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狂人康有為,嘴上說科舉制度糟糕透了,討厭透了,為什麼還要考?

菜單

狂人康有為,嘴上說科舉制度糟糕透了,討厭透了,為什麼還要考?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20期:

1888年,康有為趕赴京城參加順天鄉試,趁此機會給光緒帝上了一道疏,闡明變法主張,但因其他人的阻擋,未能實現。

不久後,懷著“日日以救世為心,刻刻以救世為事”的遠大抱負,康有為開始在萬木草堂教學。由於其在京城上書一事傳得沸沸揚揚,再加上他有一本《新學偽經考》出版,名聲大振。

於是各地求學者紛沓而來,這其中就包括後來大名鼎鼎的維新派領袖,梁啟超等人。

在萬木草堂,康有為就已經在潛移默化地宣傳自己的主場:

“大發求仁之義,而講中外之故,救中國之法。”

那麼在《走向共和》中,這一段經歷,又是怎麼展現的呢?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20期:康有為講學時,說科舉制度糟糕透了,討厭透了,為什麼他還要考?

狂人康有為,嘴上說科舉制度糟糕透了,討厭透了,為什麼還要考?

一、

前面李鴻章還在給盛宣懷上課,剛剛闡述清楚這句話的意思:

“正所謂,身懷利器,殺心自起!”

畫面一轉,就到了遠在廣州的萬木草堂,大家還在思索李鴻章的醒世恆言時,康有為突然蹦出來指著遠方:

“你說得不對!”

誰說得不對?

當然是李鴻章說得不對啦,他說自己從曾國藩那裡學到了一點皮毛,希望自己的手下能夠略修己身,德行職守:

“一個當權者有了權力,第一要緊的是什麼?不是運用權力,也不是濫用權力,而是要遏制自己的權力慾啊!”

這一套理論是從自我約束的角度考慮的,換到康有為的理論中,就變成了道德。也就是說,約束這些官員的並不是法律,而是道德,而是變味的道德:

“你說得不對,這不是修身的問題,也不是倫常的問題,不是個人品質問題,也不是好人壞人的問題,一句話,這不是道德問題,而是制度問題!”

其實從這時候開始,康有為的主張都是沒問題的,李鴻章宣傳的是人治,而康有為宣傳的是法治,這也算是一種進步。

狂人康有為,嘴上說科舉制度糟糕透了,討厭透了,為什麼還要考?

二、

康有為兩次出場都十分驚豔,前面赴考時是一副勢在必得,這裡又變成了痛心疾首。先不講他剛才跟學生們探討的是什麼問題,最起碼他找出了問題的根源,那就是制度問題。

《走向共和》講到這裡,我們大體也就明白了這麼一條主線,既然是走向共和,那麼必然有各種勢力登臺。

李鴻章的主張我們基本上也看到了,一開篇他就說了:

“太后之事無小事!”

其實就是看菜下鍋,以人為本,這個人並非人民,而是指當權者。至於誰來約束當權者呢,他的想法是律己,就是靠修身養性來約束權力,以此來控制權力欲。

康有為這裡更提高了一層,他的主張是變更制度,透過制度來約束人。

說完這句話,康有為停下來擦了擦汗,啥意思?

底氣不足啊,哪有大人物說話說一半擦汗的,也可以理解成他終於鼓起勇氣跟學生們提到了這個主張,那就是大清朝制度出現了問題。

不要小看這個學說,這可是康有為歷經多年苦思冥想,最終想出來的問題根源:

“所悟日深,因顯微鏡之萬數千倍者,視蝨如輪,見蟻為象,而悟大小齊同之理。”

其實也不能算是他悟出來的,日本明治天皇的例子明擺著呢,他只需要看看日本是怎麼變法的就可以了,隨便改個名字,就成了他原創的了。

狂人康有為,嘴上說科舉制度糟糕透了,討厭透了,為什麼還要考?

三、

既然舊制度出了問題,那麼舊制度之下的科舉制度也是糟粕制度了,康有為又為什麼心願往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