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成長可能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菜單

成長可能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1

“你為什麼不能看一看我搭的什麼樣?”

“你這樣肯定不行的,要倒掉!”

“那我就不搭了,哼!”

這是遊樂場裡一位四五歲小女孩和媽媽的對話。小女孩已經哭的眼紅鼻涕流,看得出媽媽也在努力抑制著內心要爆發的宇宙了。

孩子和媽媽在樂高區搭建火箭,在搭建了一部分後產生了分歧,媽媽想繼續搭建下面的發射臺,認為足夠堅實的發射臺是搭建出更高火箭的基礎,女兒則想直接向上搭建火箭,儘快完成作品。隨後兩人爭吵了起來,孩子反感媽媽的指揮式的教育,而媽媽覺得:我這是為你好,在教你,不然後面火箭肯定要垮掉。一個原本愉快的親子搭建活動不歡而散。

這個場景相信很多父母都感覺似曾相識,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有多少好意被當成自以為是,多少真心被當成自作多情?作為母親,我

很能理解這位媽媽的想法,

我們想讓孩子成功,害怕失敗帶來的失落和懊惱,於是盡己之力將困難擋在孩子面前,希望他們在成長道路能夠走得順風順水。

試想如果那個孩子照著媽媽的說法進行搭建,火箭很穩固沒有倒,下次搭建的時候,如果沒有母親在身邊提示,她是否還會記得正確的方法,從而搭建成功呢?如果讓孩子體驗一下搭建時倒塌,倒塌後重建的過程,是不是更能讓孩子記憶猶新,學會反思呢?這個時候如果媽媽在身邊加以解釋和引導,孩子將會獲得更深的體會和更高的成就感。

試想如果孩子在每次將要犯錯的時候,都能夠及時獲得媽媽的指導,幫助她成功地繞開彎路,完成任務,又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

孩子

麼養成依賴他人的習慣,要麼脆弱到無法承受失敗。

前段時間網上報道有個考上重點高中的學生

割腕自殺,在醫院搶救過後,他醒來的第一句話是“我為什麼這麼差,我怎麼考的這麼差!”原來孩子上高中之前都是在母親的監督下寫作業和複習備考,在進入高中後沒有母親的監督和指導,成績開始下滑,經受不住打擊於是選擇自殺。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很多時候,快就是慢,慢就是快。我們太想孩子成功順遂,卻總是忘記培養他們獲得成功必備的品質,而這才是需要時間的精雕細刻,歲月的反覆打磨,經驗的聚沙成塔。

矽谷鋼鐵俠馬斯克在創立SpaceX初期發射火箭多次失敗,花光了所有積蓄幾乎破產,在馬斯克的堅持不懈和努力推動下,歷時六年終發射成功。梅西百貨連鎖創始人Macy在紐約市開辦商店前,也曾經創業失敗過7次。

這世上雖然有不少彎路,但終究沒有白走的路,缺乏足夠的歷練和失敗的積累,很難沉澱出堅毅的品格和對事物正確的認知。

2

我一朋友特好吃,屬於大家眼中的吃貨,但也燒得一手好菜,當我問她為什麼會對做菜感興趣時,她告訴我說,都是逼出來的,在她印象中從小媽媽做的菜就不好吃,這麼多年也一直沒變過。朋友為了滿足食慾,只能自己學做菜。剛開始也經歷過一些失敗,菜抄糊肉沒熟忘加鹽是經常的事,甚至有一次把鍋底燒穿。只是無論她怎樣折騰媽媽都很少指責,在她做飯時,媽媽就在旁邊靜靜地看著,有時打打下手。朋友說,當時她就覺得媽媽太沒用,別人的媽媽變著花樣做飯,燒的菜又好吃,自己的媽媽啥也不會。

在多年以後,朋友出嫁的時媽媽的一句話徹底改變了她的看法。媽媽

牽著她的手

說:你做飯那麼好,家務也能幹,我很放心,走到哪裡都餓不著自己。朋友說在那一刻突然對母親產生一種敬意,覺得自己的一雙靈巧能幹的雙手是母親用心刻意培養出來的。現今朋友現雖遠嫁他鄉,每次出差去拜訪她的時候,我都能吃到熟悉的家鄉味道。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很多時候,無為就是有為,有為就是無為。

作為父母,我們儘量做到思想上有為而行動上無為。思想上有為就是在看到孩子的一些行為時,

站在孩子的角度

思考問題,

努力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一旦想通了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我們就能找到適當的方法加以引導。

行動上的無為並不是讓我們什麼都不管,而是在保障孩子安全的前提下,透過制定規矩,在規矩的約束下,少干預,少插手,充分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

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過“無為而治”的道家理念,說的是要以規律約束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這個理念後來被很多君主引申到國家治理中,即以制度治理國家,不過多地干預臣民,充分發揮臣民的創造力,於是出現了歷史中著名的“文景之治”。這一理念在育兒上也非常適用,

我們要學會放開手,只要孩子自己能夠做的事情就儘量讓他們去嘗試,去發現,甚至去破壞,儘管這樣做要消耗我們大把的時間和耐心,然而這是他們長大的必經之路。

3

我是個急性子的人,心裡面擱不住事,有什麼事情都會力求儘快做好,這種短平快的性格和作風也滲入到我和女兒的日常。

第一天送女兒去幼兒園時,園長薛女士首先給所有家長上了一課。

園長帶領家長們讀

了一首詩《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詩文很美,結局讓我觸動很深。

詩中講的是上帝給我安排了一

個牽著蝸牛去散步的任務,跟著蝸牛緩慢的步伐,我看到了以前從未見的風景,增添了很多從未有過的經歷,這時才意識到原來上帝是叫蝸牛牽著我去散步。

受到這首詩的啟發,在

後來和孩子相處時,我時刻提醒自己要像蝸牛一樣,放慢腳步,耐心地聽她說(編)完每一個故事,認真地和她討論每一個神奇(不切實際)的想法,虛心向她學習幼兒園教的新兒歌,陪她蹲在樹蔭下觀察螞蟻如何搬西瓜,看她揮舞著肉肉的小手練習洗衣搓襪。隨著時間的拉長,我得以仔細觀察女兒的每一次成長,面對育兒困境時有充分的時間冷靜和思考,急躁的心境得到了磨練。

龍應臺說:凡是出於愛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諒的。畢竟愛之深,責之切。不過:孩子前方的路還遠,畢竟我們會目送他們漸行漸遠,又何必急於這一時一刻?孩子前方的路還遠,終究他們要獨立面對世界,你的過多代勞又有何用?

於是,在親子陪伴過程中,我們不妨再等一等,多看一看,不執著、不浮躁、不攀比、不奢望,看雲淡風輕,待陌上花開。

成長可能會遲到,但不會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