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經常出現在ta面前才有被愛的可能

菜單

經常出現在ta面前才有被愛的可能

在心理學裡,兩個陌生人在網上聊天,不能稱之為溝通。溝通就要面對面地交流,當然,如果兩個彼此認識的人在網上聯絡,可以叫做溝通。

所以,喜歡一個人,就要找機會和Ta溝通,如果都不怎麼見面的話,這種戀愛的機率就會大打折扣。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我們經常看到,夫妻之間是同學關係、同事關係,就是這個道理。

01

遠親不如近鄰,彼此接近更容易產生情感。

麻省理工大學調查學生最親密的人,同寢室的兩個人彼此之間的友誼更容易培養,機率高達45%。

經常出現在ta面前才有被愛的可能

為什麼兩個人在一起的機會多,就能相互喜歡上呢?

人的生活是有慣性的,人海茫茫,人都有依附他人的需求,當ta和一個人的交往時間較長的話,ta會產生一種依附。

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是一個(或一組)關於為了得到安全感而尋求親近另一人的心理傾向的理論。當此人在場時會感到安全,不在場時會感到焦慮。此理論最早由約翰·鮑比在1950年代提出 。

人的大腦天生喜歡有規律的、穩定的事物。你發現沒有?當你住在某個地方,時間長了一旦住習慣了,你就會覺得那裡還不錯,喜歡上那個地方。

人養成了一個習慣,可能習慣於一個環境,一個工作,甚至是一個人,ta就不會輕易變化。

人有天生的依附感,依附是人特有的心理現象,在嬰兒時期表現為需要父母的愛撫,這種依附感會伴隨人的終生。

兩個人在一起時間長了,容易日久生情,也會產生一種依附的感覺。這種依附建立在彼此接近的時候,聽到你的聲音,看到你的微笑,聞到你的氣息,甚至碰觸到你的肌膚,都會對你的大腦產生潛移默化的感覺,漸漸地覺得越發的親近。

人是有瞬時記憶的,這是一個很神奇的心理學現象,經常出現的人。

經常出現在ta面前才有被愛的可能

有人曾經做過實驗,在一個固定的時間裡,讓不同的女生在某個固定時間段在某個班級的教室門口出現,她們不與任何人交談,只是每個女生以不同頻率出現在大家的眼前。三個月後,實驗者把這些女生的照片讓同學們看並評估其喜歡這個女生的程度。

調查發現,出現的次數越多就越喜歡。

認識有瞬時記憶的,出現在你眼前的人,你可能很快甚至是瞬間就忘記了,但是其實TA還存在於你的大腦中,反覆出現,你就會有一種莫名的好感和熟悉感。

很多追求女生的人,都在創造偶讓,創造相遇的機會,這是一個很正確的方法。

02

接近不是頻次越多越好,要講究適度的分寸和尺度

有人反駁說,距離產生美。有人會說,想盡不如懷念。但是,各位要注意,即使是距離產生美,也要先接近,先喜歡上,再保持距離。

異地戀的成功率就是比較低的,上面提到人是有依附感的,滿足依附感的前提就是要對方陪伴。異地戀剝奪了這種陪伴,人的防禦機制會傾向於尋找新的依附,勢必造成感情的終結。

經常出現在ta面前才有被愛的可能

當然,不是說接近就能俘獲芳心。經常出現也要講究分寸和尺度。

接近對方也不是越多越好,這裡有很多影響因素,如果對方對你有一個基本的好感或者說不討厭你,那多創造機會接近對方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是如果對方不喜歡你,你加倍出現反而會適得其反,這時候就要注意接近的頻次和方式方法了。

此外,即使是彼此喜歡,你也對懂得尊重對方的隱私,不能不給對方一點私人空間,否則,對方遲早會感到厭煩。

心理學發現,喜歡的程度與交往的頻率先成正比,達到一定的高峰後,再接近,再增加交往頻率,喜歡的程度就會下降,也驗證了這一點。

經常出現在ta面前才有被愛的可能

其實你細想一下,如果總是纏著膩著對方,這樣會導致對方毫無自己的生活,毫無個人隱私可言,使得對方產生不滿,甚至是抗拒心理。

兩個人的相處,不能太疏離,長時間不見面一定是不對的。當建立起感情,也不能“形影不離”,要給對方信任和私人的空間。這樣的感情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