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科技對影視畫面和聲音藝術形式的影響

菜單

科技對影視畫面和聲音藝術形式的影響

影視藝術的誕生和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

當前,科學技術高速發展並不斷被運用於影視藝術的製作、放映和傳播等過程,使影視藝術表現力和傳播效率大為提高,受眾空前廣泛。探究科技在影視藝術發展過程中的影響,對於理解和把握科學技術的功能和作用,也為不斷促進影視藝術的進步,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具有重要意義。

一、科技發展下影視畫面的改變

1895 年,盧米埃爾兄弟發明了“電影機”

,他們的“電影機”是建立在愛迪生“電影視鏡”的基礎之上。他們的電影主要是客觀記錄外界的人和事物,如《火車進站》、《工廠大門》、《嬰兒的午餐》等,他們與愛迪生的影片不同的是他們拍攝的電影得到了公開的放映。從此,影院開始在各國出現。

科技對影視畫面和聲音藝術形式的影響

最初的電影只有客觀記錄的功能,所以不能稱之為影視藝術

。電影先驅者梅里愛在他的”電影魔術“實驗中,發現了很多拍攝技巧,並且拍攝了具有劇情的影片,為電影走向藝術的道路,邁出了第一步。將電影帶進藝術大門的是埃德溫·鮑特、格里菲斯以及卓別林等人。

鮑特的《火車大劫案》擁有完整的劇情,並使用了交叉剪輯手法,讓人們從電影中看到了藝術的影子

。格里菲斯的《一個國家的誕生》則是一部具有歷史意義的作品,這部標誌著影視藝術的最終形成。

科技對影視畫面和聲音藝術形式的影響

格里菲斯在這部影片中,改變了在此之前場景作為影片的基本單位

,他創新地將鏡頭作為影片的基本單位,由鏡頭構成場景,再由場景構成影片。

使電影突破了文學、戲劇的影子,並且具備了認識、審美和教育的功能,成為了一門獨立的藝術。但

這個時期的電影,沒有聲音、影像顏色只有黑白色,而且影像所展現出的景象與現實的景象涇渭分明、相差甚遠。

科技對影視畫面和聲音藝術形式的影響

標誌著彩色電影時代的開始的影片是1935年美國影片《浮華世界》。

其實早在1896年,彩色電影就已經出現,當時使用的是人工著色法,由一組女孩手持畫筆,一幅一幅進行上色,就和工廠的流水作業一樣。

彩色電影的出現使影視藝術更加完整,拓寬了藝術表達的方式和可能。

色彩在電影中不僅有再現自然、生活環境、直接情緒的功能,而且被賦予了更多的表現性和象徵性,如奠定影片情感基調、轉換影片時空場景、表達人物形象和情感等。

科技對影視畫面和聲音藝術形式的影響

張藝謀導演的《我的父親母親》就堪稱中國電影史上色彩運用的典範。

彩色電影的真正出現,應當從導演們懂得色彩在電影中不一定要與現實一致開始算起,也就是導演們懂得色彩所具備的藝術性開始算起。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來,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影的內容也與時俱進,越來越難以用傳統的膠片電影得到有效的表現。

20 世紀八十年代起,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技術開始在電影中得到運用。

從一開始僅僅作為特技、特效而被應用,到後來慢慢地參與到了電影從拍攝到製作,再到放映的各個環節。整個電影產業在經歷從膠片到數字的過程的革新。

科技對影視畫面和聲音藝術形式的影響

數字電影是指在電影的影像拍攝、影像加工、影像放映等某個環節各個環節以數字技術代替膠片電影的光學化學和物理處理技術。

數字電影與膠片電影相比,它在活動影像上的主要優勢體現在放映技術革新,有以下幾個方面:

數字電影畫面清晰穩定、可以播放高畫質影片,而膠片電影清晰度較低,並且會有閃爍的問題

;數字電影解決了膠片的老化、褪色等貯存難的問題,而且可以保證長久高畫質的畫面質量;擺脫了膠片的數字電影,透過數字加密的方式,大大減少了盜版的問題,保護了電影的智慧財產權。

科技對影視畫面和聲音藝術形式的影響

二、聲音技術對影視技術的促進

1.錄音技術的發展

錄音技術為有聲電影的出現和發展提供了聲音技術的支援

,所以錄音技術發展的角度出發對於有聲電影的考察具有重要的意義。

錄音技術作為錄音這一活動的形式,錄音技術與錄音內容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從愛迪生留聲機的發明到如今,錄音技術大約經歷了三個階段:機械、電子、數字。

科技對影視畫面和聲音藝術形式的影響

機械錄音

。早在1857年,法國發明家斯科特就發明了聲波振記器,雖然這個發明並不具備錄音功能,只能記錄聲音的震動,但是卻為留聲機的發明奠定了基礎。

世界上第一部可以回放的錄音機是 1877 年愛迪生髮明的錄音機

,它的基本原理是聲音的振動透過針尖刻在蠟上,從而將聲音記錄了下來。機械錄音的缺點是無法將鍵盤上已刻錄的聲音進行復制。

科技對影視畫面和聲音藝術形式的影響

電子錄音

。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對電磁波的認識越來越深入。1898 年,丹麥人普爾森發明了磁性錄音機,磁性錄音機解決了機械錄音無法複製的缺陷,具有更高商業價值。

數字錄音

。20世紀70年代,CD 的誕生標誌著錄音技術進入到數字時代。數字錄音與機械錄音和電子錄音相比,能夠更高質量地將聲音記錄和回放,而且 CD 記憶體更大、體積更為輕巧。

科技對影視畫面和聲音藝術形式的影響

1877年,美國著名發明家愛迪生髮明瞭留聲機,這是愛迪生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留聲機的發明使聲音可以被獲取、儲存並重現,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將聽覺資訊的儲存。1910年,愛迪生髮明瞭將留聲機和攝像機的結合的電影機。這個電影機的發明實現了聲音和影像可以同步被錄製下來,為有聲電影的出現和發展創造了技術條件。

愛迪生髮明瞭有聲電影,但有聲電影真正的開始流行起來是在20世紀二十年代

。1927年,第一部有聲故事片《爵士歌手》上映。這部電影的上映預示著有聲片時代的來臨。但是由於聲音技術和藝術表現上還存在著很多不成熟的問題和爭議,直到20世紀三十年代初還有一小部分電影採取的是默片的形式。

科技對影視畫面和聲音藝術形式的影響

隨著膠片再生技術的發展和膠片上 膠片上聲音軌跡寬度的標準的確立,有聲電影飛速發展起來。

1936年,卓別林的最後一部無聲電影《摩登時代》標誌著默片時代的終結。

2.聲畫的結合

影像技術和聲音技術的發展為影視藝術提供了更多使用上的便捷和藝術表達上的可能性。

科學技術將

聲音從自然品變成了人工製品,尤其是電磁裝置可以實現電磁波和聲音的相互轉化之後,打破了聲音原本存在和運動的時空。

科技對影視畫面和聲音藝術形式的影響

在影視藝術中表現為,聲音成為人進行“表達”的工具

,這裡所說的“表達”是間接的,並不是通俗意義上人的口頭表達、肢體表達,而是透過對聲音的加工與製作,實現藝術的“表達”。這種藝術的表達方式和表達語言在影視藝術中表現為聲音和畫面的結合方式。

(1)聲畫同步和聲畫分立

按照聲音和畫面的形式型別關係可以將聲音和畫面分為

:聲畫同步和聲畫分立。聲畫同步是指聲音的來源都在畫面當中,並且聲音和畫面的相匹配。比如對話雙方都在影像畫面中,而且兩人音量的大小要與和攝像機的距離相匹配,否則會給觀眾帶來空間的混亂感。

科技對影視畫面和聲音藝術形式的影響

聲畫分立是指,聲源存在於鏡頭之外,不再“綁架”鏡頭,

也就是畫外音。畫外音需要調動觀眾的心理和想象去整合空間的各種資訊。

相較於聲畫同步,聲畫分立更為複雜多樣

。第一種聲畫分立是指環境音響,不需要具體的畫面展示聲源;第二種聲畫分立是指透過畫外音來展示與畫面的某種聯絡;第三種畫外音是,聲音和畫面存在著反差,從而達到敘事和表達某種特殊情感的目的。

科技對影視畫面和聲音藝術形式的影響

(2)聲畫同一和聲畫對位

聲畫同一和聲畫對位是按照畫面與聲音的內涵關係的分類,這種分類方式關注美的表達。聲畫同一是指聲音和畫面所包含的資訊不論是從內容上,還是從情感上都基本一致。在這裡聲音和畫面二者在表達方向上是一致的。

在影視藝術中,多數的影片和鏡頭會採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敘事和表現。

聲畫對位與聲畫同一相反,畫面和聽覺往往在內容上或情感上是不一致的,甚至相矛盾、相對立的關係。

這種聲畫對立的反差往往會帶來強烈的審美效果。比如炮火轟天的戰爭和高雅舒緩的音樂這兩者相搭配會產生令人印象深刻的藝術效果。

科技對影視畫面和聲音藝術形式的影響

三、總結

影視藝術從誕生到現在,已經發展了一百二十多年,是所有公認藝術種類當中,最年輕的和發展最快的藝術。

在這一百二十年多中,影視藝術在形式上,完成了從無到有、從黑白畫面到彩色畫面、從無聲到有聲、從膠片到數字等等的發展變化。影視藝術與科學技術的關係密不可分,從科學技術發展的角度去看待影視藝術的發展問題,對於我們理解影視藝術的發展能提供一種新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