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如何避免自家孩子成為“熊孩子”?

菜單

如何避免自家孩子成為“熊孩子”?

點選上方“

藍字

”關注

如何避免自家孩子成為“熊孩子”?

大家好啊,我是M,許久未見,甚是想念。

最近微博跟朋友圈都被上海迪士尼發生的熊孩子摸屁股事件刷了屏。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跟大家一起聊聊關於“熊孩子”的話題。

如何避免自家孩子成為“熊孩子”?

如何避免自家孩子成為“熊孩子”?

什麼是“熊孩子”?

傳統意義上的熊孩子是指“調皮的好動的孩子”,而在現在的語境中,熊孩子變得比較寬泛,泛指一切調皮搗蛋,沒禮貌,胡作非為,不顧他人感受的小孩子。

如何避免自家孩子成為“熊孩子”?

例如,上個月有一個被曝光的熊孩子。他在半個月內,頻繁的在小區電梯撒尿,這件事一時間引起了大家的熱議。

如何避免自家孩子成為“熊孩子”?

(來源:央視新聞微博)

這件事最終的處理結果是比較圓滿的。

涉事孩子在母親的教育下,打掃電梯衛生一個月,並寫下道歉信,孩子母親也在業主群內向各位業主進行了道歉,這一做法,在網上贏得了不少好評。

如何避免自家孩子成為“熊孩子”?

(來源:央視新聞微博)

但並不是所有“熊孩子”都這麼運氣的好。

同樣是在電梯亂撒尿,幾個月前,另外一個“熊孩子”澆壞了電路,導致電梯停運被困其中,最後靠物業的救援才得以脫險。

如何避免自家孩子成為“熊孩子”?

面對這些,我們不禁要問一句,為什麼熊孩子總是層出不窮呢?

熊孩子的成因

如何避免自家孩子成為“熊孩子”?

熊孩子產生的原因其實並不複雜,大致上主要有兩點:

過分溺愛

家庭教育的混亂。

如何避免自家孩子成為“熊孩子”?

眾所周知的是,受多年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目前中國許多家庭的構成常常是“4+1”甚至“6+1”的模式,即四個或者六個大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圍著一個孩子轉。

無論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愛孩子,希望孩子過的好,這是符合常理的正常現象。

但凡事需要把握好一個度,對孩子的愛也一樣,過分滿足孩子的各項要求(零食、玩具、玩手機等),就有可能變為溺愛。

如何避免自家孩子成為“熊孩子”?

溺愛可能產生的一個最大的壞處,就是讓孩子染上自私自利的壞習慣。這個習慣會讓孩子漠視他人感受,養成唯我獨尊的錯誤價值觀。

(參考文章:

無原則的愛,讓孩子一步步走向深淵

如何避免自家孩子成為“熊孩子”?

家庭教育的混亂,也是導致普通孩子成為熊孩子的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的混亂存在於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舉兩個簡單的例子,當孩子一想要某個東西(可能是玩具,零食,電子產品),母親出於一些考慮,暫時不給孩子購買,孩子轉身去問父親,二話不說就買了。

又比如孩子犯錯了,被爸爸媽媽懲罰不準吃飯反省(或者罰站),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心疼孩子,悄悄就給孩子東西吃,或者爺爺奶奶跟父母鬧,讓孩子免於受罰。

如何避免自家孩子成為“熊孩子”?

此類現象,造成的後果就是,讓孩子變得無所謂,養成一種自身對錯誤漠視的態度——反正不管自己做了什麼,出了什麼事,總有人幫我處理。

換言之,可以說是

責任意識的淡薄

如何避免自家孩子成為“熊孩子”?

因此,家長們必須正視一件事,在生活的各類小事情上,如果不能正確引導好孩子的天性,就容易造成孩子“走偏”,久而久之,“熊孩子”便誕生了。

如何避免自家孩子成為“熊孩子”?

如何避免自家孩子成為“熊孩子”?

如何避免孩子成為熊孩子?

前面說了這麼多,我們該如何避免孩子成為熊孩子呢?

下面有幾點建議分享給大家:

俯下身子溝通

家長俯下身子,採取這種相對平等的對話方式,比高高在的交流方式,更容易讓孩子能夠接受家長的教育觀點,同時也能夠親子之間的互信程度。

養成同理心

同理心一種非常寶貴的東西,擁有同理心的人,會更好地尊重他人。孩子養成同理心後,可以讓他們

學會設身處地與換位思考。

當然,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透過大大小小的事情來不斷浸潤孩子的思想。

以身作則,賞罰分明

孩子具有愛模仿與好動的天性,有時候可能會模仿家長一些動作,對於一些不好的動作與行為,家長除了以身作則,糾正不良習慣之外,還需要對孩子進行懲罰教育,避免類似事情發生。

而當孩子某件事做的比較好的時候,除了口頭上的誇獎,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作為嘉許。

內外教育一致

無論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是外公外婆,在對待孩子教育的某些基本要求時,必須統一戰線,教育一致,切不可出現互相拆臺的現象。

如何避免自家孩子成為“熊孩子”?

古語有云,“人之初性本善”,“子不教父之過”。

所以,有人總結到,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熊家長”。

希望看了我們上面的建議之後,各位家長能夠更好地教育自己孩子,避免自己的孩子成為熊孩子。

如何避免自家孩子成為“熊孩子”?

關注我們

獲取更多兒童英語學習經驗與資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