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節氣裡的非遺|立秋不悲秋 小竹也可成大器

菜單

節氣裡的非遺|立秋不悲秋 小竹也可成大器

02:28

暑熱還在,不經意間,秋天來了。立秋,是二十四節氣裡的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

四季輪迴,秋意總以活潑的方式點綴著百姓生活。

從漢代起,對土地神的祭祀發展為秋社。後來,立秋後第五個戊日,百姓集會娛樂、表演,宴請賓朋,逐漸演變成今天的社戲、廟會之類的民俗活動。

很長一段時間裡,在傳統廟會上,抖空竹絕對佔據“C位”。

清人李虹若在《朝市叢載》中說:“抖空竹。每逢廟集,以繩抖響,拋起數丈之高,仍以繩承接,演習各樣身段。”

空竹,俗稱嗡子、響鈴、轉鈴、天雷公公等,屬於民間傳統玩具。

空竹分為單輪和雙輪。雙輪的空竹形如腰鼓,兩頭為兩隻扁平狀的圓輪;單輪的空竹則形如陀螺,一側有輪。空竹以竹或木製成,輪內空心,放置許多“擋子”。輪上挖有大、小孔,大孔進風,小孔出風,小孔越多,抖空竹的時候,“嗡”聲越響,在售賣時,價格就越高。

在長三角地區,南京的“榮記狗牌竹音堂”是家喻戶曉的制嗡世家。1969年出生的孫光輝是“榮記狗牌竹音堂”第三代傳人,15歲起就跟隨爺爺孫興榮學習空竹製作技藝和空竹表演。如今,孫光輝是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抖空竹代表性傳承人。

孫光輝說,抖空竹出“響”,既要會抖,還要依賴空竹的製作。做一隻空竹,要等上一年。冬季選料、春季運輸、夏季製作、秋季組裝,前前後後幾十道工序,一年最多也就做出千把只空竹。正因為經過了時間的沉澱,每隻空竹都帶有不同的聲響,彷彿是在講述一段段別樣時光。

抖空竹集娛樂性,遊戲性,健身性,競技性和表演性於一身,花樣技法超過100種。猴子爬杆、照鏡子、稱心如意等傳統抖空竹的花樣,非常具有觀賞性。和空竹打了半輩子交道,孫光輝每天都要抖一抖空竹。

“扔高”是孫光輝抖空竹的技術特點。他可以把大大小小的空竹長時間“掛”在頭頂上方抖。年輕時,孫光輝甚至可以抖起臉盆大小的空竹。

進入秋季,天氣多變,人們容易出現睏倦乏力,抑鬱焦慮等不適症狀。秋日涼風還時常讓人悲秋傷懷,撥動最脆弱的那根心絃。孫光輝笑言,抖空竹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永葆青春。

樂手無蹤洞簫吹,精靈盤絲任翻飛。小竹緣何成大器,健身娛樂聚人氣。抖空竹,就這樣在娛樂中將秋天裡“夜長人奈何”的傷感之情一抖而空,盡享秋日美好。

策劃:高坡

監製:潘青松 田梅

統籌:王宏偉 範傑遜

文字:黃歡 胡安靜 李文玉(實習生)

影片:周天琦

翻譯:劉瀏

出品:雲遊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