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誰是產業網際網路的掘金者

菜單

誰是產業網際網路的掘金者

誰是產業網際網路的掘金者

相較於二十年前的榮光,如今的產業加持更給運營商帶來巨大的增長勢能。

作者|裴一多

出品|產業家

在管資產規模近1700億元,年投資收益逾130億元——這樣一個亮眼的數字放在當下任何一個VC身上都不奇怪,甚至屬於VC裡面的佼佼者。

但這組數字對應的卻是一家公司的“副業”,它就是中國移動。

人們很難把這個數字與中國移動結合在一起。在更多的主觀印象裡,中國移動的角色一直是運營商,與這種定位對應的是手機辦卡、移動寬頻、入網套餐等更多使用者側的手機剛需業務。

水面之上誠然如此。不過在過去的十年時間裡,中國移動的水下產業冰山卻正在尋求另一個自身定義,依託投資、自創晶片公司、發力雲計算/AI等多重支線,如今的中國移動已然在悄無聲息間建立起一個龐大的智慧產業帝國。

於當下而言,世界的視角更多的在網際網路主體。不論是18年掀起的“進軍產業網際網路”,還是當下大火的雲計算、AI,抑或是如今的壟斷監察,網際網路一直以自恃中心的位置呈現在舞臺之上。

但世界是扁平的。在市場不關注,甚至忽略的角落裡,一些星星之火正在燃起,十年前是網際網路,十年後是產業。

義大利著名畫家莫迪裡阿尼在作畫時有一個習慣,他的許多人物肖像畫都只有一隻眼睛。當別人問其是何用意時,他說道,“這是因為我用一隻眼睛來觀察外面的世界,另一隻眼睛來審視自己。”

或許可以在中國移動“運營商”標籤之後再加一個字首——網際網路運營商。水面之上,水面之下,兩個不同的釋義。

一、

產業佈局,不僅投資

中國移動的產業佈局,不僅是投資,但投資誠然是不可忽略的一項。

根據融中科技報道顯示,當下中國移動總共有三大投資平臺:併購、參股、創投,透過“直投+基金”的方式進行投資。小米、亞信科技、優刻得、科大訊飛等一眾尖端科技企業,都有中國移動的影子。

換言之,中國移動已然是一個妥妥的“投資大佬”。

從投資領域不難看出,其主要面向方向為硬體、雲計算、AI等硬科技領域,除此之外還有文娛、銀行等,主要投資階段遍佈全環節,即從A輪到企業IPO後,其投資風格更重“長線價值投資”。

誰是產業網際網路的掘金者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中國移動的投資給其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僅投資浦發銀行,後者就為其帶來了超過300億的投資收益。

不過儘管投資是其明面上的產業佈局,但中國移動的另一條線也更在同步進行,即產業業務。

根據資料顯示,目前中國移動的產業佈局遍佈5G、雲計算、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家庭等等方面。依託自身在移動網際網路本身所處的優勢,中國移動的產業價值正在一步步彰顯。

幾個資料可以作為佐證。目前,中國移動擁有云計算相關專利超過600件,擁有軟著超過140項,“移動雲”的收入增幅同比超過500%;此外,中國移動的移動連線總數超過20億,物聯網連線數達8。5億。

資料背後對應的是強大的研發能力。根據資料顯示,如今中國移動在全國佈局有六個研發單位:雲能力中心、物聯網公司和卓望公司,聚焦5G+AICDE;成都產研院、上海產研院和系統整合公司,深耕工業、交通、教育、醫療、智慧城市10餘個垂直行業,構建行業數字化轉型創新平臺。

此外,除了自建的業務,中國移動更有共建的業務,比如和智慧家居企業共同構建的“運營商”業務先。據瞭解,在小米生態鏈企業創米內部就有專門的運營商業務部門,以專門面向運營商進行商品的銷售和打磨。

誰是產業網際網路的掘金者

在如今的中國移動身上,你能看到的不僅是投資軟實力帶來的巨大收益,更是諸多自建業務,如2019年確立的核心主線“雲戰略”、AI以及5G和共建業務於一體的實戰業務能力。這種能力甚至比肩騰訊、阿里等網際網路大廠。

據瞭解,在中國移動內部,

一個新的口號是“5G+雲”的雙引擎驅動,即以5G為聯結器,以移動云為核心載體,進而串聯起整個移動的生態。

生態之外,亮點頻頻。在剛剛過去的7月6日,中國晶片又迎來了一名猛將,中國移動旗下中移物聯網全資子公司芯昇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獨立運營,進軍物聯網晶片領域,並計劃科創板上市。

這也意味著,晶片也已經成為中國移動的規劃路徑。

2018年前後,有不少人一度討論阿里、騰訊的產業網際網路轉型之道,仍然記得當時市面上有這樣一條討論:現在誰在產業上投入的精力最多?誰的實力最強?

底下第一條評論的回答是,“華為和中國移動”。

二、

進化的運營商

在上個世界80年代,有一本名叫《大跨越——中國電信業三十春秋》的書非常有名。書中詳細介紹了那個年代通訊企業和員工克服萬難砥礪前行的場景。

在這個階段,運營商處於郵電部管理下,完全壟斷經營,但這個時代郵電企業是創新的代表、是積極進取的象徵。也是在那個時期,程控交換、bp機、模擬移動通訊開始蓬勃發展。

誰是產業網際網路的掘金者

而隨著時間遷移,越來越多的線上業務模式開始湧現出來,典型的如有DDN、分組交換、智慧網、ISDN、GSM、光纖傳輸、小靈通、3G、ADSL、WLAN等等。

也是在這個時期,騰訊、網易、搜狐、新浪、盛大等資訊、遊戲網站開始冒出頭,共同享受著網際網路剛剛啟蒙的福利,但在這一時期,運營商仍然佔據主導地位,很多公司開展業務幾乎沒辦法繞開運營商。

如在《騰訊傳》中的一段描述就是,“QQ最早期的盈利模式是透過和運營商分成機制,透過給運營商導流,賺取佣金,業務分成是73分,騰訊為3,運營商為7。”這是騰訊第一次找到了自己龐大流量的變現路徑,而在後來,這條線被運營商無情砍斷,原因是“他們覺得騰訊能做的,我們自己也能做。”

1997年10月 22日、23日,廣東行動通訊和浙江行動通訊資產分別注入中國電信(香港)有限公司(後更名為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分別在紐約和香港掛牌上市。運營商固有社會地位達到巔峰。

這種效應幾乎持續到2010年前後。即這一時期的典型特點就是運營商儘管不是絕對的龍頭,但從各方面來說都保持著足夠強的市場地位和使用者心智。不過,增長速度已經放緩。

根據財報資料顯示,中國移動2010年實現營業收入4852。31億元,同比增長7。3%;實現利潤1196億元,同比增長3。9%;實現淨增客戶6173萬,客戶總數達到5。84億戶。當天股價暴跌。

原因在於中國移動的爆炸增長正在停滯。一個對比是,在同時期BAT的營收額正在飛速上漲,百度年增長率80%,騰訊50%,阿里巴巴40%。

而在這之後,便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戲碼。小米用“紅米系列”一覺踹開了移動網際網路的大門,美團、滴滴、小紅書、微信等等一眾網際網路垂直賽道的數字產業化如火如荼的展開。中國全面開啟網際網路的黃金十年。

不過,運營商卻沒了位置。可以理解為,和網際網路小步快跑、迅速迭代的節奏相比,運營商本身很難適配這種快節奏,更多時候作為基礎設施的它具備的是硬幣的另一面——平穩、緩慢。

於是,更明朗的下滑曲線被再次撰寫。在最近10年的時間裡,除了固有的C端業務,運營商的聲音近乎消弭,這種消弭不僅是在產品層面,更是在技術和對外戰略層面。

不過能看到,這種聲音隨著5G的到來被驟然截斷。在5G時代,能扛起大旗的除了華為,就是當下的三大運營商。它們仍然是科技和先進的代名詞,這一點十年前是,十年後的如今也是。

一個輪迴似乎正在結束。

三、

做產業網際網路的掘金者

今年3月9日,一則訊息引爆資本市場:在香港上市的中國電信釋出公告稱,擬公開發行A股數量不超過120。93億股,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機板上市。

這意味著,在中國聯通之後,又一家電信運營商將回歸A股。隨後在5月17日,中國移動也披露招股書,並申請在上交所主機板上市。

令人激動之餘,人們透過招股書不難發現,相較於波瀾起伏的網際網路企業,運營商“御三家”簡直業績不要太穩。在過往的十多年時間裡,站在聚光燈外的它們始終保持著穩步上升的狀態。

3月25日午間,中國移動香港上市公司在港交所釋出了2020年業績報告,報告顯示,公司收入6957億元,同比增長3。2%,增速較前兩年有所提升。淨利潤1078億元,同比增長1。1%,扭轉了2019年淨利潤下滑的趨勢。截至12月底,移動客戶9。42億戶,其中5G套餐客戶達到1。65億戶,移動ARPU為47。4元,同比仍在下降,但降幅同比收窄了4個百分點。

或者可以說,

儘管在過去移動網際網路的黃金十年裡,運營商沒有參與到每一個風口之上,但基於移動互聯的使用者和資料已然沉澱在他們血液裡,凝聚成強有力的企業核心競爭力。

從當下來看,這種競爭力正在被集中釋放。

以當下的中國移動為例,伴隨著5G和產業網際網路的到來,其越來越多的技術積澱和產業業務開始逐漸浮出水面,這種基於水面之下的硬實力正在成為運營商的新代名詞。

去年11月20日,在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20週年盛典活動上,在汪涵作為講述人的回望通訊發展歷程的大會主題短片中,現場有這樣一句話,“從前慢,車馬稀,是一種迫不得已的慰藉;欲寄彩箋兼尺素的離情別緒,最終化作了山高水闊知何處的一聲嘆息。”

從更客觀的視角來看,也恰是中國移動等運營商們的承載,中國的網際網路發展才能有過去的黃金十年。如今唯一的不同之處在於,中國移動已然不在幕後,而是佔到了臺前。

誰是產業網際網路的掘金者

在前面提到的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細節是:在大量5G最新的行業應用方案對外展出的同時,中國移動還專門設立了一個環節,介紹6G願景與技術趨勢展望。

過去往往國內發生自然災害之時,世界傳遞出來的聲音都是“災難面前,中國人往往被當中勇敢的人保護的很好。”其實,保護不僅是在災難面前,也更是在科技與未來大趨勢面前,引領跑步已經成為這些企業不變的定位。

相較於網際網路,中國移動等運營商似乎“步履緩慢”。但這種緩慢帶來的是基於民生和使用者層面的普惠和平權。

隨著在如今天平向公平一側的偏移,運營商的角色更是被進一步放大。甚至相較於二十年前的榮光,如今的產業加持更給運營商帶來巨大的增長勢能。

在當下的中國,你很難找到一個可以對標中國移動的企業,它具有最多的手機使用者,寬頻佈局已進入千家萬戶,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家庭等等解決方案有無數落地場景。這種特殊性帶來的是市場層面的強加持,也更是未來十年中國移動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時代需要快節奏,也更需要慢腳步,如今已經進入後者的時代。恰如高瓴資本張磊在《價值》一書中寫道的那樣:

“社會終究會獎勵那些瘋狂創造價值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