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白起一生無敗績,韓信一人定乾坤,兩者相比,誰更勝一籌呢?

菜單

白起一生無敗績,韓信一人定乾坤,兩者相比,誰更勝一籌呢?

說起古代戰將,白起、韓信都是脫口而出的人物,前者一生征戰沙場三十七年之久,攻破七十餘城,殲敵百萬,未嘗敗績;後者還定三秦,俘虜魏王,破趙滅代,降燕奪齊,為西漢建立奠定基礎。

白起、韓信,這兩位作為古代戰神的傑出代表,如果將兩者相比,誰會更勝一籌呢?

本文從三個方面將二人進行對比,看看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白起一生無敗績,韓信一人定乾坤,兩者相比,誰更勝一籌呢?

論勇猛必看戰績

白起生活在秦國的強盛時代,這是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秦國經商鞅變法後,除了在經濟上的富強,在軍事上也實現了突破。

商鞅注重獎勵軍功,建立軍功爵制,分為二十個等級,按軍功大小,授予不同爵位、官位、田地等,即使是普通百姓,只要立有軍功,也一樣可以授爵。

這麼一改,士兵作戰的積極性顯著提高,在戰場上變得異常勇猛,軍隊作戰能力明顯加強。

可以說,秦國軍事力量的增強,對之後白起的攻城略地起到了基礎性作用。

那麼白起的勇猛程度如何呢?

父親從小就希望他能成為一名像吳起一樣的軍人,在他十五歲時就進入了軍隊。

作為一名小卒,在軍隊中要想引起長官的注意,最直白的方式就是要表現勇猛,只有勇猛才有可能獲得戰功,立功多了才有可能升職。

白起就是憑著自己的勇猛屢立戰功,併成功引起了穰侯魏冉的注意。領導找他一聊,發現他還有指揮才能,之後才開始重點培養。

這一培養可了不得了,對於他的勇猛,他的戰績就是最好的說明。

白起一生無敗績,韓信一人定乾坤,兩者相比,誰更勝一籌呢?

公元前294年出任秦國的左庶長,領兵攻韓國新城;次年升為左更,在伊闕之戰中大敗魏韓聯軍,俘大將公孫喜,攻陷五座城池,斬首二十四萬級。此戰是白起的成名之戰,之後因功升為國尉;

公元前292年再升大良造,領兵攻陷魏國,佔據大小城池六十一座。

公元前291年,與司馬錯聯合攻下垣城;

公元前286年,攻趙,取光狼城;

從公元前280年至公元前278年,秦國對楚國接連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秦軍一路攻城掠地,迫使楚國遷都,從此一蹶不振。

在這一系列的戰爭中,白起的功勞無疑是最大的,之後他被封為武安君,從此名震天下。

從公元前273年到公元前262年,秦國繼續為統一大業而戰,又把矛頭對準了韓國,白起仍舊一馬當先,華陽之戰擄獲韓、趙、魏三國大將,斬首十三萬;陘城之戰攻陷五城,斬首五萬,最後使得韓國陷入上黨之爭的漩渦之中。

公元前260年,因上黨之爭,著名的長平之戰爆發,在此戰中,白起一舉將趙國打垮,坑殺了四十萬降兵,令趙國人聞風喪膽。

白起一生無敗績,韓信一人定乾坤,兩者相比,誰更勝一籌呢?

可以說,迄今為止,在中國歷史上,實戰經驗最豐富的將領非白起莫屬。相比之下,韓信的戰績雖然也十分輝煌,亦無一敗績,但楚漢相爭也就四年,其戰爭強度遠不能與秦國的統一戰爭相比。

再者而言,白起時代諸侯國的實力,與劉邦時代沒落的小諸侯國相比,也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所以,劉邦後來在剷除異姓諸侯時,也沒費多大力氣。

因此,論勇猛必看戰績,很明顯,白起更勝一籌。

白起一生無敗績,韓信一人定乾坤,兩者相比,誰更勝一籌呢?

論謀略先看作戰特點

在看了白起的戰績之後,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他非常善於打殲滅戰,即以殲滅對方的有生力量為作戰目的。

特別是在長平之戰中,白起坑殺了四十萬降兵,連降兵他都不肯放過,儘管有缺糧、讓士兵立功的因素,

但也可看出,在他的主觀意識中,殲滅對方的有生力量始終是放在第一位的。

由於以殲滅戰為目的,所以,白起作戰對敵人必窮追猛打,十分注重追擊戰。

比如在華陽之戰中,秦軍三面出擊斬殺趙魏聯軍十三萬人,然而在大勝之後,魏冉卻發現,白起不見了。

那麼,白起去哪裡了呢?原來白起部隊在斬殺敵人後,他直接率本部輕騎去追殺逃兵了。

趙國經胡服騎射改革之後,胡刀騎兵可以左右開弓,甚至向後射擊。但秦國的輕騎也不輸趙國,雖然他們做不到向後開弓,但他們完全可以做到在奔跑中向前射擊。