名風波,足協該臉紅了吧?

6傢俱樂部已經形成足球文化。

但現實卻是早已放棄俱樂部套現離場的上海申花,得到足協欽定的“例外”中性名。而20多年來一直投資俱樂部的其他像河南建業、長春亞泰、北京國安、浙江綠城、天津泰達等俱樂部,反倒被強行剝奪同樣形成足球傳統和球迷文化的名稱,又是赤裸裸的“雙標”。河南建業此番更名,可謂徹底改頭換面,20多年足球傳統蕩然無存,而且還將波及另外幾家已形成傳統的俱樂部。

河南建業改名風波,足協該臉紅了吧?

埃因霍溫是隊名企業化的代表。

足協所謂與歐美接軌的說辭更加站不住腳,歐美主流聯賽的確中性名佔據絕大多數,但並不意味著沒有企業冠名的俱樂部生存空間。荷蘭的埃因霍溫,本名縮寫PSV,全稱飛利浦體育聯盟,是飛利浦電器集團的俱樂部,百年來始終沒有更名,甚至連所在地的地名都未進入俱樂部名稱。PSV一樣馳名歐美,成為荷甲傳統三甲,甚至進入G14,成為歐洲豪門的代表之一。

河南建業改名風波,足協該臉紅了吧?

德甲勁旅勒沃庫森仍是拜耳集團冠名。

類似的網開一面“特例”比比皆是:德國有拜耳集團的勒沃庫森,奧地利有紅牛集團的薩爾茨堡,墨西哥有藍十字(水泥廠),厄瓜多有埃梅萊克(厄瓜多國家電力集團),以及遍及世界各地的石油、天然氣公司命名的俱樂部,近鄰韓國的全北現代同樣1994年底才更名,水原三星1996年更名,20多年來在亞洲同樣已是韓國足球的象徵之一。

河南建業改名風波,足協該臉紅了吧?

日本JSL聯賽也是企業聯賽起步。

至於此前有人聲稱日本足球1993年開始的中性化“一刀切”有多成功,且不說日本足球的中性化是真正的去企業化,不像中國這樣只是不準擁有俱樂部股份的企業冠名的“偽中性化”。拿日本足球1993年以前所謂歷史悠久的讀賣(東京綠茵前身)、東洋工業(廣島三箭前身)、三菱電機(浦和紅鑽前身)、洋馬柴油機(大阪櫻花前身)等都是企業球隊,因1968年東京奧運會受到激發,1965年成立的日本足球聯賽(JSL)得以受到重視,但依然是業餘的企業聯賽。到1980年代不僅水準不足,上座率低下,甚至連職業足球俱樂部基本標準之一的固定地域都做不到,談何足球文化?

河南建業改名風波,足協該臉紅了吧?

日本聯賽的中性化也不徹底。

日本現代足球文化的培育幾乎完全由1993年改為職業聯賽開始,饒是如此,像東京綠茵、浦和紅鑽等俱樂部的隊徽,還保留了之前企業足球聯賽時代的基本特徵。不知,這是否算“中性化”不徹底?中國足球職業化幾乎與日本同步,本該當年也像日本足球一樣“中性化”,但足協不作為,一拖再拖,拖到現在至少6傢俱樂部企業名稱超過20年,已像荷蘭的飛利浦,德國的拜耳勒沃庫森一樣,形成相對比較成熟的足球傳統和球迷文化,此時再盲目一刀切徹底切斷傳統,何其荒唐?

河南建業改名風波,足協該臉紅了吧?

上海申花成了企業名中性化特例

上海的申花電器,長春的亞泰集團早已與兩傢俱樂部徹底斷了任何資金關係,但並未妨礙兩傢俱樂部以它們企業的名稱又存在幾乎20年,期間經歷多次投資人變更也沒改變名稱。試問這不叫傳統,那什麼又叫傳統?更何況,建業、綠城、國安、泰達集團20多年來一直都在支援俱樂部,若論打造百年俱樂部的決心與耐心,更勝申花與亞泰,卻被足協這赤裸裸的雙標政策生生斷了傳承,何其荒謬?

河南建業改名風波,足協該臉紅了吧?

更名對品牌的負面影響同樣巨大。

別說是足球領域,近年來在國內社交平臺被熱議的麥當勞更名“金拱門”,三星Galaxy改成“蓋樂世”,已經是滑天下之大稽的笑話了。要知道麥當勞進入中國大陸也才30年曆史,肯德基1987年在北京前門的首家店名還是“肯德基家鄉雞快餐店”……更何況還有早已成段子的地名更改失敗案例,可謂不勝列舉。

河南建業改名風波,足協該臉紅了吧?

最早的肯德基還叫“家鄉雞”。

相比麥當勞,金拱門顯然更中性化,但能讓這家國際快餐巨頭在內地區區30年已根深蒂固的文化轉而因中性化的名字,未來發展成新的百年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