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山裡的大世界——趕集

菜單

山裡的大世界——趕集

從前,物質都不豐富,總盼望趕集,因為只有趕集才能看到琳琅滿目的東西。對山裡的孩子來說,趕集的這天是最幸福的。那條熱鬧的街道一直躺在我們的記憶之河,永不老去。。。。。

記得我們鄉里農曆逢三、六、九的日子便是趕集日。我們家鄉也叫“逢墟日”。趕集的這一天,我們必須起早床,我們會換上最體面的那身乾淨衣服。吃了早飯,就跟著大人們走幾里路去鄉里。步行山路往往是三五個邀約成群,大人們一路東家長李家短的聊天,小孩們一路追逐打鬧。雖說山路挺遠,但有伴相隨的路途也過得很快。

山裡的大世界——趕集

對於我們山裡娃來說,走幾里山路去趕集可是一件激動人心的事情。因為,山路的另一端連線著山裡的大世界——集市,即使很多東西買不起,多看看也心滿意足了。

鄉里只有一條街。街上兩邊擺滿了攤位,最吸引眼球的便是那些花花綠綠的衣服。我們小時候的衣服、鞋子都是在趕集時在街攤上買的。精明的大人們總能砍到她們滿意的價格。雖說那些衣服早已過時,但在地攤上大人們拿著攤子上的新衣服在我們身上比劃尺寸時的歡呼雀躍之情卻永遠不會過時。

山裡的大世界——趕集

趕集日這一天,鐵匠、竹匠、木匠等農家手藝人會把各自做的“活”擺在街的兩邊。鐵匠打製的菜刀、鐮刀、鏟子、鐵鉗都是真材實料、極耐用的。竹匠用竹片(我們叫“竹蔑”)編的竹椅、菜籃、米篩手工精巧。木匠炮製的木桶、木缸厚重又結實。

山裡的大世界——趕集

街上賣飼料、化肥和農藥的店鋪多過於賣腳踏車和賣摩托車的。鄉下街邊,你可以花錢修鐘錶、修木桶、修雨傘、修鞋子、修黑白電視、補衣服、補輪胎……鄉下的街道呈現著決不丟棄任何東西的鄉村哲學。在城市裡,這些小生意大都難得一見,也許城裡人對新產品的質量更有信心。

山裡的大世界——趕集

在街上,最醒目的交通工具便是摩托車,它代表著另一種身份。

鄉里有些東西,是現代化城市裡見不到的,比如穀倉、糧站、供銷社——這些都是過去人們依賴政府配給糧油時代的遺蹟。

村裡的大人們有時會挑上多餘的農產品去街上賣。街的兩側地面上擺著很多蔬菜、禽蛋、香菇幹、竹筍乾、掃帚、狗崽、豬崽……跟著大人們趕集在街上熱鬧一整天,有碗湯米粉、冰汽水、冰棒、蒸包子、爆米花、冰糖葫蘆或者花生糖解解饞,就心滿意足了。

山裡的大世界——趕集

婦人們在街上碰到熟人會拉到一邊拉扯家常。用平常一樣的大嗓門講話。農閒時間大人們沒什麼好做的,只好聊聊兒女收入和婚嫁前景,扯些沒用的閒話。由於我們農村人大部分時間都是一起度過,因此大家聊天時都是大嗓門,不用顧忌周圍的存在。

山裡的大世界——趕集

而男人們見面,一般沒有太多寒暄,首先遞上一隻煙——這就是中國男性世界裡通用的名片。

在鄉里,人人都是親戚,關係錯綜複雜到甚至沒有相應的漢語書面稱呼。“這是老姑婆,快叫人啊?”“這個你要叫他老舅公。”

這,就是大人經常教導我們小孩子的文明用語。在我們鄉下,沒有“叔叔”“阿姨”這類的公共稱呼,都是按照輩分親戚關係來稱謂的。

山裡的大世界——趕集

街上偶爾走過的穿著時髦、拉著拉桿行李箱的年輕人,往往最能吸引鄉人們的目光。拉桿箱輪子在青石街道上發出的軲轆聲響提醒著人們,在山外的山外,還有一個更大的世界。

熙熙攘攘的鄉下街道充滿了生活的瑣碎和甜蜜。

去趕集的小夥伴回到村裡後,往往會在其它夥伴面前驕傲地描繪著今天在街上的奇聞逸事……

山裡的大世界——趕集

這,就是山裡的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