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膽囊息肉結石為什麼不保膽切除或取出?是醫生技術不行嗎?

菜單

膽囊息肉結石為什麼不保膽切除或取出?是醫生技術不行嗎?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從先膽囊的解剖結構、膽囊和膽汁功能說起。

膽囊息肉結石為什麼不保膽切除或取出?是醫生技術不行嗎?

膽囊位於肝臟下方的膽囊窩內,表面有腹膜覆蓋,由結締組織附於肝。呈梨形,分為底、體、頸、管四部分,頸部連線曲折的膽囊管,膽囊管與引流肝臟分泌膽汁的肝總管匯合成膽總管,膽總管開口於十二指腸降部。

膽囊壁由粘膜、肌層和外膜三層組成,粘膜有發達的皺襞形成粘膜竇,分泌粘液;肌層較薄;外膜較厚,為疏鬆結締組織,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經等。

膽囊容量40~60mI,具有儲存、濃縮和排出膽汁的功能,能夠調節膽道系統的壓力平衡,還具有增強免疫力、保護腸道,減少結腸腫瘤的發生率的作用。

膽汁的主要成分為膽鹽、膽固醇和卵磷脂。可以使脂肪乳化成許多微滴,利於脂肪的消化;膽鹽還能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膽汁是由肝細胞和膽管細胞分泌的,成人每日分泌量約800~1000毫升,經膽道進入膽囊儲存濃縮。當吃大油食物時,肝細胞是一下產生不出足夠量膽汁的,需要膽囊收縮排出高濃度膽汁進入腸道乳化脂肪,脂肪才能被各種消化酶分解。

瞭解了膽囊膽汁相關知識,再來看下膽囊息肉和膽結石的發病原因。

膽囊息肉樣病變是膽囊壁向腔內的隆起病變,與炎症、膽固醇代謝失調等有關,包括腫瘤性和非腫瘤性息肉。非腫瘤性息肉有膽固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和膽囊腺肌症,這些息肉不會惡變,無需治療。腫瘤性息肉膽囊腺瘤雖是良性但有惡變風險,主張切除。

所以,對於膽囊息肉不是不需治療就是切除,保膽手術沒啥用。

膽囊結石的發機理不明,臨床上最常見的原因為感染所致,一般為胃腸道細菌的逆行性感染膽囊,炎症促使膽汁中結晶析出形成結石。此外,任何影響膽固醇與膽汁酸濃度比例和造成膽汁淤積的因素都能導致結石形成,如膽汁內膽固醇或膽色素過多和膽囊排空障礙。另外,肥胖女性、高脂高膽固醇飲食、飲食不規律、家族遺傳等也是誘發因素。

所以,膽囊結石多伴膽囊炎,保膽取石治標不治本,形成結石的病因不去除,復發風險就大。

膽囊息肉結石為什麼不保膽切除或取出?是醫生技術不行嗎?

膽囊切除手術歷史悠久,尤其是腹腔鏡切除創傷小癒合快,技術也很成熟。為什麼大家突然想起保膽了?

因為,切掉膽囊會帶來較多不良反應,如消化不良、腹瀉腹脹、膽汁反流性胃炎、食管炎,甚至增加結腸癌、胰腺癌、肝細胞癌、食管腺癌發生的機率。此外,術後膽總管結石、膽管損傷機率也增加。

保膽取石手術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手術,但該術式出現過79。88%的結石“高複發率”,故使其在膽囊切除術的發明和普及之後逐漸淘汰。

在開腹切膽囊手術時代,再次嘗試保膽取石手術依然存在膽囊損傷和結石復發風險。複發率有多高呢?2016年發表的一項中國1002例“保膽取石”薈萃分析結果顯示,保膽取石術後總的複發率為30%。

保膽取石手術近年熱的原因更多源自腹腔鏡聯合膽道鏡雙鏡聯合下保膽取石術和超聲內鏡經胃微創保膽取石術這兩項新技術的發展。

新式雙鏡微創保膽取石術,術中用腹腔鏡定位,膽囊底部切開插入膽道鏡,取淨結石,確認膽囊管通暢後,縫合膽囊壁。適用於膽囊收縮功能良好,沒有炎症或者炎症相對較輕者。避免了盲目取石造成的膽囊壁損傷,因此具有創傷輕微、術後併發症少、恢復快等優點。

超聲內鏡經胃微創保膽取石術是近五年應用的新技術,在胃鏡下經胃壁切一小口,胃鏡進入腹腔後找到膽囊再切一小口進入膽囊,取淨膽囊內結石或鉗夾掉膽囊息肉後,再逐一關閉膽囊和胃壁兩個切口。有的手術在膽囊和胃兩切口間放一個雙傘樣的支架,切取完成後過段時間還要取出來。

這種手術比雙鏡更微創,更多報道是應用於因心肺疾病無法耐受膽囊切除手術的膽結石患者。

目前專家報道1520例內鏡微創保膽取石,15年隨訪,隨訪率66。32%,術後複發率是2%~10%。

並不高的隨訪率得出的較低複發率顯然無法打消大家的顧慮。既使在業界對於“保膽取石”缺少高質量的隨訪對照試驗的佐證也存在疑慮。

此外,部分開展該手術的醫師對手術適應證及禁忌證掌握不嚴格,手術質量也參差不齊。

各種內鏡保膽手術看起來微創,操作起來很複雜精細,倒是最能體現醫生技術的高超精湛。

非腫瘤性息肉根本不用切,腫瘤性息肉肯定得手術切除膽囊,所以對息肉來說保膽手術雖高超沒用武之處。

對膽結石來說,保膽手術開展時間短,隨診複發率資料不一致,醫生間還爭議極大。

脫離了治癒目的,再高大上的技術也無用。作為病人,還是讓子彈多飛一會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