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比象棋出現更早的圍棋

菜單

比象棋出現更早的圍棋

圍棋,是一種

策略

型兩人棋類遊戲,起源於中國,中國古時稱“

”, 可以說是棋類之

鼻祖

,圍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流行於

東亞

國家(中、日、韓、朝),屬

琴棋書畫

四藝之一。圍棋起源於中國,傳為

帝堯

所作,

春秋戰國時期

即有記載。隋唐時經朝鮮傳入日本,流傳到歐美各國。圍棋使用方形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圓形棋子進行對弈,棋盤上有縱橫各19條線段將棋盤分成361個交叉點,棋子走在交叉點上,雙方交替行棋,落子後不能移動,以圍地多者為勝。因為黑方有先行佔地之利,故而規則人為規定黑方局終時要給白方貼子。圍棋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複雜的

棋盤遊戲

比象棋出現更早的圍棋

1952年,考古工作者於河北望都一號東

漢墓

中發現了一件石質圍棋盤,此棋局呈正方形,盤下有四足,局面縱橫各17道,為

漢魏時期

圍棋盤的形制提供了形象的實物資料。與漢魏間幾百年頻繁的戰爭相聯絡,圍棋之戰也成為培養軍人才能的重要工具。著名的“

建安七子

”之一——

王粲

,除了以詩賦名著於世外,同時又是一個圍棋專家。據說他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對圍棋之盤式、著法等了然於胸,能將觀過的“局壞”之棋,重新擺出而不錯一子。

隋唐宋元由19道棋盤代替了過去的17道棋盤,從此19道棋盤成為主流。而隨著隋帝國對外的政策,高句麗、

新羅

百濟

把圍棋帶到了

朝鮮半島

遣隋使

把圍棋帶到了日本國。

圍棋傳到歐洲的時間有不同的說法,一般認為是17世紀中葉。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不少歐洲人都以為圍棋是日本人發明的。後來他們才逐漸知道,圍棋實際上最早出現於中國。

棋子:棋子分黑白兩色。多為扁圓形(也有雙面突起的應氏棋子)。棋子的數量以黑白子各180個為宜。棋子呈圓形。中國一般使用一面平、一面凸的棋子,日本則常用兩面凸的棋子。中國雲南保山所產的“

永子

”為歷來的弈者所青睞,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其他較為珍貴的棋子材料有瑪瑙、貝殼等。

棋盤:盤面有縱橫各十九條等距離、垂直交叉的平行線,共構成19×19=361個交叉點(以下簡稱為“點”)。盤面上標有九個小圓點,稱為星位,中央的星位又稱“

天元

”。下

讓子

棋時所讓之子要放在星上(

讓先

除外)。棋盤可分為“角”、“邊”以及“中腹”。啟蒙學習中,有13×13、9×9的棋盤。另外,現代出土文物中還有一些是較罕見的15×15、17×17路棋盤。

棋鍾:也叫計時器,在正式的比賽中可以使用計時器對選手的時間進行限制。非正式的對局中一般不使用計時器。

棋手等級包括段位和級位。段位和級位是表示圍棋手水平高低的標誌,從低到高分別為:業餘級位,業餘段位,職業段位。

業餘級位設定:

2005年7月1日生效的《中國圍棋業餘段位級位制》中第四條有:業餘段位下設級位,級位可分為1級、2級至25級,1級最高。但級位證書只印制1級、2級、5級、10級、15級、20級、25級共七個等級

上海的級位從低至高依次為:無級組、10級組、9級組、8級組、7級組、6級組、5級組、4級組、3級組、2級組、1級組共11個級別。在升級分級比賽時,則分為無級組、10級到8級組、7級到3級組、2級組、1級組,根據所勝盤數決定是否升級或者跳級。1級以上則是

段位

北京同樣分為11個級別,在升級分級比賽時,分為10級、5級、2級、1級組,根據所勝盤數決定是否升級。1級以上則是段位。

業餘段位設定:

業餘從1段開始,參加業餘定段賽最高可以打到業餘5段;業餘6段的獲得者必須是取得省級乃至全國性業餘圍棋比賽前幾名的棋手或是圍棋界的元老水平差異很大,這些棋手的水平不一定強於一般的業餘5段(現已推出可以升業餘6段的定段賽,但人數限制在參賽的業餘5段總數的百分之五,具體時間和賽制請留意中國棋院的對外公佈);業餘7段的獲得者必須是參加全國性圍棋比賽並獲得冠軍;中國沒有設定業餘8段,業餘段位用阿拉伯數字表示,職業段位則用中文表示。

職業段位設定:

職業段位按低到高是:初段、二段、三段、四段、五段、六段、七段、八段、九段。

頭銜

,是某些比賽冠軍的特定稱呼。

中國的頭銜戰現有

天元

、名人和

新人王

。以前還舉辦過

棋王

棋聖

。其他幾項比賽,冠軍沒有特殊的榮譽稱呼,也就是沒有頭銜。

韓國的頭銜有:

天元

新人王

王中王

、名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