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朋友都快沒了,也配叫朋友圈?

菜單

朋友都快沒了,也配叫朋友圈?

3月5日,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讓人又愛又恨的馬化騰老闆透露:

春節期間,微信全球月使用活躍使用者突破10億!

1

這個資料聽上去好像並不是多厲害,那咱們來參考下“某飄飄”奶茶的廣告詞——一年賣出7億多杯,杯子連起來可繞地球兩圈。

朋友都快沒了,也配叫朋友圈?

換算下來,

一個月,微信活躍使用者手拉手起碼能繞地球15圈!

巧得很,前不久,微信迎來了朋友圈6週年,可喜可賀,可歌可泣。可誰也沒想到:

朋友圈越來越大,朋友的聯絡卻越來越少。

2

還記得,

2011年是微信誕生的日子

那時候,大家聊天用QQ,曬狀態用“人人”,比較潮的朋友刷著微博、看著世界。

那時候微信還沒有實名制,不用繫結手機,也沒有朋友圈,甚至連通訊錄好友推薦都沒有,所以幾乎沒有人對這個呆萌的小app存在前衛的好感。

朋友都快沒了,也配叫朋友圈?

過了一年,朋友圈高調問世。

生活還是那麼的平靜,網路世界卻早已經歷朝代更迭。

一夜之間,“人人”銷聲匿跡;

陌生人互留的聯絡方式變成了微訊號;

同學們吐槽、表白、矯揉造作的地方換到了朋友圈;

QQ僥倖免死,不過是依託於“微信的哥哥”這種虛假身份罷了;

而微博不屑地看著這一切,就像在說:

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3

還記得你發的第一條朋友圈嗎?是否像高考填答題卡一樣小心翼翼?

之後的幾天,是否不厭其煩地重新整理著評論,像等錄取通知一樣患得患失?那時候,圈子很小,但是朋友很多,同樣多的還有……時間。

那時候,看過不留痕被認為是一種恥辱,點贊或者評論都是在告訴對方“我來過,我在意,我關注著你”,從來不會被認為敷衍。

那時候,似乎大家都有用不完的荷爾蒙,

心跳的方式有很多種:

有的人靠

滾床單

實現面紅耳赤;

有的人用

柏拉圖式

精神交流發展戀情;

有的人不斷編輯著

男/女神喜歡的狀態

,即使對方不經意間點個贊,也能瞬間高潮。

4

那之後,有意思的事情非常多。

有人嫌聊天內容太過無聊,做起了表情包備受追捧;

有人跟著時代的腳步,發現了微商賺到了超越身份的財富;

有的人敢於嘗試新鮮事物,在公眾號的風口,成為早期的大V、巨頭。

朋友都快沒了,也配叫朋友圈?

人都有感性的時刻,而懷念就是感性的產物。

懷念讓人做作,懷念讓人不知所措。

可我們到底懷念的是彼時稚嫩的微信朋友圈,還是曾經那群沒心沒肺的朋友呢?

5

時間一晃,到了2018年,微信的群體龐大到可以繞地球15圈。

大家已經不再對微信功能有新鮮感,每天只是習慣性地開啟朋友圈,執行任務般地匆匆掃過。那些微商、廣告、文章已經不再具有吸引力,

朋友圈除了消磨時間,毫無營養可言

朋友都快沒了,也配叫朋友圈?

常聽人說“

科技越發展,人情越淡薄

“,似乎無力辯駁。

大家見不著面的時候,懶得用微信聯絡,懶得在朋友圈留下足跡,懶得關心他人存在,懶得證明自己死活。好不容易過年見上一面,寒暄之後,依然是刷著微信,從別人的全世界路過。

6

太多時候,我們肩並肩、手拉手、甚至面對面,都感覺不到彼此的溫熱,看不到對方的臉。微信推動時代進步,卻再也沒法將這些年的感情拴住。

如果有空,請開啟自己的微信通訊錄,看看每一個人的ID和頭像,是否還能記起這是誰,是否曾經對自己很重要,是否有特殊的標籤和分組,是否太久沒有問候和關注?

朋友都快沒了,也配叫朋友圈?

打個賭,超過80%的人,你已經連他們的職業都不記得。

如果可以,點開他們的朋友圈,看看這些年他們過得怎樣。

對方升職加薪、喜得千金,道一聲“恭喜“;

對方職場失意、生活不幸,就別評論了,趕緊打個電話談談心吧。

7

在這個一切都高速執行的世界,沒人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

也許明天朋友圈就會天崩地裂,也許下一秒有的人就會再也不見。

感情和現實一樣脆弱如紙,既然還有機會說“別來無恙“,就不要被迫面對”你是哪位“,好嗎?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