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人文貴州|安順建城第一人——吳復

菜單

人文貴州|安順建城第一人——吳復

「來源: |貴州星子 ID:gzxz76」

人文貴州|安順建城第一人——吳復

貴州歷史

安順建城第一人——吳復

文丨丁武光

人文貴州|安順建城第一人——吳復

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金陵,國號大明。次年正月初十,這位開國雄主念及自濠州(鳳陽)起兵,諸將相從,捐驅戮力,開拓疆宇,建功而未其報。於是擇地雞鳴山立功臣廟,告諭天下,以二十一功臣祀奉。使其生建忠勇之命,死有無窮之榮。朱元璋親定功臣位次,序其封爵,死者像祀,生者虛位。

人文貴州|安順建城第一人——吳復

在入享功臣廟的二十一人中,有-個與今安順城的建立密切相關的人物,這就是位列十九的安陸侯吳復。

清代道光《大定府志》記載,明洪武十四年十二月二十日(1382。1。4) 安陸侯吳復依朝廷欽旨,擇地阿達卜寨築普定衛城,洪武十五年閏二月十七日(1382。4。2)城即告築成。這裡所說的普定衛城就是今天的安順老城。

如《大定府志》所敘,這段記錄出自安順明代《建城碑記》,稍後的咸豐《安順府志》所記與之大體相同。《大定府志》、《安順府志》都是由清代著名輿地學家湖南新化人鄒漢勳先後主修完成,均敘其出處而不見碑記全文,由此分析這彌足珍貴的建城碑記,早在清代道光朝以前就已不復存在了。

吳復奉旨築安順城時已是他戎馬-生中的最後時光,當一座環城牆垣七里一百五十步(古代一步約等於五尺)的新城出現在黔中大地之後不久,吳復因金瘡迸發,於洪武十六年(1383)十月二十九日醫之無及亡於普定,這座新城也就成了他一生最後的歸結地。

一座城市的初創,或因政治、軍事、經濟等因素而確立,卻因其作用於後世的永久功能而昭顯於世。這-點我們不得不佩服安順城初建者的眼光和識度。當安陸侯吳復奉旨擇地築城時,顯然並不僅僅是為了一場戰事的刀兵之爭,其意旨所向,是以最快的速度開疆列土,迅速在這塊“化外之地”上,建立一個持久而穩固的地方政權,實現大明王朝的江山一統。

普定衛城尚在緊張修建,普定衛指揮使司即告建立。洪武十五年((1382)-月朝廷頒旨置貴州都司,並在雲貴千里幹道沿線新置十四衛,普定衛地處雲南咽喉,尤在緊要之列。由已身為安陸侯的吳復任總兵官,顧成任衛指揮使。

此時吳復已愈六十,從至正十四年(1354)於家鄉梁縣(今安徽省肥東縣)揭竿而起,繼率眾赴濠州(今鳳陽)投朱元璋開始,數十年東征西討,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戰功,普定衛城的營建是他晚年駐足黔地的重要標記,之後的一年半時間,這位“沉勇少言笑,勇略過人”的百戰將軍(見《明史·吳復傳》)從未停息過征戰的步伐,所顯示的生命能量也同樣令人驚異。

據《明史》記載,吳復任總兵官後,不再繼續率軍挺進雲南,而是受命留鎮普定衛,為鞏固剛剛建立的明朝地方政權,開始清除歸附梁王的地方殘餘勢力。洪武十五年正月,他率軍破西堡阿驢等寨。五月,連破客裡硬、華楚硬、本岡硬等寨。洪武十六年二月克墨定寨。六月率兵擊西堡破之。八月平七百房諸寨,斬獲萬計。這-系列馬不停蹄的征討,都是以新建的普定衛城為據點展開。對於象吳復這樣經歷過鎮江血戰、太湖鏊戰、吐蕃遠征、平陝西、湖廣、四川等眾多戰役走過來的人來說,普定周邊的清剿實在算不了什麼。

要論吳復的入黔功績,我認為對後世影響最為深遠的有二: 一是營建貴州西部四城;二是從關索嶺開箐道,開啟自黔中通往廣西通道。

在《明實錄·太祖洪武實錄》中發現,從洪武十四年九月一日(1381。9。18)徵南開始至洪武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383。1。3),僅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有關普定(今安順)的記載就有25則。其中朱元璋直接遣使諭令安陸侯吳復的記載有兩則。在洪武十五年六月十四日詔諭中,命吳復任總兵官,費聚為副迅速攻下關索嶺。當時阿咱踞險扼守,糧道不通,影響徵南大軍的行動。吳復即率軍進克關索嶺,破圍鹿角、當硬諸寨,追至募役全殲阿咱諸部。接著吳復開箐道,抵北盤江,達廣西泗城境(今廣西凌雲縣)。這是由黔中向南的又一條通道,為安順漸至發展為集軍事、政治、經濟於一體的“四達之邦”打下基礎。

在明軍眾多的將領中,吳復不苟言笑,卻勇猛過人,《明史》說他“臨陣奮發,衝犯矢石,體無完膚”。至正十八年(1358)和二十年(1360),他兩戰張士誠於太湖,兩軍接戰,他躍馬執矛,奮勇迎敵,至死爭戰,俘斬五千有餘,令張士誠氣敗,口鼻噴血。至正二十四年(1364)三月攻廬州,吳復持槍大呼,率先登上敵樓,勇不可擋,擒敵主帥,震赫一鎮官兵歸降。

縱觀吳復一生,素以摧城拔寨的前敵將軍箸稱,而入黔之後朱元璋卻偏將營建城池的任務連連交給他辦,這其中有他的原因。

洪武十五年閏二月吳復營建普定衛城之後,九月赴援盤江。是年秋,奉旨營建新城,又稱郭張城,當時為衛之外明軍屯兵城堡,即今天的黔西縣城;洪武十六年吳復還兵普定衛,築城于吉納堡,命名安莊城,即今鎮寧縣城;六月率兵進擊西堡之後,遂擇地築平壩衛城;八月在平定七百房諸寨之後,又轉送軍餉至盤江,才還守普定。

在一年半的時間裡,吳復連築普定(今安順)、郭張(今黔西)、安莊(今鎮寧)、平壩四城,這樣的營建速度和效率,堪稱壯舉,哪怕在今天也是足以令人震驚。

戰時營建一座城池,除選擇該地的軍事功能和輻射作用、群體生存的自然條件外,採納已初具防禦牆垣的邑寨為城址,可以節省勞力縮短工期,吳復築四城時,估計已有一定的基礎。盡堂如此,極強的組織策劃能力和輿地、營造等方面的知識或經驗仍不可少。近讀《明史·吳復傳》發現從至正十四年到二十八年大明建國前的十二年間,吳復除參與幾乎所有的重大戰役外,也有短暫的治民的歷史。至正二十四年(1364)五月,吳復隨常遇春下襄陽,直搗安陸(今湖北安陸市),朱元璋命吳復留鎮該地。據載: “復守安陸,修養生息,墾荒種地,修築城防工事,建造兵房,糧食富足,兵械充餘,兵民信賴,慕名奔附者與日俱增。”從這-記載中可見吳復曾有過 “修築城防工事,建造兵營民房”的經驗,也給朱元璋留下過印象,以至徵南戰事稍緩,即將築城設衛的重任賦予吳復。

在安陸的三年對吳復至關重要,大明立國的當年,朱元璋論功行賞直授他安陸衛指揮使。洪武十二年,吳復隨沐英遠征吐蕃,擒三副使,得納鄰哈等七站之地,振旅京師,論功封爵為安陸侯,號“開國鋪運推誠宣力武臣陽榮祿大夫勳柱國”,食祿二千石,賜鐵券。

吳復之死,雖未殞於戰場,卻因歷年累積的刀劍瘡疤突然迸裂而死,尤為壯烈。吳復是朱元璋同鄉,生於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比朱元璋大七歲。他率眾赴濠州(鳳陽)投歸朱元璋時,這位未來的開國皇帝還只是淮西義軍首領郭子興手下一名小頭目,其後生死與共,從血雨腥風中殺出一條生路。當死訊傳到京師,明太祖朱元璋“甚為震痛,隨輟朝悼之”,降旨吳復遺骸自普定歸葬故里,次年正月,“柩車至龍江,遣官祭奠……皇駕出太平門,於高崗望祭,祭葬事畢,命臣劉三吾撰寫神道碑銘祭之” ,同年朱元璋下詔追封吳復為黔國公,諡威毅。(據訊 :《安陸侯黔國威毅吳公神道碑銘》現存臺灣故宮博物院)

另據《明實錄。太祖洪武實錄》載,吳復之妾楊氏,普定衛人。吳復死後,楊氏號哭,誓以身殉,即自經死,年僅十七歲。右軍都督府以聞,故褒贈之,又命旌表其父母家。洪武十七(1384)年正月,誥封其為三品貞烈淑人。

人文貴州|安順建城第一人——吳復

聲 明

我所推送文章,除非確實無法確認,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絡,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絡本人,將及時予以致歉/刪除。

貴州星子,歲月的拾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