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鋼筋與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原理

菜單

鋼筋與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原理

一、鋼筋分類

(1)按直徑大小

鋼絲(直徑3~5mm)、細鋼筋(直徑6~10mm)、粗鋼筋(直徑大於22m)。

(2)按在結構中的作用

受壓鋼筋、受拉鋼筋、架立鋼筋、分佈鋼筋、箍筋等。

(3)按生產工藝及軋製外形

1。 熱軋帶肋鋼筋

熱軋帶肋鋼筋是經熱軋成型並自然冷卻的成品鋼筋。它的橫截面通常為圓形,且表面帶有兩條縱肋和沿長度方向均勻分佈的橫肋,當橫肋的縱截面呈月牙形,且與縱肋不相交時,稱為月牙形鋼筋;當橫肋的縱截面高度相等,且與縱肋相交時,稱為等高肋鋼筋Ⅱ、Ⅲ級帶肋鋼筋,採用月牙肋表面形狀。

2。餘熱處理鋼筋

餘熱處理鋼筋是指將鋼材熱軋成型後立即穿水,進行表面冷卻控制,然後利用芯部餘熱自身完成回火處理所得的成品鋼筋,它也是帶肋鋼筋,目前僅有月牙鋼筋,其鋼筋表面及截面形狀與熱軋帶肋鋼筋相同,餘熱處理帶肋鋼筋的級別為Ⅲ級。

鋼筋與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原理

3。熱軋光圓鋼筋

4。普通低碳鋼熱軋圓盤條

二、鋼筋符號

H、P、R、B、F、E分別為熱軋(Hotrolled)、光圓(Plain)、帶肋(Ribbed)鋼筋(Bars)、細粒(Fine)、地震(Earthquake)5個詞的英文首位字母。

三、鋼筋的力學效能

1。鋼筋的拉伸試驗

鋼筋主要機械效能的各項指標是透過靜力拉伸試驗和冷彎試驗來獲得的。由靜力拉伸試驗得出的應力一應變曲線,是描述鋼筋在單向均勻受拉下工作特性的重要方式,靜力拉伸試驗是由四個階段組成的。

彈性階段

材料在卸去外力後能恢復原狀的性質,叫做彈性。

屈服階段

在屈服階段,鋼筋的性質由彈性轉化為塑性,如將外力卸去,試件的變形不能完全恢復。不能恢復的變形稱為殘餘變形或稱塑性變形。

強化階段

鋼筋拉試驗過了第二階段即屈服階段以後,鋼筋內部組織發生了劇烈的變化,重新建立了平衡,鋼筋抵抗外力的能力又有了很大的增加。

頸縮階段

當應力達到拉伸曲線的最高點C後,試件的薄弱截面開始顯著縮小,產生頸縮現象,即進入頸縮階段。由於試件頸縮處截面急劇縮小,能承受的拉力隨著下降,塑性變形迅速增加,最後該處發生斷裂。

2、冷彎效能

冷彎效能是指鋼筋在經冷加工(即常溫下加工)產生塑性變形時,對產生裂縫的抵抗能力。冷彎試驗是測定鋼筋在常溫下承受彎曲變形能力的試驗。試驗時不應考慮應力的大小,而將直徑為d的鋼筋試件,繞直徑為D的彎心(D規定有1d、3d、4d、5d)彎成180°或90°。然後檢查鋼筋試樣有無裂縫、鱗落、斷裂等現象,以鑑別其質量是否合乎要求,冷彎試驗是一種較嚴格的檢驗,能揭示鋼筋內部組織不均勻等缺陷。

五、鋼筋與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原理

混凝土與鋼筋的粘結是指鋼筋與周圍混凝土之間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沿鋼筋長度的粘結與鋼筋端部的錨固兩種方式。混凝土與鋼筋之間的粘結是二者形成整體、協調工作的基礎。

1。粘結力

在受力時鋼筋與混凝土接觸面上產生剪應力以抵抗鋼筋與混凝土相對位移,這種剪應力稱為粘結力。粘結力包括:化學膠結力、摩阻力和機械咬合力構成粘結力。

光圓鋼筋的粘結力主要是膠結力;

帶肋鋼筋粘結力主要來自摩阻力;

變形鋼筋的粘結力以機械咬合力為主。

2。錨固

建築大體分為三大結構體系:框架結構、剪力牆結構、砌體結構。

六大構件系統:基礎、柱、梁、牆、板、樓梯。

構件無支座時:鋼筋收頭或封邊,有支座時:在支座內錨固。

錨固長度的基本原則是:在鋼筋受力屈服的同時正好發生錨固破壞。

錨固方式: 直錨、彎錨、機械錨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