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探訪當年的“南方大寨”慈利長峪鋪村,感悟“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菜單

探訪當年的“南方大寨”慈利長峪鋪村,感悟“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探訪當年的“南方大寨”慈利長峪鋪村,感悟“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中秋剛過,久雨初晴,陽光明媚,我懷揣一顆熾熱的心和念舊的情懷,來到曾經轟動一時,譽滿全國的“南方大寨”——慈利縣通津鋪鎮長峪鋪村。

清晨,我沿著長張高速,一路西行,首先來到長峪鋪村原黨支部書記黃炳秀的家,黃老今年82歲了,儘管臉上多了許多波紋,說話稍有吃力,但她頭腦清醒,精神矍鑠,步履鏗鏘,臉上堆滿了笑容。

我和黃大姐因工作關係,早年相識,爾後曾有相會,有一種鄉里鄉親的情結。那天,我第一時間來到她家,早已在門口等候的她,一副笑容可掬的樣子,讓我心生感動,格外親切。聲聲問寒噓暖,句句家裡家外,激動之時,她在小女兒梅林的陪伴幫助之下,將一疊疊老照片遞送給我,邊看照片邊聽她講述過去在村裡帶領群眾戰天鬥地,治山治水的故事,往事如煙,張張舊照,勾起我對這位曾在中青年時代飽經風霜、風風火火的女漢子產生更加深切的敬意。

探訪當年的“南方大寨”慈利長峪鋪村,感悟“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探訪當年的“南方大寨”慈利長峪鋪村,感悟“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長峪鋪村地處武陵山脈,漊水北岸,九折坡下,最高海拔1030米。因村內有一條自東面的九折坡延至西面的毛家峪約十里長的山峪而得名。當年的長峪鋪山石林立,土地貧瘠,十年九旱,自然環境十分惡劣,是名副其實的窮山惡水,當地人稱之為拉屎不生蛆的地方。他們曾流傳著一首民謠:“長峪鋪,窮山峪,瘦坡爛地乾溪溝。十年九旱少收割,苞谷紅薯野菜粥。養女莫嫁長峪鋪,男兒未娶白了頭。櫛風沐雨花家凸 ,龍虎天坑淚肆流”。

其實,像我們這一代人對長峪鋪並不陌生,因為當年長峪鋪是全省農業學大寨的一面旗幟,是一個時代的典範。那時,一批批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來到這裡紮根落戶,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一批批共青團員,基幹民兵來到這窮鄉僻壤支農援建,一批批青年學生不遠百里到此參加社會實踐。當年我作為一名中學生的代表曾步行40多公里,加入到這批勞動大軍之中,參觀學習,參與社會實踐,參加生產勞動。40多年過去了,再次來到長峪鋪,當年的大隊黨支部書記,全國、省“三八”紅旗手,而今已是耄耋老人的黃炳秀大姐,一直興致勃勃地陪著我爬九折坡,登花家凸,行走青石路,駐足石拱橋,漫步村上村下,縱觀那裡的古樹、古寨、古遺蹟,目睹那裡的山山水水,心中的暖流陣陣湧動。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青天”。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長峪鋪人為摘掉貧窮落後的帽子,在黃炳秀的帶領下,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堅持劈石造地。用十年時間投入數十萬勞動力,開墾花家凸,大戰九折坡,開發白竹林,整治甘溪溝,可以說,長峪鋪的每一個角落都留下了他們奮鬥的印記,每一寸土地都浸潤著他們的汗水。十年裡,炸掉了六千多個巖凸,搬走了十多萬方岩石,砌成了數百條共五十多公里長的石牆,堵塞了53個天坑,運進了20多萬方“客土”近萬方河沙,建成了八百多畝梯地,整修了兩座水庫和40多座山塘,建起了一座支農池和數十個畜水池,徹底改變了群眾的生存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

探訪當年的“南方大寨”慈利長峪鋪村,感悟“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探訪當年的“南方大寨”慈利長峪鋪村,感悟“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探訪當年的“南方大寨”慈利長峪鋪村,感悟“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探訪當年的“南方大寨”慈利長峪鋪村,感悟“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在我的印象中,當年的長峪鋪人不僅是苦幹實幹拼命幹,更難能可貴的是,在那樣艱苦的歲月,他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十分注重改造主觀世界,尊重科學,注重創新,率先在大隊成立旱糧生產科研隊,組組都有科研員、植保員,在縣旱土作物科研所的指導下,成功摸索出旱糧作物“兩季三熟”制。糧食畝產達到1100斤,在原來基礎上增長了5倍,人均收入600多元,在原來的基礎上增長了12倍,從此,長峪鋪開始告別貧窮,旱糧穩產高產的經驗傳播到全縣、全省乃至全國。

1973年秋,慈利縣委作出“遠學大寨,近學長峪鋪”的決定,湖南省委授予長峪鋪“南方大寨”的榮譽稱號,時任的省、地、縣的主要領導紛紛親臨長峪鋪視察指導,從此,一個學大寨、學長峪鋪的熱潮在全縣、常德地區及全省範圍內蓬勃開展。

探訪當年的“南方大寨”慈利長峪鋪村,感悟“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探訪當年的“南方大寨”慈利長峪鋪村,感悟“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探訪當年的“南方大寨”慈利長峪鋪村,感悟“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探訪當年的“南方大寨”慈利長峪鋪村,感悟“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探訪當年的“南方大寨”慈利長峪鋪村,感悟“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探訪當年的“南方大寨”慈利長峪鋪村,感悟“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這些年,長峪鋪堅持順勢而為,乘勢而上,發展的腳步從沒有停止過,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他們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腳踏實地,砥礪前行,用自己的雙手,繪製出更加絢麗多姿的美麗畫卷。

在一天的走訪中,有不少鄉親拉住黃炳秀大姐的手,情不自禁地說:“您在家裡是一位合格的母親,哺育三個孩子長大成人,克服了很多難以想象的困難,在隊裡,您扛起帶頭人的大梁,十年磨一劍,硬是改變了長峪鋪貧窮落後的面貌,謝謝您為村裡打下的好基礎,做出的大貢獻,我們老百姓永遠不會忘記您”。

而今,長峪鋪人均純收入已突破萬元大關,交通四通八達,家家蓋起了新房,戶戶用上了自來水,多數家庭有存款,一半以上家庭坐上了小汽車,舉目望去,新村部、衛生室、科研所、村史館和文化體育廣場樣樣齊全。近些年來,長峪鋪村先後被授予慈利縣“美麗鄉村”,湖南省“秀美村莊”,國家“綠色村莊”等榮譽稱號。一個風光秀麗,有人文故事的長峪鋪已成為市、縣鄉村旅遊的景點,吸引著眾多的遊人慕名而來,流連忘返。

走進長峪鋪,映入眼簾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老百姓臉上佈滿了幸福的笑容。黨支部書記王生龍深情地介紹說,我是俺村裡黨支部書記的接力人,從黃媽媽到我父親都是村裡的老支書,我們共同見證了長峪鋪的發展變化,感受到長峪鋪人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感謝黨的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好政策。同時,也不會忘記過去那一代人的艱辛付出,留下的寶貴財富。

篳路藍褸咒逝川,天翻地覆換新顏。在這裡,我用一首打油詩來描述長峪鋪人的幸福生活。

滿目青山翠欲滴,遍地花開香飄外。

梯地處處結碩果,樓房棟棟排對排。

身居高山喝好水,小車開進田野來。

村容村貌潔如玉,長峪人民樂開懷。

站在花家凸上,凝視眼前的一切,不能不讚嘆長峪鋪人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精神,他們秉承著公而忘私、捨生忘死的作風,創造出劈石造地,“兩季三熟”的奇蹟,留下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血和汗水,傳頌著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我感到,每當來到這裡,無不就是一份感情,一份牽掛,一份期盼。

長峪鋪的實踐,讓人更加明白“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這一道理;長峪鋪的精神,必將在漊澧大地放射出更加燦爛奪目的光芒;長峪鋪的明天將會更加幸福美好!

(文/圖作者:曹儒國 湖南常德市人大原主任、常德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

注:本文經作者授權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