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與文學有關的地理學、製圖學是如何展開空間想象的

菜單

與文學有關的地理學、製圖學是如何展開空間想象的

與文學有關的地理學、製圖學是如何展開空間想象的

閱讀《中唐時期的空間想象》之前,突然覺得自己很孤陋寡聞,無盡的地理學、無數的製圖學和浩渺的文學寶庫,它們一貫都是在各自的空間裡獨霸一方,很少出界互有涉獵關聯,突然,把這個三個大佬聚集在中唐時期裡共同展開,不免讓人的閱讀充滿了好奇。

作者王敖,耶魯大學博士,現任美國維斯大學(Wesleyan University)東亞學院副教授。學術論文曾發表於《哈佛東亞學報》《中國文學研究前沿》等刊物,寫作的章節收入《哈佛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和《如何閱讀中國詩》等書。曾獲安高詩歌獎,《人民文學》和《詩建設》等雜誌的詩歌獎,並譯有《讀詩的藝術》《人之鏈》等。

譯者王治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博士,現為中山大學珠海校區教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唐宋文學與詩學等。與曲景毅教授合作出版專著《唐詩豔逸品:唐詩中的女性書寫》。發表文章有《大曆聯句酬唱的“學問化”傾向及其詩歌史意義譾論》等多篇。

王敖和王治田都是從事唐代文學研究的學者,王敖本身就是一位詩人,他的詩歌以其獨特的詩風、神奇的意象和隱喻,被趙毅衡稱為“當代的李商隱”,在當代詩壇上盛行一時。姑且不論王敖獲得的讚譽是否言過其實,起碼有一點可以證實,王敖對詩歌涉獵極其深廣,而唐朝是詩歌的鼎盛時期,王敖透過對中唐地理學、製圖學與文學的綜合考察,提供給讀者一個閱讀中唐的新途徑,富有超凡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啟發性,作者寫作視角和關注點的不同,有別於國內的同類作者和作品,跳出固有的思維學術之圈,領略國外學者筆下中國傳統文化的新穎眼光,還是很有耳目一新的收穫的。

一、

文人們的地理意識與文學感受,激活了中唐時期地理學發展的實情、背景與影響

與文學有關的地理學、製圖學是如何展開空間想象的

宋代《華夷圖》

1、

一幅清晰地展示唐朝秩序的大圖《華夷圖》,成為王朝活力的象徵

時至今日,並無唐代地圖存世,但通常認為賈耽的《華夷圖》為中國地圖學的里程碑式成就。現存的華夷圖是中國宋代石刻地圖,此圖的底本,便是唐代賈耽於貞元十七年 (801)完成的《海內華夷圖》。李吉甫則編纂了《元和郡縣圖志》,兩者成為現存最早的涵蓋全國的地理著作。

《華夷圖》和《元和郡縣圖志》,為中唐其後的文人們提供了通往文學來想象和遨遊世界的嶄新視角,從而引發了山水畫、書法、詩歌、圖經和山水遊記的積極互動,唐代地圖也成為更為廣泛的政治、藝術和宗教空間表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圖經為唐朝文人們提供了透過寫作來參與地方空間的最為豐富的地理學材料

作為當地學者和官員編撰的最為權威的地方知識百科全書。圖經成為最具綜合性的地方知識的來源。唐朝政府要求地方每三年或五年就要上貢一次最新的圖經,圖經透過對各郡縣地方細節毫釐不失的詳盡描述,其目的在於,為唐朝高層統治者們有效地規劃和管理國內行政事務,提供一份全面而精確的地理導覽著作。

二、

中唐文人們透過詩學事業和製圖學之眼的巧妙穿透,用各自的詩歌作品,展示了空間想象的宏闊壯美

《中唐時期的空間想象》從杜甫、李賀和柳宗元、張祜四人的詩歌作品入手,讓讀者領略中唐時期的地圖,是如何成為輔助作家們宇宙視野的視覺化參照,從而讓文人們對山川羈旅的詩學表現成為可能。另一方面,詩人的詩學想象又使得製圖學的呈現,具有了活力,為其注入新鮮的表現力。地圖和文學彼此共振,共同產生出一副波瀾壯闊的世界畫卷,展示了中國地圖和詩學想象之間的關係。

與文學有關的地理學、製圖學是如何展開空間想象的

1、

地圖與詩歌的合流在中唐時期久已存在,使得空間感知,視覺形象,語言和數字之間具有了根深蒂固的聯絡和交疊

杜甫在他的詩《嚴公廳宴同詠蜀道畫圖(得空字) )》中寫道:

日臨公館靜,

畫滿地圖雄。

劍閣星橋北,

松州雪嶺東。

華夷山不斷,

吳蜀水相通。

興與煙霞會,

清樽幸不空。

此詩作於安史之亂臨近結束的762年,當時杜甫正身處四川成都,正如詩題所示,時任劍南節度使得嚴武(也是杜甫的幕主),在其公署大廳舉辦了一場宴會,併為諸位賓僚展示了-幅蜀道的地圖。蜀道之艱險和絕美,長久以來成為人們文學靈感的重要來源。②然而,只有在地圖上,才能以文字和影象的方式,對蜀道之路線與地名進行全面的呈現。 杜甫的這首詩,如果不是在《中唐時期的空間想象》中特意提及地圖,一般閱讀的時候都會把重點放在最後兩句上,欣賞杜甫濃墨描繪的蜀道風景,同樣一首詩,不同的解讀帶來不同的視覺衝擊,關注詩題和開頭兩句,可以想象地圖在當時人們心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要專門舉辦一場文會來展示圖的重要性。

透過展圖、寫詩不難通曉當時背景的前因後果,安史之亂入蜀避難的文人們,其實是想往著收復失地,早日回到故鄉的迫切心情,一張地圖和一首詩歌,便形象勾勒出了當時文人們普遍高漲的地理學知識與意識,提供了當時知識階層看待世界和理解深處的空間的新方式。

2、

圖經是中唐時期權威性區域地理著作的來源,正如地圖一樣,圖經合地圖與文字為一,成為多媒介空間呈現的載體

地方地理著作與文學創作互動的產物之一便是圖經,作為一種著作體式,圖經在唐朝地理世界的知識體系中佔據了中介的地位。在中唐時期,圖經成為新任地方官,想要迅速掌握地方政務的必讀書籍。當地的圖經,可以被看作關於某地的獨特文化與政治地理的地方性類書。圖經及其所提供的豐富的地方知識成為安史之亂後,從種種蹦亂簸盪之中尋求歷史連續點的支撐點。

與文學有關的地理學、製圖學是如何展開空間想象的

1、圖經經常以政府公署、地方祠堂和記錄遊歷三種中唐時期的文學寫作形式出現。

顏真卿是中國書法史上最負盛名的人物之一,他曾經在768年至771年,在任職於撫州(在今江西省)期間,寫下《有唐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和《晉紫虛元君領上真司命南嶽夫人魏夫人仙壇碑銘》兩篇碑銘。

兩篇文章在引述當地圖經的基礎上,作為自身寫作資訊靈感的主要來源,展示了文學、地理與宗教傳統,如何在一個政治化的地方空間內進行三項交流的過程

其實今人的思維和古人並無太大區別,我們到外地旅行前,查攻略時探尋當地的民間古老傳說、整理當地地圖也都是必備工作,尤其是人跡罕至之地。

中唐時期的圖經,保留了諸多的地方文化史,並將地方的宗教世界投射在當地地理平面上。他們在協助地方官僚寫作和舉辦諸如公署、寺廟等重要公共場合的活動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個人的層面上,他們成為文人們遊賞和探訪的導覽書。就像我們去往外地旅遊,都要買一份當地的導遊圖一眼,圖經就是古代的導遊圖,只是內容更加的豐富多彩,更加的包攬全貌。

與文學有關的地理學、製圖學是如何展開空間想象的

(選填) 圖片描述

我最喜歡《中唐時期的空間想象》中提到的,柳宗元的山水遊記《永州八記》,《小石潭記》至今還能琅琅上口整篇背誦。去過元結自命名的浯溪,也曾斷續想起,他在此寫的二十四篇山水銘文。

閱讀《中唐時期的空間想象》頗費工夫,理解全書的內涵,也無法輕易就能做到,書中豐富的詞彙量和諸多繁複的長難句,同時涉及到的諸多地理學專業術語,都需要在閱讀的過程中,慢慢消化、理解才能吸收。

作者王敖對於文學和地理、地圖之間的一些獨特解讀,說實話,也許是我學問淺薄,也不是太敢苟同。但是,站在另一個視界看問題,總有獨到新鮮之處,可以讓我們的思路豁然開朗,讀與思的不同,本身就是相輔相成的事,所以來說,對詩歌和山水遊記感興趣的讀者,不妨看看這本另闢蹊徑的《中唐時期的空間想象》。

與文學有關的地理學、製圖學是如何展開空間想象的

(選填) 圖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