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燕國的幾十萬大軍,輸給長平之戰後的趙國,有三點原因!

菜單

燕國的幾十萬大軍,輸給長平之戰後的趙國,有三點原因!

戰國時期發生一次著名戰役,是秦將白起和趙國大將軍趙括的對決,結果是白起勝利趙括兵敗戰死沙場。這場戰爭帶來的影響力也是巨大的,昔日強國趙國損失40萬大軍,兵馬糧草即將耗盡,再也沒有了往日的大國榮光,而秦國在這次戰爭中也損失慘重,短時間內沒有辦法進行大型軍事活動了,好在秦國地大物博,調養生息恢復國力也不是一件難事,但是趙國就不好說了,地理位置優越位於中原,四面八方都是敵國。趙國又經歷了長平大敗,可以用奄奄一息來形容這時候的趙國。

燕國的幾十萬大軍,輸給長平之戰後的趙國,有三點原因!

長平之戰後,趙孝成王在邯鄲舉辦自己的生日宴,鄰國燕國國君派遣使者來祝賀,在趙國都城看到趙國景象衰敗,士兵大多是年老體衰之人。回國之後使者把看到的如實稟報給燕王,燕王大喜。本來燕國地處東北,鄰國只有趙國和齊國,幾乎是沒什麼戰事,自己也可以養尊處優過得安逸,但是畢竟是戰國,各大諸侯目的都是一個,早日結束戰亂。於是燕王不顧樂間的反對,樂間是樂毅之子,對這次伐趙不抱有希望。燕王派遣慄腹和慶秦率軍分頭進發趙國。

燕國的幾十萬大軍,輸給長平之戰後的趙國,有三點原因!

趙孝成王聽到這個訊息,就猶如當頭棒喝,大將軍趙括和40萬軍隊都戰死了,哪裡還能抵抗這麼多的燕軍。情急之下趙王再次啟用廉頗,不愧是沙場老將,面對數倍於自己的敵軍,絲毫不退縮。這場戰爭結局顯而易見,廉頗大勝斬殺慄腹,這頓是讓燕國無地自容了,本來就是趁火打劫,沒想到還沒打得過,廉頗率領軍隊直逼燕國都城。最後燕國無奈,派使者出城求和,割讓城池五座,趙國才撤兵,燕國危機解除。兵力數倍於人,還打了敗仗,世人歸結為三個原因。

燕國的幾十萬大軍,輸給長平之戰後的趙國,有三點原因!

第一,兩國的軍隊素質。趙國位處中原,交通四通發達,對外戰事頻繁,並且北方還有突厥勢力,趙武靈王鍾愛騎兵,培養出來的趙國騎兵也是數一數二的強悍勁旅,多年以來有足夠的作戰經驗,就算是老兵也是戰國時代精英中的精英,上戰場的次數更是數不勝數,反觀燕國軍隊,幾乎是沒有過大戰經驗,即使是兵力雄厚,也不足以對趙國構成威脅,俗話說得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趙國經歷長平之戰,第二年又經歷了邯鄲之戰,國力空虛至極,也正是這一點燕國存在僥倖心理,實際上趙國收拾燕國只是三下五除二的功夫罷了。

燕國的幾十萬大軍,輸給長平之戰後的趙國,有三點原因!

第二,兩國將領個人能力。廉頗事當時名將,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廉頗,李牧都位於名將之列,趙國算是佔了二分之一。不管是在那個時代還是整個中國歷史,都是難得一見的軍事天才,運籌帷幄兵法熟練穩健,而燕國慄腹是個無名之輩,雖帶領了幾十萬大軍,面對廉頗也是顯得過於渺小。所以這次對決廉頗大顯身手,甚至是不費吹灰之力,斬殺慄腹也是情理之中,慄腹一死龐大的燕國軍隊群龍無首,自然是不堪一擊,被廉頗追著打,直逼燕國都城。

燕國的幾十萬大軍,輸給長平之戰後的趙國,有三點原因!

第三,雙方作戰目的不同。趙國在長平之戰後,已是驚弓之鳥,不敢再進行大規模戰事活動,面對燕國軍隊進犯,就是九死一生的問題,一旦失敗後果可能就是亡國,必須全力以赴絲毫不敢怠慢。燕國作為主動出擊的一方,有趁火打劫的嫌疑,目的就是為了趙國的肥沃土地,再加上燕國兵多將廣,也許是這個原因讓燕國沒想到失敗的後果,最終都城被圍困,割讓了五座城池。這也成為了趙國具有代表性的戰役,證明了雖然長平戰敗,依舊不會被燕國擺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